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典韦大哥!”
“在!”
“亲卫什扩至三十人,装备需最精良!日常操练,不可松懈!你与高军侯商议,亲卫中亦可习练强弩,以备不时之需!”
“哈哈!没问题!老子亲自教他们怎么用弩射爆敌人的狗头!”典韦拍着胸脯。
一道道命令清晰下达,整个西别部的骨架被再次拉伸、强化。强弩三屯的设立,如同为这支军队插上了致命的羽翼;新设的三个战兵屯,则是厚实的躯干;斥候队的扩展是灵敏的触角;亲卫什的加强是坚实的核心。程昱的加入,更是为这具强大的躯体注入了智慧的灵魂。
八月十五,程昱主持的招募点。
西别部连战连捷的威名和郡守的正式扩编令,如同磁石般吸引了兖西大地无数渴望改变命运的青壮。大营辕门外和增设的两处招募点,人潮汹涌,比东阿那次更为壮观。
程昱坐镇中军,面色沉静。他摒弃了单纯的力气比拼,增设了“负重行军十里”、“辨识简易旗号指令”、“小队协同搬运重物”等科目,更注重考察意志力、服从性和协同意识。对于报名强弩手的,还单独加考臂力持久性和眼神辨识度。王祢带着庞大的文书团队,一丝不苟地登记、核查身家来历。
“姓名?籍贯?家中可有作奸犯科、信太平道者?”
“俺叫李二牛,陈留长垣人!爹娘都饿死了,就剩俺一个!俺有力气,能吃苦!官爷收下俺吧!”
“臂力尚可,眼神…嗯,站到强弩手队列去试试!”
“你,赵家沟的?识字?很好!去辎重营登记,跟着王营正学记账!”
招募过程严谨而高效。程昱如同最精密的筛子,将良莠不齐的人流过滤、分层。最终,六百名年龄在十四至二十岁之间,身家清白、体格达标、意志坚韧的新卒被筛选出来。
新兵入营,立刻按预定编制划分:
强弩三屯(王续、王宪、高横):优先挑选臂力强、眼神好、心性沉稳者三百人(含长牌手六十,弩手二百四十)。
新设战兵三屯(高顺直辖):三百名健壮少年。
第五战兵屯(赵桓):一百名新卒。
剩余人员,择优补充匠作营学徒(二十人)、辎重营(含新增医护、马夫,五十人)、斥候队(九人)。
与此同时,匠作营在张砺的疯狂压榨下(炉火几乎未曾熄灭),第一批新装备源源不断产出:五十副皮札甲、四十柄横刀、一百枚三棱破甲锥矛头、二十面加固长牌…优先配发给了强弩屯的长牌手和弩手,以及高顺直辖的新战兵屯骨干。
蹶张弩的操练场被单独划出。高顺亲自指导王续、王宪、高横。沉重的弩身上弦、瞄准、击发…每一个动作都被分解、重复千百遍。弩手们手臂酸胀,虎口磨破,却无人喊苦。他们深知,手中这冰冷的铁木疙瘩,将是未来战场上收割生命的利器。长牌手们则顶着沉重的盾牌,反复练习着结阵、推进、掩护的动作,汗水浸透了衣衫。
战兵训练场上,高顺如同最严厉的雕塑家。新老士卒混编,队列、突刺、格挡、变阵…每一个细节都要求完美。赵桓的第五屯,更是被高顺重点“关照”,要求比其他新兵屯更快形成战斗力。
营区在扩建,新的营房在搭建,马厩里新添了从郡守赏赐草料中受益的驮马。王祢的账册越来越厚,物资流转的脉络在他脑海中清晰无比。
王康每日巡营,看着新兵在老卒带领下挥汗如雨,看着强弩手们咬牙操练装填,看着匠作营炉火熊熊,看着程昱在沙盘前凝眉推演…心中无比踏实。扩编的骨架已立,血肉正在填充。手中之剑,分量日重,锋芒渐利。一千二百人的编制尚未满员,但西别部的根基,已然深植于陈留西境的土地之中,静待着乱世风云的洗礼。
喜欢汉末三国路请大家收藏:(m.xtyxsw.org)汉末三国路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