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九百六十一章:活鱼摊的水花
凌晨五点的水产区,老张的活鱼摊前溅起水花,他正捞起条草鱼往秤上放,秤杆翘得老高。“凤姐,您看这鱼鲜活不?”他笑着抹去脸上的水珠,“刘大姐昨天托我留的,说要给刚认识的老周做红烧鱼,特意叮嘱要三斤半的,说‘不多不少,正好下饭’。”
苏海蹲在旁边挑葱,指尖沾着泥:“刘大姐凌晨三点就来了,蹲在摊前等鱼醒,说‘活鱼现杀才鲜’,其实是怕老周等急了——他今早要去公园练太极,约好练完一起吃早饭。”
魏安帮着把鱼装进塑料袋,袋口系得松松的:“刘大姐说老周牙口不好,让张师傅把鱼刺剃干净,她昨晚特意把家里的陶瓷刀带来了,说‘这刀快,不容易把肉切碎’。”
邱长喜举着个保温桶过来:“这是老周给刘大姐带的豆浆,他四点就去早点铺排队,说‘她家附近的豆浆总兑水’。”桶盖上还贴着张便签,是老周歪歪扭扭的字:“趁热喝,加了糖。”
韩虹举着相机,镜头对着刘大姐悄悄往鱼鳃里塞姜片的动作:“她说老周吃不了腥,提前去腥,一会儿杀鱼的时候就不用额外放料酒了,怕他嫌冲。”
史芸数着摊位上的鱼:“张师傅说,刘大姐这礼拜来买了三次鱼,每次都问‘老周会不会觉得我太主动’,其实老周昨天就托我问‘刘大姐喜欢吃清蒸还是红烧’。”
叶遇春拎着处理好的鱼,塑料袋上的水珠滴在地上,晕出小水圈:“您看这鱼鳞刮得多干净,张师傅说‘促成一对是一对,鱼得处理得比自家吃的还仔细’。”
第九百六十二章:咸菜摊的坛子
咸菜摊的玻璃柜里摆着十几个坛子,李婶正用筷子夹起块酱萝卜,往小碟里放:“凤姐尝尝,这是新腌的,酸甜口,老陈说他老伴就爱吃这个。”
苏海帮着擦坛子上的水汽:“老陈昨天来订了十斤,说‘王阿姨的孙子爱吃,带点回去让她高兴’,其实他自己偷偷尝了半碟,说‘比我家腌的脆’。”
魏安翻着账本:“这是老陈第三周订咸菜了,第一周说‘试试味’,第二周说‘孙子爱吃’,这周直接搬了坛子,说‘放家里方便’——王阿姨家的咸菜坛子上周摔了。”
邱长喜抱着个新坛子过来,坛口缠着红绳:“这是老陈托人买的,景德镇的细瓷坛,说‘王阿姨爱干净,粗陶坛子容易沾灰’,昨天擦了三遍才送来。”
韩虹拍李婶往坛子里加冰糖的样子:“她说老陈特意交代‘少放盐’,王阿姨有高血压,他记在手机备忘录里,连买菜的塑料袋上都写着。”
史芸看着老陈蹲在摊前,给王阿姨挑咸菜的背影:“他专挑坛底的,说‘沉在底下的更入味’,其实是怕王阿姨弯腰累着,自己提前捞了最上面的给她装袋。”
叶遇春把坛子放进老陈的三轮车筐,垫了层棉垫:“李婶说,上周老陈送咸菜时,王阿姨给了他双棉拖鞋,说‘看你总穿单鞋,早晚凉’,现在那拖鞋就放在他三轮车的工具箱里。”
第九百六十三章:早点铺的蒸笼
早点铺的蒸笼冒起白汽,把玻璃罩得一片模糊。赵师傅掀开笼盖,肉包的香气扑出来:“凤姐,您看这褶子,二十四个,不多不少,跟张大爷说的一样。”
苏海端着碗豆浆,指尖烫得发红:“张大爷每天五点来等第一笼,说‘李奶奶牙口不好,得吃刚出锅的,软乎’,其实李奶奶七点才起,他就坐在铺子里慢慢喝豆浆,等包子凉点再打包。”
魏安数着打包好的包子:“六个肉包,两个菜包,张大爷说‘李奶奶爱吃菜包,但得配肉包才香’,昨天还特意问赵师傅‘菜包里的粉丝能不能切短点,怕她噎着’。”
邱长喜擦着桌子,上面有个浅浅的印记:“张大爷总坐这个位置,说‘靠窗,能看见李奶奶晨练的路口’,上周李奶奶路过时朝他笑了笑,他把这桌子擦了八遍。”
韩虹拍赵师傅往包子里加虾仁的动作:“这是张大爷额外订的,说‘李奶奶以前总给孙子买虾仁包,她自己舍不得吃’,昨天特意去水产摊挑的活虾。”
史芸看着张大爷把包子放进保温袋,袋口贴了张便签:“热乎的,慢点吃。”字迹比上周工整多了,她说“练了三天,怕李奶奶看不清”。
叶遇春拎着保温袋递给张大爷,袋子上还挂着个小布袋:“这里面是李奶奶给张大爷缝的手帕,说‘他总用袖子擦嘴’,昨天张大爷特意洗干净带在身上,擦汗都小心翼翼的。”
第九百六十四章:水果摊的保鲜膜
水果摊的红富士堆得像小山,王姐正往苹果上裹保鲜膜:“凤姐您看,这是老吴要的,说‘给赵阿姨带的,裹上膜不容易坏’,其实赵阿姨家离这儿才三百米。”
苏海帮着挑梨,专挑带麻点的:“老吴说赵阿姨爱吃面梨,每次都把最面的留着,自己买脆的吃,昨天还问‘面梨放两天会不会更软,她牙口最近不太好’。”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喜欢爱之桥凤姐红娘笔记请大家收藏:(m.xtyxsw.org)爱之桥凤姐红娘笔记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