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看着公交车缓缓开走,后视镜里,张奶奶还在挥手。突然觉得,所谓默契,从不是约定好的规矩,是有人愿意为你多等的那半分钟,是你知道他会等,所以走得再慢也安心。
第八百八十六章:夜班保安的“保温桶约定”
写字楼的灯一盏盏灭了,老郑的值班室还亮着。他把保温桶从柜子里拿出来,揭开盖子——萝卜汤的香味漫出来,里面的胡椒粒浮在汤面,是李姐的手艺。
苏海抱着件厚外套进来,给老郑披在肩上:“凤姐说你昨晚值夜班冻着了,这个是她托人买的,加绒的。”老郑摸了摸外套的里子,突然说:“昨天李姐来送汤,说她儿子找着工作了,要谢谢你帮着改简历。”
汪峰拿着份合同进来,是李姐儿子租的房子:“业主说就冲你总帮他照看空置房,租金少了五百。”他把合同放在桌上,旁边的台灯照着老郑的笔记本,上面记着“李姐儿子:学设计的,简历里要突出获奖作品”。
魏安提着个塑料袋进来,里面是几个热包子:“食堂刚蒸的,萝卜馅的,知道你爱吃。”她把包子放在保温桶旁边,“李姐说,汤里的胡椒别放太多,你胃不好。”
邱长喜跑进来,手里拿着张电影票:“老周给的,说他跟李老师看了觉得好,让你跟李姐也去看——爱情片,适合你们。”他把票塞进老郑手里,挤了挤眼睛。
韩虹拿着个新的保温桶进来,上面印着“爱之桥”三个字:“史芸说你这个桶用了三年,底都有点漏了,给你换个新的。”桶盖内侧贴着张便签,是史芸画的笑脸:“汤要趁热喝呀!”
叶遇春举着张照片进来:“凤姐,你看老郑给李姐修的自行车,车筐里安了个小架子,刚好放保温桶——他说这样汤就不会洒了。”
我看着那个旧保温桶,里面的汤早就凉了,却像还冒着热气。突然明白,所谓陪伴,不是天天见面,是你知道他夜班冷,给他留着汤;他知道你带汤累,给你修着车,把日子熬成彼此都舒服的样子。
第八百八十七章:裁缝铺的“尺寸秘密”
刘阿姨的裁缝铺里,尺子在布料上滑过,发出轻微的“沙沙”声。她给老张改的夹克放在旁边,肩膀处多了块三角形的布——知道他总扛箱子,这样更耐磨。
苏海在旁边记着:“刘阿姨的秘诀:给年轻人的裤子加暗袋,放手机不容易掉;给老人的袖口加粘扣,不用系扣子;给上班族的衬衫后颈加块布,低头时不会磨下巴。”她的笔记本上画着各种小图标,比任何尺码表都清楚。
汪峰拿着件西装进来,是张大哥要穿去见女儿班主任的:“他说上次你帮他改的衬衫,女儿说‘爸爸穿得真精神’,这次还想让你帮忙。”刘阿姨接过西装,没量就说:“左袖比右袖短半寸,他总用左手拎包,磨得快。”
魏安端来杯热茶,放在缝纫机旁的小桌上:“凤姐说你昨天改衣服到半夜,这茶是安神的。”茶缸上印着“劳动最光荣”,是刘阿姨年轻时的奖品。
邱长喜抱着块布料进来,是块温柔的浅紫色:“李老师说老周最近总穿深色,想给他做件衬衫换个心情——她记得你说过,老周皮肤白,穿浅紫好看。”
韩虹拿着本相册进来,里面是刘阿姨改的各种衣服:有给学生改短的校服,有给孕妇改大的外套,有给老人改软的袖口……每张照片下面都写着故事,像本小小的生活百科。
叶遇春举着件改好的童装进来,袖口缝着只小小的布兔子:“史芸说,这是给张大爷孙子的,他总扯袖口,缝个兔子他就不扯了。”
我看着刘阿姨低头踩缝纫机,她的手在布料上翻飞,像在编织日子。突然觉得,所谓合适,从不是数字上的尺码,是知道他哪里磨得慌,哪里需要松快些,把衣服改得像从娘胎里带出来的舒服。
第八百八十八章:书店的“预留书单”
小林的书店里飘着旧书的油墨香,第三层书架最显眼的位置留着一个专属区域,每本书里都夹着张手写便签。我指尖拂过那本《唐诗选》,便签上是小林娟秀的字迹:“赵大爷今日复诊,回来能读到‘红豆生南国’,教孙子正好。”书页间还夹着张打印的拼音标注,是小林特意为老人准备的。
苏海抱着摞新书进来,登记本上的字迹密密麻麻:“张奶奶的《老年保健食谱》标好了低盐食谱页码;李姐要的《川菜大全》里夹了张辣度对照表,提醒她老周胃不好,慎放小米辣;刚上架的《手语进阶教程》,老周那本的折角停在‘家’这个手势页——小林说他昨天来续借时,偷偷练了半宿。”
汪峰拎着杯热可可走进来,杯壁上凝着水珠:“给小林带的,她说降温了总犯咽炎。”他指了指窗边的座位,“张大哥刚走,把《沟通的艺术》借走了,临走时在扉页写了句‘谢谢凤姐留的便签’——你教他写的那句‘爸爸知道错了’,他练了三页纸。”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喜欢爱之桥凤姐红娘笔记请大家收藏:(m.xtyxsw.org)爱之桥凤姐红娘笔记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