公元184年,东汉光和七年,六月廿九,寅时末刻,豫州颍川郡,长社城外。
破晓的微光艰难地穿透弥漫天地的厚重烟尘,将炼狱般的战场染上一层惨淡的灰白。波才大营连绵十数里的废墟仍在熊熊燃烧,浓烟翻滚升腾,遮蔽了初升的朝阳。空气中充斥着令人作呕的焦糊尸臭、草木灰烬与浓烈的血腥气。断壁残垣间,尸骸枕藉,残缺的兵刃、破碎的黄旗、燃烧的辎重散落遍地,无数乌鸦在低空盘旋,发出刺耳的聒噪。
奋武军玄赤大纛已移至原波才中军土丘附近。王康卸去面甲,露出被烟尘熏染的疲惫面庞,猩红披风上溅满黑红的血点与灰烬。他立于临时搭建的简易望台上,目光沉凝地扫视着这片由他亲手点燃并主导了最终毁灭的修罗场。陷阵营、中垒营的将士正依托尚存的营垒壁垒,警惕地清理着负隅顽抗的零星残敌;虎贲营悍卒在焦土中穿梭,收缴散落的军械;骁骑营游骑如织,追逐着溃散的败兵;虎卫营重骑则拱卫中军,铁甲在晨光与火光映照下幽光流转。整个奋武军如同一架精密而疲惫的杀戮机器,仍在高效地运转着。
“报——!”一骑斥候飞驰而来,在王康面前勒马,“禀中郎将!长社城门大开!皇甫嵩将军亲率大军出城,正向我军方向推进!其前锋骑队,打‘曹’字旗号,距此已不足三里!”
“知道了。”王康微微颔首,眼中精光一闪。该来的,终究要来。他整理了一下甲胄,沉声道:“程先生、公台随我迎接。高顺、于禁、王固、典韦,约束部众,严整军容!其余诸将,各安其位!”
“诺!”众将肃然应命。
---
王康率程昱、陈宫及数十名亲卫铁骑,策马缓行,迎向东北方向。行不多时,便见一支黑甲精骑卷着烟尘,如狂飙般驰近。当先一将,年约二十九,身量中等,面容刚毅,鼻梁高挺,双目狭长锐利如鹰隼,顾盼间自有一股睥睨之气。身披精良玄甲,猩红披风飞扬,手持丈八长槊,胯下一匹神骏非凡的黄骠马。正是骑都尉曹操,曹孟德!
两支骑队在弥漫的硝烟与尸骸间缓缓靠近,最终相隔十余步勒马停驻。空气仿佛瞬间凝固,只有战马不安的响鼻声和远处火焰燃烧的噼啪声。
曹操目光如电,瞬间锁定了王康,眼中闪过一丝难以言喻的复杂光芒——惊异、审视、赞叹,或许还有一丝不易察觉的忌惮。他率先朗声大笑,声若洪钟,打破了沉寂:“前方可是奋武中郎将,王承业将军当面?久闻将军威名,兖州平乱,汝南荡寇,如雷贯耳!不想今日长社城下,竟得见将军天火燎原之神威,解我长社军民倒悬之危!孟德钦佩之至!”他抱拳拱手,姿态豪迈而不失礼数。
王康在马上微微欠身还礼,声音沉稳:“骑都尉曹孟德,少年英杰,国之干城。康亦久闻孟德公任洛阳北部尉时,棒杀蹇硕叔父之刚正,五色棒威震京畿!今日得见,果然名不虚传!若非孟德公四千铁骑雷霆一击,破贼东北壁垒,与康内外呼应,焉能如此速胜?此战首功,当属皇甫将军与孟德公!”他言语间将功劳推给皇甫嵩与曹操,既显谦逊,亦是对对方及时响应夹击的肯定。
曹操狭长的眼中精光更盛,哈哈一笑:“承业兄过谦了!若无将军洞察贼营依草之弊,定下这惊天火攻之策,更遣死士冒死入城传讯,孟德纵有铁骑,亦难破贼重围!将军运筹帷幄,决胜百里之外,真乃当世周亚夫、卫青之流亚!”他语带机锋,既捧又探,更暗含比较之意。
“孟德公谬赞。”王康神色平静,不为所动,“康不过适逢其会,赖将士用命,天时相助罢了。倒是孟德公,年未而立,已统精骑,纵横沙场,斩将夺旗,锋芒毕露,前途不可限量。他日必为国家柱石,安定天下!”他这话同样意有所指,“安定天下”四字更是意味深长。
两人目光在空中短暂交汇,皆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欣赏、警惕与一种心照不宣的默契。这初次会面,在硝烟尸骸的背景下,虽只是短暂的寒暄交锋,却已为未来埋下了伏笔。程昱、陈宫在旁冷眼旁观,心中皆凛然。
“皇甫将军大军将至,承业兄,请随我来!”曹操不再多言,拨转马头引路。王康颔首,率众紧随其后。
---
前行里许,便见一片相对开阔、烟火稍稀之地。左中郎将皇甫嵩的大纛已高高竖起。白发苍髯、身披玄甲的老将军端坐于帅椅之上,虽面容疲惫,眼神却依旧锐利如鹰,周身散发着久经沙场、不怒自威的厚重气势。朱儁、曹操及一众汉军将校肃立两侧。
王康翻身下马,步履沉稳地行至帅帐前,躬身抱拳,朗声道:“末将奋武中郎将王康,奉旨率部来援,拜见左中郎将皇甫将军!赖将军神威庇佑,将士效死,天意助顺,幸不辱命,长社之围已解,贼酋波才授首!”
皇甫嵩深邃的目光在王康身上停留片刻,缓缓抬手:“王中郎将请起。此番长社解围,破贼主力,王将军当居首功!火攻之策,神鬼莫测,内外夹击,摧枯拉朽!本将坐困愁城数十日,今日方得见天日,皆赖将军之力!老夫代长社军民,谢过将军!”他声音洪亮,带着真诚的赞许,起身微微拱手。
小主,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
喜欢汉末三国路请大家收藏:(m.xtyxsw.org)汉末三国路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