林知意那份附带完整模拟数据和严谨数学证明的分析报告,如同在“星尘计划”项目组那潭表面平静、内里却暗流涌动的深水中,投下了一枚重磅炸弹。
邮件发出后的最初几个小时,是死一般的寂静。实验室里,没有人讨论,甚至连往常不绝于耳的键盘敲击声都稀疏了许多。一种微妙的、等待靴子落地的紧张感,在空气中无声地弥漫。
卡尔是第一个有反应的。他冲进实验室,脸上不再是惯常的嘲讽或疏离,而是带着一种难以置信的震惊。他没有看林知意,径直走到自己的电脑前,调出她报告中的核心数据集,开始用他自己的方式进行验证和压力测试。他的手指在键盘上飞舞,眉头紧锁,嘴里不时发出意义不明的咕哝。
汉斯则在自己的办公室里待了整整一个上午。当他再次出现时,手里拿着打印出来的报告,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新的批注。但这一次,他的表情不再是挑剔和否定,而是一种极度专注的、近乎痴迷的研究神态。他走到林知意的工位前,没有寒暄,直接指着报告中的某处推导,用依旧严谨却明显缓和了许多的语气问道:“林博士,关于这个势函数在边界条件下的二阶导数处理,我有些疑问,能否再详细解释一下你的思路?”
普里亚的反应更为直接。她拿着一杯咖啡走过来,放在林知意的桌上,脸上带着真诚的、如释重负的笑容:“林,这太令人惊讶了!我就知道你能行!这个演示原型的设想很棒,我们什么时候开始?”
坚冰,开始融化了。
尽管后续的讨论中依然充满了激烈的辩论和技术上的苛求,但质疑的基调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。卡尔不再质疑方向本身,而是专注于寻找模型可能存在的极限情况;汉斯不再执着于“绝对严谨”的哲学思辨,转而帮助林知意一起完善数学上的细节;普里亚则开始积极协调资源,为演示原型的开发做准备。
林知意的模型,以其突破性的思路和经过初步验证的卓越性能,终于赢得了团队核心成员的认可和尊重。她不再是那个提出“异端邪说”的局外人,而是成为了攻克关键难题的、不可或缺的核心力量。
项目负责人,那位最初对她略带审视的安德森博士,亲自召集了小组会议。他在会上高度赞扬了林知意的开创性工作,并正式决定,将基于她的新模型,作为“星尘计划”分布式共识模块的核心技术路线,集中资源进行后续的开发和验证。
工作的重心和节奏瞬间改变了。林知意从之前那种孤军奋战的挣扎状态,一下子被卷入了一个高速运转的协作漩涡。她需要主持技术讨论,需要指导其他研究员理解并实现她的模型,需要与硬件团队协调接口,需要应对安德森博士和GTPA高层不时提出的询问和审视。
忙碌,疲惫,但却是一种充满希望和成就感的疲惫。
她几乎将自己完全埋在了工作中,忘记了时间,忘记了身处异国他乡的孤寂,也刻意忽略了胃部偶尔传来的、被她归咎于饮食不规律的轻微不适。
然而,她没有想到,这项原本局限于顶尖学术圈和工业界内部的技术突破,其影响力会以另一种方式,悄然溢出。
那是一个周五的傍晚,她难得地准时下班,回到公寓想好好休息一下。她窝在沙发里,随手打开了客厅那台她不常看的本地电视,调到了一个正在播放科技新闻的频道。
主持人用她已逐渐熟悉的语言,播报着几条关于本地初创公司融资和新技术发布的常规新闻。林知意有些心不在焉地听着,思绪还停留在白天一个未解决的技术细节上。
直到,她听到了“GTPA”和“Project Stardust”这几个关键词。
她的注意力瞬间被拉了回来。
电视屏幕上,出现了一张“星尘计划”研究园区的远景图片,接着,画面切换到了一段显然是经过精心剪辑的、关于分布式智能网络重要性的科普动画。然后,主持人的声音带着一丝明显的兴奋响起:
“……而在备受瞩目的‘星尘计划’中,近期传来令人振奋的消息。由来自中国的AI专家林知意博士主导研发的一种全新分布式共识算法,在初步测试中表现出了远超现有技术的性能与鲁棒性。业内专家认为,这一突破有望极大加速下一代互联网底层架构的演进……”
随着主持人的话音,屏幕上竟然出现了林知意的一张工作照——是她某次在项目组开放日活动中,被当地一所大学前来参观的学生抓拍的。照片上的她,正站在一块写满公式的白板前,侧着身,神情专注地讲解着什么。
林知意愣住了,握着遥控器的手指微微收紧。
她完全不知道这件事。项目组或许是为了造势,或许是为了争取更多社会资源和关注,将这项进展有选择地透露给了媒体。
电视里的报道还在继续,邀请了一位本地的技术评论员进行分析。那位评论员用夸张的语气盛赞这项成果的“革命性”,并称林知意是“闯入欧洲顶尖技术堡垒的东方天才”。
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
《第二次,棋逢对手》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天悦小说网小说网更新,站内无任何广告,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天悦小说网!
喜欢第二次,棋逢对手请大家收藏:(m.xtyxsw.org)第二次,棋逢对手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