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栓立刻指向舆图上一处:“禀校尉!汝南郡治平舆城正遭刘辟重兵围攻,恐难立足。属下探得,郡北吴房县(今河南遂平)地处汝水之滨,水运便利,陆路四通八达。其城虽小,然城墙尚算完整。县令闻风而逃,现为当地豪强率民壮据守。县城东南十里,有一处废弃军寨旧址,傍依汝水支流,地势高亢开阔,水源充足,可容数万之众!稍加修缮,即可为我军新营!且此地北可控舞阳、定颍(防备颍川余寇南下),西可威胁朗陵刘辟,东可震慑上蔡何仪,南可兼顾新蔡龚都,位置绝佳!”
“吴房…废弃军寨…”王康目光灼灼,“好!王栓,着你斥候队,再探吴房!尤其那废弃军寨,详细测绘地形、水源、道路、可修缮程度!并联络当地据守豪强,告之我军不日将至,望其提供向导及部分粮秣支援!沿途道路、桥梁、水文情况,务必详查!”
“末将领命!”王栓抱拳,转身大步离去。
程昱捻须道:“吴房扼要,确为良选。然我军孤军深入,面对数十万贼众,当持重而行,先立稳脚跟,再图进取。与皇甫、朱二位将军联络之事,亦需即刻着手。”
陈宫补充:“宫以为,可先遣快马,持校尉将印文书及朝廷诏令,先行拜会二位中郎将,呈报我军动向,请求协同方略。同时,传檄汝南尚在坚守之县城坞堡,告之朝廷援军将至,令其坚守待援,切勿轻弃!”
“善!”王康重重点头,“联络皇甫嵩、朱儁及传檄诸城之事,就烦劳军师与公台即刻办理!务必以最速信使发出!”
十日期限的最后一日,光和七年四月十四,清晨。
偌大的奋武营,已然清空。曾经炉火熊熊的匠作区,炉窑冰冷,只余满地煤渣与铁屑。辎重营的牲畜围栏空空荡荡,新垦的菜圃也只剩整齐的田垄。校场上空无一人,唯有风中猎猎作响的玄赤“奋武”大纛,昭示着这里曾驻留过一支强军。
辕门之外,一支庞大到令人窒息的队伍,如同深青与深褐的钢铁巨龙,已整装待发。
队伍最前方,是王续、王宪率领的五百骁骑前哨,一人双马,轻甲长弓,眼神锐利如鹰。其后,是高顺的左部千人战兵,队列森严,长矛如林。紧接着是于禁的右部千人,盾甲鲜明,杀气内敛。王固的虎贲曲五百锐士紧随其后,剽悍之气直冲霄汉。赵平的强弩曲五百劲弩居中,沉重的蹶张弩由驮马驮载,弩手们步履沉稳。再后,是王康亲率的中军,典韦五十名铁塔般的亲卫重骑拱卫左右,王康本人身披铁札甲,手持丈八马槊,胯下黑风马神骏非凡。程昱、陈宫乘车随行。
队伍的核心,是辎重营那绵延数里的庞大车队!近千辆各式车辆(辎重车、粮车、牲畜车、匠作设备车、医护车),由八百余匹驮马驽马和数百头健牛牵引,在辎重营营正王祢及大量辅兵、民夫的押运下,缓缓移动。车上满载着维系这支大军的命脉——粮秣、军械、帐篷、药材、工具…辅兵营军司马吕岱亲自统率着五千辅兵新卒,作为后备力量和护卫,夹杂在辎重队伍中行军。
斥候队的数十轻骑,早已撒向队伍前方及两翼,如同敏锐的触角,探查着道路与敌情。
王康勒马立于中军大纛之下,最后回望了一眼那座在晨曦中渐渐远去的、空空荡荡的奋武大营。这里是他崛起的根基,如今为了更大的使命,他将携全军之力,不留一兵一卒,奔赴新的战场。
他深吸一口气,目光转向南方,马槊前指,声音如同金铁交鸣,响彻行军队列:
“全军听令!目标——豫州汝南郡吴房!开拔!”
呜——!
苍凉而雄浑的号角声冲天而起,撕裂了清晨的宁静。
轰隆隆…
沉重的脚步声、马蹄声、车轮滚动声汇成一片低沉而磅礴的轰鸣,大地为之震颤。深青与深褐的钢铁洪流,扬起漫天烟尘,沿着南下的官道,滚滚向前。
王续、王宪的骁骑前哨如离弦之箭,率先消失在道路的尽头。斥候轻骑往来飞驰,将前方的信息不断传回。高顺、于禁的前锋战兵步伐坚定。王康的中军稳步推进。辎重营的庞大车队如同巨兽般缓缓蠕动,辅兵新卒们背着行囊和武器,努力跟上队伍。
程昱与陈宫坐在摇晃的车厢内,望着窗外移动的风景和肃杀的军容,神色凝重而充满期待。典韦按着腰间沉重的战斧,铜铃大眼警惕地扫视着四周。王康端坐马上,感受着黑风马雄健的步伐和身后这支庞大军队的力量。他的目光,仿佛已穿透了数百里的空间,落在了汝水之畔那座废弃的军寨之上。
那里,将是奋武营在豫州的新起点,也将是涤荡刘辟、何仪、何曼、龚都、彭脱等豫州群凶的砺剑之地!车轮滚滚,马蹄铮铮,旌旗蔽日,这支为战而生的铁军,正以无可阻挡之势,踏上了南征汝南的征途。前方,是未知的强敌与血火,亦是“奋武”之名响彻中原的契机!
喜欢汉末三国路请大家收藏:(m.xtyxsw.org)汉末三国路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