叶遇春听说后,设计了“生活融合计划”:让他们每周选一天,完全按对方的节奏过。顾明宇陪唐晓熬夜赶稿,学会了泡咖啡时加双倍奶;唐晓早起陪顾明宇去公园打太极,发现他打太极时的样子其实很可爱。他们还一起改造厨房,左边放顾明宇的养生壶,右边放唐晓的火锅底料,中间的位置留给两人一起做的番茄炒蛋——不放辣,也不寡淡。
“其实节奏不一样没关系,”唐晓在反馈表里写,“重要的是他愿意学我喜欢的,我也愿意试他习惯的。”顾明宇的反馈更简单:“和她一起吃螺蛳粉,好像也没那么难。”
第四百二十五章:小型案例的经验借鉴
魏安和邱长喜正在处理一对相差12岁的情侣案例,男方50岁,女方38岁,因为“退休后去哪定居”的问题吵得不可开交。男方想回乡下养老,女方想留在城市继续打拼。“这不就是顾明宇和唐晓未来可能遇到的问题吗?”邱长喜把案例拿过来分析。
那对情侣最后找到了解决方案:先在城市住五年,等女方事业稳定些,再一起去乡下盖个带画室的小院。“他们的经验是,别回避‘未来的差异’,提前聊清楚,找个双方都能接受的中间点。”魏安总结道。
我们把这对情侣请来和顾明宇、唐晓座谈(隐去了隐私信息)。50岁的男士说:“年龄大的人怕的不是陪你折腾,是怕你嫌他跟不上;年龄小的人怕的不是他老了,是怕他用‘为你好’来绑住你。”38岁的女士补充:“我们约定好,他不逼我放弃工作,我也不笑他跳广场舞,这就够了。”
顾明宇听完若有所思,转头问唐晓:“等我退休了,你还想画画吗?想在哪画?”唐晓愣了愣,随即笑了:“我想在有院子的地方画,您可以在旁边种点花,我们互不打扰,又能看见彼此。”那天的阳光透过窗户,把两人的影子叠在一起,像幅慢慢融合的画。
第四百二十六章:家庭态度的分歧
比外界眼光更棘手的是家庭态度。唐晓的父母知道顾明宇的年龄后,坚决反对,母亲甚至哭着说:“你是不是受了什么委屈?爸妈养你这么大,不是让你去给别人当后妈的(顾明宇有个成年的儿子)。”顾明宇的儿子虽然没明说,但在家庭群里看到父亲和唐晓的合照,只回了个“嗯”,再没下文。
“我妈说,等他七老八十了,你还要伺候他,图什么?”唐晓把母亲的话转述给顾明宇,声音里带着疲惫。顾明宇沉默了很久,说:“我儿子觉得,我这个年纪该安稳过日子,不该再‘折腾’。”
汪峰和苏海主动提出去沟通。汪峰去见唐晓父母,带了顾明宇写的信,里面详细说了自己的身体状况、对未来的规划,还有对唐晓的感情:“我不敢说永远年轻,但我能保证永远尊重她、支持她,让她做自己喜欢的事。”苏海去找顾明宇的儿子,聊起父亲这两年的变化:“你爸以前总闷在书房,现在会笑了,还会打听年轻人喜欢的乐队,这都是唐晓带来的。”
沟通的效果不是立竿见影的,但至少打开了道缝。唐晓母亲虽然还没松口,但不再提“分手”两个字;顾明宇的儿子主动给父亲发了条消息:“有空带她回家吃顿饭吧。”
第四百二十七章:团队成长 - 叶遇春的精进
叶遇春在处理这个案例时,展现出了惊人的细致。她发现顾明宇有高血压,唐晓总忘记提醒他吃药,就设计了“健康互动表”,让唐晓每天画个小插画贴在药盒上,提醒他按时吃;知道唐晓赶稿时总忘了吃饭,就教顾明宇学做几道简单的快手菜,附上手写的菜谱,上面画着可爱的小图标。
更让人惊喜的是,她注意到顾明宇的儿子喜欢摄影,特意找唐晓要了几张她画的风景插画,打印出来送给对方:“这是唐晓画的,她说你拍的照片很有感觉,想跟你学学构图。”顾明宇的儿子收到后,主动给唐晓发了条消息:“画得不错,有空可以交流下。”
“以前我总觉得,处理年龄差距案例,只要解决‘别人怎么看’就行了,现在才发现,细节里的关心比什么都重要。”叶遇春在团队分享时说,“年龄带来的差异,能用生活里的小默契补回来。”
我看着她整理的“互动细节表”,从“谁记得对方爱吃的菜”到“谁会提醒对方增减衣服”,密密麻麻记了好几页,忍不住点头:“这才是真正的‘搭桥’,不是把两个人硬绑在一起,是帮他们找到彼此需要的支撑点。”叶遇春的眼睛亮了,像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工作密码。
第四百二十八章:未来规划的磨合
随着感情稳定,“未来”两个字变得具体起来。顾明宇问唐晓:“想过什么时候结婚吗?”唐晓犹豫了:“我还没准备好当别人的后妈,也怕您儿子不接受。”顾明宇又问:“等我退休了,你还想继续画画吗?”唐晓点头:“想,但也想陪您做您喜欢的事。”
小主,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
喜欢爱之桥凤姐红娘笔记请大家收藏:(m.xtyxsw.org)爱之桥凤姐红娘笔记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