赵平眼睛一亮,这可比枯燥的站姿开弓有意思多了!“遵命!谢司马!”他兴奋地抱拳,立刻跑去点选人手。
安排完狩猎,王康带着典韦和王祢,走向营区另一侧烟火升腾、叮当作响的地方——匠作营的临时工坊区。
这里比营建区更显繁忙。十几个大小不一的炉子烧得通红,铁匠们在张砺的指挥下,正挥汗如雨地抡锤锻打。新得的精铁锭被烧红、锻打、淬火,逐渐变成刀条、矛尖的雏形。火星四溅,热浪逼人。
皮匠们则在另一片区域,处理着堆积如山的牛皮(包括卫家新送的和之前缴获的)。刮刀剔除残余的脂肪和碎肉,硝水池里浸泡着半成品,空气中弥漫着浓烈的硝石和皮革气味。几个手艺最精的皮匠,正在张砺的指导下,按照王康设计的图样,将处理好的硬皮切割成特定形状,用坚韧的皮绳将嵌有薄铁片的甲片串联、叠加,制作着结构更复杂、防护力更强的皮札甲部件。
木匠们也没闲着,赶制着长矛杆、弓胎、营建工具甚至兵舍的门窗。
“司马!”张砺见王康到来,抹了把脸上的汗水和煤灰,黝黑的脸上满是兴奋,“卫家送来的精铁和牛皮真是及时雨啊!有了这些,属下敢保证,一月之内,至少能再打造出横刀百柄、三棱破甲锥矛头两百枚!皮札甲也能完成百副以上!那牛角牛筋更是宝贝,弓匠们已经开始挑选处理,准备制作一批真正的一石五甚至二石强弓了!”
王康仔细查看了几件半成品,尤其是皮甲的叠札结构和铁片镶嵌的牢固度,满意地点点头:“张营正辛苦!质量是第一位的,宁可慢些,也要坚固耐用。新兵们的甲胄缺口还很大,拜托了!”
“司马放心!张砺明白!”张砺郑重应道。
离开喧嚣的匠作营,王康又转向王祢管理的辎重营临时库区和新建的牲口棚。
库区由精锐的虎贲屯士卒看守,新入库的粟米、精铁、布匹、牛角牛筋等物资分门别类,堆放整齐,王祢正带着几名文书仔细登记造册。
新建的牲口棚虽然简陋,却足够宽敞通风。几头猪在泥坑里打滚,鸡鸭在围栏里啄食撒落的谷粒,两头母牛和几只山羊被拴在木桩上,悠闲地反刍着草料。几个半大少年(辎重营的新兵)正忙着添加清水和草料。
“祢弟,这些活物是宝贝,务必精心照料。挤出的羊奶、牛奶,优先供应伤病营和典韦大哥的亲卫什、虎贲屯这些耗力大的。”王康叮嘱道,“蛋也要定时收集。”
“明白,司马!已安排专人负责,每日记录产蛋、产奶情况。”王祢一丝不苟地回答。
最后,王康的目光落在了那堆积如山的布匹上。深青色的郡兵号衣虽然统一,但质地粗糙,且只有上衣。士卒们下身依旧是各式各样的裤子和草鞋、麻鞋,既不统一,也不利于行军作战。
“祢弟,从乡亲们送的布匹里,挑选厚实耐磨的麻布、葛布。再从村中或流民里,招募一批会针线的妇人。”王康指着布匹说道,“给全军制作统一的军裤和军靴!裤子就用深青色,与号衣配套。靴子要结实,鞋底多加几层布纳实,最好能衬些软皮,要耐磨、跟脚、护踝!样式…就按我稍后画给你的图样来。先紧着虎贲屯、亲卫什和斥候队做,然后是新编战兵。匠作营和辎重营的,可以稍缓。这是体面,也是战力!”
统一的下装和军靴!王祢立刻领会了其中深意,这不仅能提升军队的整齐度和士气,更能大大减少行军时的脚部损伤!“是!属下立刻去办!保证尽快让弟兄们穿上新衣新靴!”
夕阳西下,将西别部大营染上一层温暖的金辉。营建和训练的喧嚣渐渐平息,炊烟在各营区袅袅升起,空气中飘散着粟米粥和炖煮肉类的香气——赵平带队的弓手们运气不错,猎到了几头野猪和不少山鸡野兔,给全营加餐的承诺兑现了。
王康站在初具雏形的中军大帐前,看着眼前的一切:深壕木墙圈定的营盘,整齐排列的兵舍,叮当作响的匠作区,生机勃勃的牲口棚,以及营区空地上,结束了一天严苛训练,正排队领取加餐、脸上带着疲惫却更多是满足与希望的新兵们。高顺依旧如标枪般挺立在队列旁,目光扫过每一个领饭的士卒,无声地维持着纪律。典韦则捧着一个大陶碗,里面是王祢特意让人挤了加热的羊奶,正皱着眉头小口尝试着这“腥膻”的新鲜玩意儿。
卫家的厚礼、乡亲的犒劳、打猎的收获、军服军靴的计划、匠作营的忙碌…点点滴滴,如同涓涓细流,汇入这新生的营盘,滋养着这支初具规模的军队。
根基,正在这光和五年的春日里,一寸寸变得坚实。王康深吸一口带着泥土和烟火气息的空气,目光投向更远的、暮色渐浓的东方。他知道,平静的时日不会太久,但至少此刻,他的“西别部”,正走在一条充满希望的路上。
喜欢汉末三国路请大家收藏:(m.xtyxsw.org)汉末三国路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