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八百三十五章:彩礼里的“代际和解”
女方家要二十万彩礼,说“我爸妈养我不容易,这钱得给他们养老”,男方家急得团团转:“刚付了首付,实在拿不出。”两家人吵到所里,女方妈拍着桌子:“我当年嫁你爸,一分彩礼没要,受了多少罪?我不能让我闺女走我的老路!”
我给他们看史芸整理的“老彩礼清单”:八十年代的“三转一响”(自行车、缝纫机、手表、收音机),九十年代的“三金一木”(金戒指、金耳环、金项链、木家具),原来每个时代的彩礼,都藏着父母的怕——怕女儿吃苦,怕日子不稳。
后来男方爸找到女方爸,掏出张存折:“这里有十万,是我跟你婶攒了十年的养老钱,剩下的十万,我们打欠条,按月还,不算利息。”女方妈突然哭了:“我要这钱,不是要逼你们,是怕我闺女受委屈时,手里能有点底气……”
最后彩礼定了十五万,女方家悄悄退回五万,附言:“这钱给孩子们存着,应急用。”婚礼那天,女方爸牵着女儿的手,对新郎说:“我把她交给你,不是要你还彩礼,是要你记着,她是我们捧在手心里的宝。”
魏安在旁边记:“彩礼里的和解,从来不是谁让步,是父母终于明白,最好的嫁妆,是女儿嫁得踏实;最好的聘礼,是女婿懂得珍惜。”
第八百三十六章:“空巢老人”的相亲刚需
刘大爷的老伴走了三年,每天坐在阳台上发呆,儿子给报了老年大学,他却总说“没意思”。给他介绍的张阿姨,也是独居,每天跳广场舞,却偷偷跟我说“夜里回家,总觉得屋里太静”。
第一次见面,我没让他们聊“条件”,只让一起包饺子。刘大爷擀皮,张阿姨包馅,他的皮擀得厚了,她笑着说“这样煮不破”;她的馅放少了,他说“我就爱吃素的”。饺子出锅时,热气腾腾的,刘大爷突然说:“好久没在家吃过这么热闹的饭了。”
后来他们的约会,总带着烟火气:他给她修松动的菜板,她教他跳广场舞;他记得她爱吃醋,每次调蘸料都多放半勺;她知道他膝盖不好,总把公园的长椅擦干净让他歇脚。
有天张阿姨来送喜糖,说:“我们俩不领证,就搭伙过日子,他住我隔壁,吃饭喊一声就行。”刘大爷补充:“这样孩子们放心,我们也自在——夜里起夜,能互相搭个伴,就够了。”
邱长喜叹着气:“老人相亲哪是图浪漫?是怕夜里生病没人知,是想吃饭时有个人说说话。所谓刚需,不过是‘我怕孤单,你也怕’的抱团取暖。”
第八百三十七章:“职场女强人”的恋爱盲区
赵总监连续拒绝了五个相亲对象,理由是“太黏人”“没事业心”“跟不上我的节奏”。她的日程表排得比总裁还满,连约会都定在午休时间,递过来的咖啡还没凉,她就说“我得回公司开个会”。
给她介绍的陈律师,同样忙得脚不沾地,却在备注里写“再忙,也得留时间吃晚饭”。第一次见面约在法院附近的面馆,他刚开完庭,她刚结束谈判,两人捧着牛肉面,边吃边聊案子,居然聊了一个小时。
“你上次说的那个合同纠纷,我这边有个类似的判例,”他递过来份打印好的资料,“有空看看,或许有用。”她愣了愣——这是第一个没劝她“别太拼”,反而愿意跟她聊工作的人。
后来他们的约会,总带着“职场痕迹”:他陪她去见客户,她帮他查法规条文;加班到深夜,会发句“注意身体”;周末偶尔碰面,就在咖啡馆各忙各的,抬头相视一笑,比什么都甜。
史芸在档案上写:“女强人不是不需要爱情,是怕遇到‘觉得她太强’的人。找个能跟你并肩作战的,比找个要你低头的,舒服多了。”
第八百三十八章:二婚夫妻的“前任禁区”
老郑二婚时,前妻的照片还摆在书房,现任李姐嘴上不说,心里总膈应;李姐的衣柜里,还留着前夫送的毛衣,老郑看见一次,就闷头抽烟。
我让他们做“旧物整理”:每人选三样和前任有关的东西,说说留下的理由。老郑选了张全家福:“这是我儿子十岁时拍的,他现在在外地,看见照片就像看见他。”李姐选了那件毛衣:“这是我妈织的,前夫只是帮我带回来,留着是想我妈。”
说着说着,两人都笑了:原来那些“禁区”,藏的不是旧情,是舍不得的回忆。老郑把全家福移到客厅的书架上:“以后让儿子视频时能看见。”李姐把毛衣捐给了公益站:“我妈要是知道能帮到人,肯定乐意。”
后来李姐在书房挂了幅新画,是她和老郑去爬山时拍的;老郑在衣柜里给她买了件新毛衣,标签上写着“我媳妇穿红色好看”。叶遇春笑着说:“二婚哪是要你忘记过去?是要你学会‘我尊重你的回忆,你也珍惜我的现在’。”
第八百三十九章:“丁克夫妻”的抗压指南
小主,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
喜欢爱之桥凤姐红娘笔记请大家收藏:(m.xtyxsw.org)爱之桥凤姐红娘笔记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