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五百三十五章:法律盲区的权益守护
林砚想给沈若一个保障,却发现同性伴侣在很多方面仍受限制:无法共同收养孩子,不能互为医疗代理人。“就像走在没有护栏的桥,”林砚翻着法律条文,眉头紧锁,“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掉下去。”
魏安联系了公益律师,为她们制定“权益守护方案”:公证财产共有协议,写下医疗授权委托书,甚至详细约定了紧急情况下的处理流程。“现在的法律像张没画完的设计图,”律师说,“但我们可以先画好自己的那部分。”
他们还加入了“多元家庭互助计划”,和其他伴侣互相担任“紧急联系人”,建立起非血缘的支持网络。沈若在画里记录下这些过程,命名为《我们的安全网》,画面里无数只手交织成一张大网,托着两个相爱的人。
有天,沈若突发急性阑尾炎,林砚凭着医疗授权委托书签了手术同意书,在病房守了三天三夜。沈若醒来时,看到林砚趴在床边,手里还攥着那份委托书,突然觉得,这张纸虽不是结婚证,却比任何承诺都踏实。
第五百三十六章:团队的多元服务升级
这个案例推动爱之桥成立了“多元婚恋事业部”。苏海开发的系统新增“权益风险评估”模块,自动提示不同伴侣关系可能面临的法律、社会问题;韩虹考取了“性别平等咨询师”证书,专门处理偏见引发的情感矛盾;叶遇春整理出《多元关系相处指南》,从日常沟通到危机应对,细致得像本建筑手册。
邱长喜的“场景策划”也更灵活:“以前总想着‘传统婚礼’,现在会设计‘破界仪式’——可以是艺术展开幕时的告白,也可以是建筑封顶时的承诺。”他最近在筹备一场“书店婚礼”,两位新郎要在书架间交换书签当戒指。
我看着团队为新会员讲解“彩虹权益地图”,上面标注着接纳多元群体的医院、律所、社区,突然明白:与时俱进不是口号,是让每个走进爱之桥的人都相信,无论你爱谁,都值得被认真对待,被妥善守护。
第五百三十七章:意外的亲情破冰
沈若的母亲突然打电话来,说沈父中风住院,想请林砚帮忙——她记得林砚认识靠谱的康复师。林砚立刻联系了相熟的医生,还每天去医院帮忙协调治疗方案,比很多亲戚都尽心。
沈母看着林砚给沈父做康复训练,动作专业又耐心,突然红了眼:“以前我总觉得你会害了若若,现在才知道……是我不懂。”林砚扶她坐下:“阿姨,我和若若只是想好好生活,就像您和叔叔当年一样。”
那天晚上,沈母第一次留下来吃晚饭。沈若做了母亲爱吃的糖醋鱼,林砚帮忙摆碗筷,三人围坐在餐桌旁,虽然没说什么温情的话,空气里却少了往日的紧绷。沈母临走时,给了沈若一个布包:“你小时候的画,我都收着,有空……带林砚回家吃饭。”
沈若打开布包,里面是她十岁画的全家福,旁边多了张林砚设计的“家”的草图——两个小房子共用一个庭院,像她和沈若的名字,紧紧挨在一起。
第五百三十八章:破界艺术展的延续
“破界艺术展”巡展到了其他城市,沈若和林砚的故事被更多人知道。有位偏远小镇的老师写信来,说用她们的故事鼓励了班里被孤立的学生;有对老年同性伴侣专程赶来,说要在“无界桥”上补拍张合照,纪念一起走过的五十年。
林砚用巡展收入捐建了“彩虹社区中心”,沈若在中心墙上画了幅巨大的壁画:无数条彩色的河流汇聚成海,岸边有各种形态的人在欢笑。中心的第一个活动是“家庭日”,来了很多像沈若家这样的“和解家庭”。
沈若的母亲带着沈父来参加,看着墙上的壁画,突然说:“若若,给我和你林阿姨也画张画吧,就像小时候那样。”沈若拿起画笔时,林砚悄悄握住她的手,两人相视而笑,像壁画里最温暖的那抹色彩。
汪峰拍下这一幕,照片后来成了爱之桥“多元事业部”的宣传图,配文:“最好的桥梁,是心与心的和解。”
第五百三十九章:非传统的“婚礼”仪式
“彩虹社区中心”封顶那天,沈若和林砚决定在这里完成属于她们的“仪式”。没有婚纱戒指,沈若穿了件印着《共生》图案的衬衫,林砚则戴了条沈若画的丝巾。
仪式由那位退休老工程师主持,他举起林砚设计的“无界桥”模型:“这座桥没有护栏,因为真正的爱不需要束缚;它也没有终点,因为真心会一直生长。”
沈父在康复师的帮助下,慢慢站起来,给了林砚一个拥抱:“谢谢你照顾若若,也……谢谢你让我懂了什么是尊重。”沈母则把那包旧画递给林砚:“以后,这个家也是你的家。”
最动人的环节,是所有在场的人一起在壁画上添画——有人画了两只牵手的手,有人画了座桥,有人画了颗心。最后,沈若和林砚合力画了道彩虹,横跨整个墙面,像给所有勇敢去爱的人,架起了一座永恒的桥。
小主,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
喜欢爱之桥凤姐红娘笔记请大家收藏:(m.xtyxsw.org)爱之桥凤姐红娘笔记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