光和六年(公元183年)十月廿五,陈留郡城西,奋武营大营。
深秋的寒意渐浓,清晨的霜花凝结在营寨的木栅与矛尖之上,反射着清冷的晨光。营中操练的号子声却比往日更加嘹亮,蒸汽与尘土在寒冷的空气中蒸腾。匠作营的炉火彻夜未熄,叮当的锤打声是这座庞大军营不变的脉搏。王康(王承业)刚从骁骑曲校场巡视归来,一身寒气未散,正准备与程昱商议新一批皮甲分配事宜,辕门处突然传来一阵不同寻常的喧嚣。
“报——!校尉!营外有大队车马,打的是陈留卫氏旗号!为首者自称卫府管事,言奉家主卫兹之命,特来犒军!”哨兵的声音带着激动。
卫家?犒军?王康与程昱对视一眼,皆看到对方眼中的讶异与重视。卫兹,这位眼光毒辣、魄力惊人的陈留豪族领袖,自光和四年七月首次赠礼投资以来,虽不常露面,却总是在王康势力发展的关键节点,送来雪中送炭般的支持。
“大开营门!列队相迎!”王康当即下令。
辕门轰然洞开。只见营外官道上,一支规模惊人的车队正缓缓停下。数十辆由健骡驽马拉动的沉重货车排成长龙,上面覆盖着防雨的油布。车队前方,一名身着锦袍、气度沉稳的中年管事,正含笑而立,身后是数十名精悍的卫府家丁。
“奋武校尉王将军!”管事上前数步,对着迎出营门的王康深深一揖,声音洪亮,“小人卫平,奉我家主人卫兹公之命,特来犒劳将军麾下浴血奋战、保境安民之将士!”
“卫管事辛苦!”王康抱拳还礼,目光扫过那庞大的车队,心中已有预感,此次犒军,绝非寻常。
卫平侧身,指向身后车队,朗声报出清单,每报一项,都引得营门处围观的士卒一阵低低的惊呼:
“我家主人敬献:
***精铁:五千斤!供将军打造神兵利甲!
***上好牛皮:一千张!助将士缝制坚实护身!
***河曲良马:二百匹!皆肩高体健,可充战马,壮将军铁骑之威!
***健硕驮马、驽马:三百匹!助辎重转运,解行军之忧!
***另,犒军之资:铜钱三百万!供将军犒赏三军,抚恤伤亡,以慰将士辛劳!”
精铁五千斤!牛皮一千张!战马二百匹!驮马三百匹!钱三百万!
这份厚礼,价值之巨,远超郡守郭典的拨付!足以将奋武营的军械储备和机动能力再推上一个崭新的台阶!尤其是那二百匹河曲良马,更是可遇不可求的战略资源!
营门处瞬间沸腾了!士卒们虽竭力保持队列,但眼中的激动与对卫家的感激溢于言表。王祢早已闻讯赶来,看着那长长的车队,激动得手都有些发抖。
王康心中亦是翻腾不已。他深吸一口气,压下激荡的情绪,对着卫平郑重抱拳:“卫公厚恩,如天如海!康与奋武营全体将士,铭感五内!如此厚赠,实令康惶恐!敢问卫管事,卫公可有何吩咐?康当亲往府上拜谢!”
卫平微微一笑,恭敬道:“将军言重了!我家主人常说,将军乃当世英雄,保境安民,功在桑梓。些许物资,聊表寸心,何敢言吩咐?不过…”他话锋一转,声音压低,“主人确曾言,若将军得暇,愿于府中扫榻相迎,与将军一叙。”
“好!”王康毫不犹豫,“请卫管事回禀卫公,康明日必当登门拜谢!”
次日,光和六年十月廿六,午时。
陈留郡城,卫府。
与郡守府的威严不同,卫府占地极广,亭台楼阁错落有致,透着一股百年豪族的深厚底蕴与内敛奢华。王康仅带典韦及两名亲卫随行,在卫府管家恭敬的引领下,穿过重重庭院,来到一处临水而建、环境清幽的精舍。
精舍内,炭火烧得正旺,驱散了深秋的寒意。卫兹一身宽大的素色锦袍,并未戴冠,仅以玉簪束发,正悠然烹茶。见王康进来,他放下茶勺,含笑起身相迎:“承业校尉,大驾光临,蓬荜生辉啊!”
“卫公!”王康快步上前,深深一揖,“康何德何能,蒙公如此厚爱,屡次解囊相助!昨日厚赠,更如雪中送炭,令奋武营如虎添翼!康心中感激,万语难表,唯亲至府上,拜谢大恩!”姿态谦恭,情真意切。
“哈哈,承业不必多礼!坐,坐!尝尝老夫这新得的蒙顶山茶。”卫兹爽朗一笑,亲自为王康斟上一杯清茶。
茶香袅袅,宾主落座。寒暄几句后,王康放下茶盏,目光坦诚地看向卫兹,问出了萦绕心头已久的疑惑:“卫公,康有一事不明,还望公解惑。”
“哦?承业但讲无妨。”卫兹捋须微笑。
“康起于微末,幸得郡守郭公提携,陛下隆恩,方有今日微名。然自光和四年至今,卫公数次倾力相助,所赠钱粮、军资、宝马、利器,价值何止万金?远超郭公所赐!康自问并无寸功于卫家,亦无显赫门第可倚。卫公如此厚待,康…实感惶恐,不知公所图为何?”
小主,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
喜欢汉末三国路请大家收藏:(m.xtyxsw.org)汉末三国路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