公元181年,光和四年夏七月初十。
>王家村后的大晒谷场,彻底变成了一个喧闹的工坊。硝皮池子的腥膻味、铁匠炉子的烟火气、捶打皮子的闷响、裁剪牛皮的“咔嚓”声,还有少年们吆喝的号子,混杂在一起。场子边上,十几件从山贼身上扒下来的破烂皮甲被拆得七零八落,能用的皮料、铁扣被分门别类放好。更多厚实的生牛皮在张皮匠的指挥下,经过浸泡、刮削、下硝,变成了深褐色、坚韧厚实的熟皮。
王康几乎整天泡在场子里。他带着王祢、高顺等几个心思细的,跟着张皮匠打下手,学着怎么裁皮条、怎么叠札、怎么用牛筋线缝合或用皮绳穿连。力气大的王固、李敢则被派去给张铁匠拉风箱、抡大锤,打制那些嵌入皮甲的铁片和护心镜。所有人都知道,多弄出一副甲,战场上就多一分活命的机会。
日子就在叮叮当当、哧啦哧啦的声音里一天天过去。汗流浃背,手上磨出血泡是常事,但看着一套套深褐色的皮札甲部件逐渐成型,堆在阴凉通风的库房里,少年们心里都憋着一股劲儿。终于,在七月初,加上拆解翻新缴获皮甲凑出来的部分,第一批整整四十三套皮札甲,算是勉强完工了!
王康看着库房里码放整齐的甲胄部件,深吸一口气。东西不多,得用在刀刃上。
“听好了!”他站在库房门口,对着集合起来的什长、伍长们下令,“甲,只有四十三套!先紧着什长、伍长!剩下的,分给每一什的刀牌手!长矛手和弓手,这次先委屈点,用拆下来的破皮甲片和厚布垫着凑合!”
没人有怨言。什长、伍长是队伍的骨头,刀牌手是顶在最前头挨刀的,这道理大家都懂。很快,四十三套皮札甲被领走。王康自己那套穿得最多,也最合身,自然还是他的。
接下来几天,操练场上的景象变了。深青和赭石的布褂子外面,多了一层深褐色的皮甲。尤其是王固、李敢这些刀牌手,穿上胸甲、背甲、肩甲,挂上护心镜,再套上叠札的膝裙和臂甲,整个人都显得魁梧了一圈,走起路来皮片摩擦“哗啦”作响,虽然笨重,但安全感十足。他们举着蒙皮木盾,互相撞击练习,发出的闷响都比以前沉了不少。
王康穿着全甲,带着同样披甲的王祢、高顺等人,反复演练着穿上甲胄后的阵型移动、武器使用。动作确实慢了,转身、弯腰都不如以前灵活,但那种被厚实皮革和硬铁包裹的感觉,让少年们心里多了几分底气。
**七月十五,午时刚过。**
日头正毒,晒谷场上,披甲和不披甲的少年们混在一起,顶着烈日练习“叠浪刺”和盾墙推进,汗水顺着皮甲的边缘往下淌。突然,村口方向传来急促的铜锣声!紧接着,一个负责外围警戒的少年连滚带爬地冲进场子,脸都吓白了:
“康哥!不好了!山…山贼!好多山贼!打过来了!是…是上回劫卫家商队那伙人的同伙!打着一样的破旗子!人…人比上次还多!黑压压一片,少说三百多!快到村口了!”
操练场瞬间死寂!所有目光都投向王康。
王康眼神猛地一凝,没有丝毫犹豫,厉声咆哮:
“敌袭——!全队集合——!”
吼声如同炸雷,瞬间惊醒了所有人!恐惧被更强烈的求生欲和连日训练的惯性压下!
“什长、伍长、刀牌手!立刻披甲!其他人,拿上家伙,按平时演练的来!快!”王康的声音又快又狠,“王祢、王固!带一、二什长矛手,去村口矮墙后面列阵!王续、王宪!带三、四什刀牌手,堵住进村的主路!赵平!弓手什上房顶和土墙!高顺!督练什机动,哪里吃紧顶哪里!李敢、王勇、王猛、王栓!带着你们的什,守两边小路!动作快!”
命令如同冰水泼下,紧张却有序的忙碌瞬间取代了死寂!披甲的刀牌手们互相帮忙,飞快地系紧皮绳,挂上护心镜,抄起蒙皮木盾和环首刀。长矛手们抓起长矛就往村口跑。弓手们背着箭壶就往高处冲。没分到新甲的,也把拆下来的旧皮甲片用绳子绑在胸前背后,或者多裹几层厚布,抓起武器奔向自己的位置。
王康自己早已披挂整齐,背上大弓,腰悬猎刀,抓起他那杆枣木重矛,大步流星冲向村口。
刚到村口矮墙后,黑压压的山贼潮水已经涌到了百步开外!人数果然比上次还多,乌泱泱一片,至少有三百多号!领头的几个骑着抢来的驽马,挥舞着刀枪,嗷嗷叫着。队伍里赫然有几十个穿着破烂皮甲、手持相对精良刀枪的悍匪,显然是核心力量。一面歪歪扭扭绣着个狰狞狼头的破旗在风中乱晃。
“就是他们!杀了大哥的那帮小崽子!还有那个领头的!今天血洗王家村!鸡犬不留!”一个独眼、脸上带着狰狞刀疤的山贼头目(上次侥幸逃脱的)指着村口矮墙后的王康,嘶声咆哮,怨毒冲天!
“杀——!”三百多山贼发出震天的吼声,如同决堤的洪水,朝着小小的王家村猛扑过来!烟尘滚滚,杀气腾腾!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喜欢汉末三国路请大家收藏:(m.xtyxsw.org)汉末三国路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