公元184年,东汉光和七年,十一月初三,冀州巨鹿郡南部,滹沱河畔。
凛冽的北风卷起枯黄的草屑,掠过空旷的原野,带来深秋的肃杀与寒意。奋武军庞大的队伍沿着官道迤逦北行,玄赤色的旌旗在寒风中猎猎作响。深青的陷阵、深褐的中垒、炽烈的虎贲、奔腾的骁骑、厚重的虎卫,近两万战兵连同庞大的辅兵辎重,如同一股移动的钢铁洪流,碾过冀南饱经战火蹂躏的大地。王康端坐于黑风马上,猩红披风被风扯得笔直,目光沉凝地扫视着这片陌生的土地。远处地平线上,巨鹿郡城的轮廓已隐约可见,那里是皇甫嵩约定的会师之地,也是黄巾风暴最后的核心——广宗、下曲阳的门户。
“报——!”斥候飞马而至,“禀中郎将!冀州刺史王芬,率郡府僚属及郡兵一部,于前方十里亭相迎!”
王康微微颔首。王芬,这位在史书中留下过短暂痕迹的冀州牧守(注:刺史此时权重已近州牧),主动出迎,既是礼数,恐也存了观察这支声名鹊起的客军之意。“传令各营,整肃军容,缓速前进!高顺、于禁、王固、程昱、陈宫,随本将先行!”
---
###刺史相迎借兵问路
十里长亭,旌旗招展。冀州刺史王芬,年约四旬,面容清癯,三绺长须,身着绯色官袍,在一众僚属和数百郡兵簇拥下,立于亭外。他望着官道上渐行渐近、军容鼎盛、杀气盈野的奋武军,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惊异与凝重。
王康率众将至亭前,翻身下马,抱拳朗声道:“奋武中郎将王康,奉左中郎将皇甫将军军令,率部北上冀州讨逆!有劳王使君远迎,康惶恐!”
王芬脸上堆起和煦笑容,上前几步拱手还礼:“王中郎将威名远播,兖州平卜巳,汝南灭刘辟,颍川焚波才,真乃国之干城!今率虎贲之师北上,实乃冀州黎庶之幸!老夫忝为州牧,未能靖平妖氛,致使张角余孽荼毒乡梓,惭愧之至!今特备薄礼,犒劳王师,略表心意!”说罢,他一挥手,身后郡吏捧上礼单。
王祢上前接过,低声念道:“粟米三千石,干肉五百斤,布帛一千匹,药材十车。”虽不算丰厚,却也解了长途行军的部分消耗。
“使君厚意,康代三军将士谢过!”王康再次抱拳,随即话锋一转,脸上露出恰到好处的诚恳与一丝忧虑,“然,康初临冀州,地脉生疏,民情不熟。贼首张梁、张宝盘踞广宗、下曲阳多年,根基深厚,地利尽握。我军虽锐,然若不明山川形势、贼军虚实,恐事倍功半,徒增伤亡,亦恐延误皇甫将军破贼之期。”
他目光直视王芬,言辞恳切:“康斗胆,向使君借调一队熟悉冀州山川地理、风土人情之本地军士,随我军行动,充为向导,兼探贼情。不需精锐,只需熟悉路径,略通军务即可。待扫平妖氛,必当奉还!不知使君能否行此方便?”
王芬闻言,捻须沉吟。借调本地军士为向导,合情合理。他目光扫过身后郡兵队列,最终落在一名颇为年轻的队率身上,眼中闪过一丝赞许:“中郎将所虑甚是。向导之事,老夫责无旁贷。”他抬手指向那名年轻队率,“此子名唤张合,字儁乂,河间鄚人,年方十八。虽参军不久,然弓马娴熟,胆识过人,更难得的是,对本州山川路径颇为熟悉!”
王康心中一动,目光顺着王芬所指望去。只见那年轻队率闻声出列,抱拳行礼:“末将张合,参见中郎将!”声音清朗,不卑不亢。
王芬继续道:“儁乂入伍前,其家乡曾遭数千黄巾流寇袭扰。彼时官府鞭长莫及,此子竟挺身而出,聚乡勇数百,依仗地利,设伏于鄚县城外黑松林,以弱击强,大破贼寇,斩首数百,余众溃散!其勇略机变,可见一斑!老夫观其是可造之材,故擢为队率。今遣其率本部五十精卒,随中郎将效力,充为向导斥候,必能助将军一臂之力!”
**张合!张儁乂!**
王康心中如同惊雷炸响!那个在史书中与张辽、徐晃、乐进、于禁并称“五子良将”,曹魏的柱石,长坂坡与赵云交过手,街亭让马谡饮恨的河北名将张合!此刻竟如此年轻,以这种方式出现在自己面前!还是王芬主动送上门的!
狂喜如潮水般瞬间淹没了他,但他面上却丝毫不动声色,唯有一双锐目精光爆射,仔细打量着眼前的年轻人。张合身量已近成人,挺拔如松,面容尚带几分少年人的青涩,却掩不住眉宇间的英气与沉稳。眼神明亮锐利,顾盼间自有章法。一身郡兵制式皮甲洗得发白,腰悬环首刀,背负强弓,站在一众僚属郡兵中,竟隐隐有鹤立鸡群之感。
“哦?竟有如此壮举?张队率真乃少年英杰!”王康声音带着恰到好处的赞叹与期许,“使君慧眼识珠!如此良才,康求之不得!”他转向张合,语气诚恳,“张队率,此番北上讨逆,山川向导、贼情刺探,便多有倚仗了!望尔尽心竭力,立下功勋,本将绝不吝封赏!”
小主,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
喜欢汉末三国路请大家收藏:(m.xtyxsw.org)汉末三国路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