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五百一十一章:迟来的会员登记表
爱之桥的玻璃门被推开时,风铃撞出一串温和的响。进来的老人穿着熨帖的中山装,手里捏着张泛黄的报纸,上面是我们新推出的“银发婚恋计划”广告。“我叫秦建山,”他声音带着岁月的沙哑,“想找个人,陪我给老月季剪枝。”
苏海接过他的登记表,钢笔字一笔一划如刻石:72岁,退休工程师,独居十年,妻子三年前病逝。备注栏里写着:“她生前总说,我修了一辈子机器,却不会修自己的孤单。”
韩虹注意到他随身携带的老花镜盒,印着“国营机床厂”的字样——和上周来登记的赵秀兰老人的饭盒同款。“赵阿姨也是机床厂退休的,”韩虹轻声说,“她总念叨,当年厂里的秦师傅修机器最灵光,就是嘴笨。”
秦建山的手指猛地顿住,老花镜滑到鼻尖:“赵秀兰?梳两条麻花辫,总带腌黄瓜来车间的那个?”我笑着点头,递过赵秀兰的资料照片:她站在月季花墙前,白发绾成髻,手里还攥着把修枝剪。
老人的喉结动了动,突然从口袋里掏出个铁皮盒,里面是枚锈迹斑斑的齿轮:“这是她当年帮我捡的,说‘秦师傅,你看这齿轮转得多好,人也得找个伴儿才转得起来’。”
窗外的阳光落在齿轮的齿牙上,折射出细碎的光,像谁藏了十年的心动,终于要见光了。
第五百一十二章:齿轮与花的初见
汪峰把见面地点定在社区花园,这里种着赵秀兰侍弄的月季,也摆着秦建山帮物业修好的石桌石凳。赵秀兰来得早,正蹲在花池边掐杂草,蓝布衫的袖口沾着泥;秦建山揣着齿轮盒,站在月季花丛前,手在背后反复摩挲。
“秦师傅?”赵秀兰直起身,辫子已换成银丝,眼里的光却没变。秦建山慌得差点摔了盒子:“赵……赵同志,你的花种得比当年车间的窗台好。”
汪峰递上“时光任务卡”:“请用花园里的三样东西,拼出‘年轻时的回忆’。”赵秀兰捡了片月季花瓣、块碎瓷砖、根枯树枝,摆成台机床的模样:“你当年总在这台机床前给我修饭盒。”秦建山则用齿轮、石子、落叶拼了朵花:“你每天放我工具箱上的腌黄瓜,比这花还香。”
聊到退休生活,赵秀兰说:“我现在教老姐妹做手工,就是缺个会修缝纫机的。”秦建山立刻接话:“我家有套修机器的家伙,明天就给你送去。”话刚出口,两人都愣住了,像回到五十年前的车间,他低头修机器,她在旁递扳手,默契得不用多言。
离开时,秦建山突然说:“下周厂庆,要不要一起回去看看?”赵秀兰的辫子晃了晃:“我把腌黄瓜带上。”
汪峰在记录册上画了个齿轮和朵花,笑着说:“凤姐,这哪是相亲,分明是老熟人续摊。”
第五百一十三章:代际鸿沟的温柔缓冲
麻烦来自儿女。秦建山的儿子打来电话:“我爸都这岁数了,折腾什么?万一有个三长两短,两家子女怎么算?”赵秀兰的女儿更直接:“我妈身体不好,可经不起再受刺激。”
叶遇春设计了“家庭茶话会”,请双方儿女来爱之桥。她先播放了秦建山和赵秀兰年轻时的车间照片,再拿出两人的“心愿清单”——秦建山写“想有人陪我给老机床上油”,赵秀兰写“想找个能听我念叨年轻时的人”。
“叔叔阿姨不是要‘再婚’,是想找个‘伴儿’,”叶遇春翻出数据,“研究显示,独居老人有伴侣后,患病率能降30%。他们现在需要的,是像当年车间里那样的互相搭把手。”
秦建山的儿子看着父亲给赵秀兰修老花镜的照片,突然红了眼:“我爸去年摔了一跤,不肯说,还是邻居告诉我的。”赵秀兰的女儿则想起:“我妈总对着缝纫机发呆,说少个递线轴的。”
最后,双方儿女约定:“不扯证也行,先让他们搭伙过日子,我们轮流来看看。”秦建山在门外听见了,悄悄对赵秀兰说:“我那套修机器的家伙,明天还送不送?”
第五百一十四章:旧物里的时光密码
史芸策划了“老物件展”,让两人把压箱底的宝贝带来。秦建山搬来个木箱,里面是1975年的技术能手奖状、赵秀兰送的第一副劳保手套、修了三十多年的扳手;赵秀兰则捧来个布包,有他帮修的铝饭盒、当年的车间考勤表、绣着机床图案的手帕。
“这手帕你还留着?”秦建山摸着上面的针脚,那是她当年熬夜绣的,针脚歪歪扭扭,却比现在的十字绣动人。赵秀兰指着他的奖状:“你当年领完奖,偷偷把奖金分我一半,说‘给你买块新布料’。”
史芸给每件旧物贴了二维码,扫开就是两人的口述回忆。秦建山对着扳手的二维码说:“这扳手拧过无数螺丝,最顺手的是当年帮赵同志修自行车时。”赵秀兰对着饭盒扫码:“这饭盒陪我吃了十年午饭,每次打开都有他偷偷放的糖块。”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喜欢爱之桥凤姐红娘笔记请大家收藏:(m.xtyxsw.org)爱之桥凤姐红娘笔记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