苏海帮着把塑料瓶踩扁,脚下发出“咔嚓”声:“王阿姨今早四点就来了,说‘帮老周师傅捡点瓶子’,其实她的关节炎犯了,蹲下去都费劲,却非说‘活动活动舒服’。”她指着墙角的竹筐,“那里面是王阿姨给老周留的旧杂志,说‘他爱读故事,这些都是新的’,其实她每天去报刊亭等着,别人一扔她就捡,怕被别人收走了。”
魏安抱着摞硬纸板过来,上面还带着蛋糕店的奶油香:“这是王阿姨从蛋糕店要的,说‘硬纸板卖价高’,昨天她站在蛋糕店门口等了俩小时,就为了这几块板——老周说想给她买个新菜篮,正攒钱呢。”
邱长喜扛着个新做的木架进来,每层都刷了绿漆:“老周说‘王阿姨捡的瓶子总倒’,连夜钉了这架子,刷漆时特意选了她喜欢的绿色,说‘看着精神’。”木架最下层藏着个布包,是老周给王阿姨缝的,里面装着护膝,说“她蹲久了膝盖疼”。
韩虹举着相机,镜头对着王阿姨给老周缝手套的样子:“她把自己的旧毛衣拆了,给手套加了层里子,说‘老周师傅的手总碰铁丝,扎得都是小口子’。”老周的手背上确实有道新伤,是昨天捆铁丝时划的,王阿姨当时就红了眼,说“明天给你带碘伏”。
史芸蹲在地上,数着捆好的纸壳:“老周每天都多捆一捆,说‘多挣点,给王阿姨买副老花镜’,她总说看报纸费眼。王阿姨知道了,就把报纸上的字用马克笔描粗,说‘这样不用眼镜也能看’。”
叶遇春拎着个用易拉罐做的小花盆,里面插着野菊花:“老周给王阿姨做的,说‘废品站也能开花’。王阿姨把花盆摆在床头,说‘比啥花都好看’——其实她昨天去后山摘菊花,被蚊子叮了好几个包。”
夕阳把两人的影子拉得老长,王阿姨帮老周把最后一捆纸壳搬上三轮车,老周突然从兜里掏出个布包,里面是副崭新的老花镜,镜腿上缠着红毛线,和他编织袋上的“周”字一个颜色。王阿姨戴上眼镜,突然指着报纸上的字笑:“你看,这故事说的不就是咱俩?”
第九百七十四章:早餐铺的蒸笼
早点铺的蒸笼“呼哧呼哧”地冒白汽,刘婶正用长筷子翻着包子,指尖烫出的红印还没消——那是今早给老陈装包子时,被蒸笼烫的,老陈当时就说“明天我来帮你”,结果天不亮就蹲在灶台旁烧火,说“我烧的火匀,包子熟得快”。
苏海擦着玻璃柜,上面的水汽凝成水珠:“老陈今早五点就来了,说‘帮刘婶劈柴’,其实他的手上周砍柴时被划伤了,现在还贴着创可贴。刘婶知道了,把柴都劈成小块,说‘这样不用使劲’,还在他的创可贴旁边贴了个小笑脸,说‘看着就不疼了’。”
魏安往豆浆里加糖,勺子搅出小小的漩涡:“老陈说刘婶的豆浆总放太多糖,其实他偷偷往自己碗里加了两勺,说‘她做的,甜也爱吃’。上周他带了袋冰糖来,说‘这个比白糖润’,其实是怕她总用手抓糖,伤皮肤。”
邱长喜搬来个新做的蒸笼架,每层都垫着棉布:“老陈说‘刘婶总弯腰端蒸笼,伤腰’,这架子比原来高半尺,是他照着她的身高做的。昨天刷漆时,特意选了她喜欢的米白色,说‘看着干净’。”
韩虹举着相机,镜头对着刘婶给老陈的包子里多加个鸡蛋的动作:“她说‘老陈师傅烧火费力气’,其实每个给老陈的包子都多放个蛋,别人的都是一个——老陈知道了,就说‘我不爱吃蛋,给孩子们吧’,结果把蛋偷偷埋在刘婶的粥里。”
史芸数着刚出炉的油条:“刘婶总说‘老陈炸的油条比我炸的酥’,其实是想让他多动手——他的手伤了后总不敢使劲,刘婶就说‘炸油条得用力揉面,不然不酥’。”
叶遇春拎着个保温桶,里面是老陈给刘婶带的药膏:“他说‘您总烫着手,这药膏管用’,是托人从国外带的,说明书上的字他查了字典,一笔一划抄在纸上,说‘您照着用’。”
晨光透过蒸笼的白汽,在地上投下晃动的光斑。老陈蹲在灶台前添柴,火光映着他的侧脸,刘婶偷偷往他的豆浆碗里加了勺蜜,说“这是我闺女从老家寄的,甜而不腻”。老陈喝了口,突然说“今天的火好,包子熟得比平时早”,刘婶笑着点头,眼角的皱纹里盛着光,像刚蒸好的糖包,甜得快要溢出来。
第九百七十五章:书店的书签
街角的旧书店飘着油墨香,周姐正用牛皮纸包书,手指划过书脊时格外轻。她的书签是片干枫叶,是老杨去年秋天捡的,夹在《牡丹亭》里,说“这页写着‘情不知所起’,配枫叶正好”。
苏海关上书柜,指尖沾着灰尘:“老杨每周三下午都来,说‘找本旧书’,其实是想看看周姐。上周他带了本1980年版的《唐诗选》,说‘您上次说想看这个版本’,其实他跑了三家旧书店才找到,书皮破了,他自己用牛皮纸补的,比新的还整齐。”
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
喜欢爱之桥凤姐红娘笔记请大家收藏:(m.xtyxsw.org)爱之桥凤姐红娘笔记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