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百零一章:原生家庭案例引入
我是凤姐,爱之桥婚介所的灯光又亮到了深夜。办公桌上摊着两份新案例资料,纸页边缘被我反复摩挲得发卷。周明,33岁,某企业中层管理,履历光鲜,却在“家庭关系”一栏写着“与母亲同住,大事均由母亲做主”;赵琳,30岁,自由撰稿人,文笔尖锐通透,资料里“成长经历”处却留着一片空白,只在备注栏里潦草地写着“父母离异后随母生活”。
“这俩孩子,怕是都带着原生家庭的烙印。”我敲了敲资料,对围坐的团队成员说,“周明的‘妈宝’倾向,赵琳的安全感缺失,不是简单的性格问题,得往根上挖。”韩虹捧着刚泡好的茶,指尖在杯沿划圈:“凤姐说得对,上周我见了周明,他说话三句不离‘我妈说’,连穿什么颜色的衬衫都要回家请示,这哪是找对象,更像带着家长来相亲。”
苏海推了推眼镜,调出后台数据:“近半年类似案例占比37%,原生家庭干预婚恋的常见模式有三种:过度控制、情感忽视、榜样缺失。周明属于第一种,赵琳大概率是第二种。”我点头,将资料推给史芸:“先安排他们见面,但别急着谈感情,先设计几个‘家庭话题’,看看他们的反应。”
史芸在笔记本上速记:“比如让他们聊聊‘父母的相处模式’?”“精准。”我起身翻出书架上的《家庭系统心理学》,“记住,咱们不是要修复他们的原生家庭,是帮他们解开缠在自己身上的线。”窗外的月光透过百叶窗,在资料上投下斑驳的影子,像极了那些被原生家庭切割得支离破碎的婚恋观。
第四百零二章:初次见面与隐性矛盾
见面地点选在一家开在老书店里的咖啡馆,木质书架从地面顶到天花板,空气中飘着旧书和咖啡的混合香气。周明到得早,穿着熨帖的浅蓝衬衫,袖口扣得一丝不苟,却在落座时反复调整坐姿,像是在等待谁的指令。赵琳晚到了五分钟,抱着一本精装诗集,亚麻长裙上沾着细碎的草屑,坐下时先往角落挪了挪,目光警惕地扫过周明。
汪峰刚要开口,周明突然掏出手机:“不好意思,我妈让我拍张环境照发过去,她担心这里人多嘈杂。”他举着手机绕场拍了一圈,角度、光线都调得格外仔细,像在完成一项考核任务。赵琳低头摩挲着诗集封面,忽然轻笑一声:“阿姨管得真细。”周明脸颊微红:“我妈是为我好,她怕我被骗。”
“那你自己觉得这里怎么样?”汪峰顺势提问。周明愣了愣,像是第一次被问“自己的想法”,半晌才含糊道:“挺好的……吧?我妈觉得安静的地方适合谈事。”赵琳这时抬了眼,语气里带点锐度:“难道你自己没感觉?”
这场对话像一场暗流涌动的拉锯。周明聊起理想伴侣时,句句对应着母亲的“择偶标准”:“要贤惠、会做饭、听长辈的话”;赵琳则说“希望对方别查岗、别追问过去”,说这话时,她指尖的力度几乎要捏碎咖啡杯柄。我坐在邻桌观察,周明的手机屏幕亮了三次,每次都是母亲发来的消息,他回复时的恭敬,和面对赵琳时的局促形成鲜明对比。
结束后,汪峰揉着太阳穴:“凤姐,周明的‘母亲滤镜’太厚,赵琳的‘防御壳’太硬,这俩碰在一起,怕是要火星撞地球。”我却看着赵琳落在桌上的诗集,扉页上写着一行小字:“别回头,身后没有灯火。”“不一定,”我捡起那本书,“至少他们都在回避同一个东西——真实的自己。”
第四百零三章:原生家庭影响显现
第二次见面安排在社区公园,恰逢周末亲子活动,草坪上满是奔跑的孩子和闲聊的家长。我让韩虹陪着,特意嘱咐她别带任务,就当陪两人散步。傍晚收到韩虹的消息:“炸锅了。”
原来周明母亲突然空降现场,提着保温桶说是“给儿子送晚饭”,见到赵琳就拉着问工作、收入、父母职业,末了还拿出周明从小到大的奖状,语气里全是“我儿子多优秀”。赵琳全程没怎么说话,直到周母问“打算什么时候结婚生娃”,她突然起身:“阿姨,我连他喜欢吃甜粽还是咸粽都不知道,谈婚论嫁太早了。”
周明在母亲和赵琳之间来回看,最后憋出一句:“我妈也是关心我们。”赵琳冷笑:“关心你,还是监视你?”这话戳中了周明的痛处,他提高声音:“我妈不是那种人!”赵琳突然红了眼,转身就走,韩虹追上去时,发现她在公园角落掉眼泪:“我爸当年也是这样,什么都听奶奶的,最后连我生日都记不住……”
韩虹把这话带给我时,我正在整理周明的问卷,他在“最不能接受伴侣的行为”一栏写着“不听长辈话”,而赵琳的问卷上,“最恐惧的事”填着“被控制”。“这不是吵架,是两个伤口撞在了一起。”我叹了口气,给韩虹递了张纸条,“明天单独见周明,问他‘如果母亲和伴侣意见冲突,你站哪边’;给赵琳发份邮件,附件是‘原生家庭创伤自测表’,告诉她‘可以不回答,但可以看看’。”
小主,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
喜欢爱之桥凤姐红娘笔记请大家收藏:(m.xtyxsw.org)爱之桥凤姐红娘笔记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