龙盟的晨光刚铺满新发现的平原,就被此起彼伏的劳作声唤醒。这片被阿平命名为“望丰原”的开阔土地,此刻挤满了忙碌的族人——青壮们握着铜铁锄翻土,木部落的族人撒播早粟种,青竹部落的族人用新编的竹筐运送种子,溪谷部落的族人顺着小河引渠浇水,远远望去,像一幅鲜活的耕种画卷。
“大家加吧劲!这望丰原的土真肥,撒上种子肯定能丰收!” 山魁光着膀子,挥舞着铜铁锄,一锄下去翻起大块湿润的泥土,泥土里还夹杂着未腐烂的草叶,散发着清新的土腥味。他身后,二十个青壮排成一排,动作整齐地翻土,铜铁锄撞击石块的 “叮当” 声,在平原上回荡。
木禾蹲在田埂上,手里捧着早粟种,均匀地撒向翻好的土地:“这是我们木部落最好的早粟种,二十天发芽,四十天就能收割,比普通粟米早成熟十天,产量还高!” 他身边的溪月部落族人,正用竹管引着河水,水流顺着开好的浅渠,缓缓浸润着土地,滋润着刚撒下的种子。
青竹部落的竹青带着族人,把编好的竹篱笆围在田地四周:“这竹篱笆能防野兽、挡鸡鸭,别让牲口糟蹋了庄稼。我们再编些竹哨,派两个人看守,有动静就吹哨子!” 竹哨用细竹制成,吹起来声音尖锐,能传很远,是青竹部落的 “预警神器”。
岩穴部落的石穴则带着族人,在田边砌了几个简易的蓄水池:“夏天太阳大,缺水可不行,这些蓄水池能存雨水,万一干旱,也能救急。” 蓄水池用青石砌成,底部铺着石板,防止漏水,旁边还留了出水口,方便引水浇田。
那时带着阿果、小禾来到望丰原,看着热火朝天的耕种场面,眼里满是欣慰:“这望丰原足足有十亩地,按每亩收两百斤粟米算,丰收后能收两千斤,足够联盟所有人吃两个月了!”
阿果拿出兽皮本,认真记录:“望丰原开垦十亩(记资源探索贡献 100 斤粟米),各部落协作耕种(记互助贡献 30 斤粟米),月底一起结算。”
小禾蹲在田边,用手指捻了捻泥土,笑着说:“这土比暖棚的土还肥,我已经让人撒了兽粪肥,等粟米发芽,再浇一次草药水,长得肯定更壮!” 草药水是林苗教的法子,用艾草、蒲公英煮水,既能防虫,又能当肥料,之前暖棚用了,效果特别好。
就在望丰原耕种正酣时,黑石山的冶铁坊传来了振奋人心的呐喊声 —— 石牙部落的石小,成功独立炼出了第一根铜铁合金条!
“成了!我炼出合金条了!” 石小高举着泛着淡金光泽的合金条,兴奋地跳起来,合金条还带着淡淡的余温,表面光滑,没有一点杂质。周围的石匠和学徒们都围了过来,眼里满是羡慕和激动。
沙木走过去,接过合金条,放在铁砧上敲了敲,声音清脆:“不错!含铜含铁比例均匀,韧性够,能锻打一把铜铁锄!石小,你现在可以独立教新学徒了,记技术教学贡献 50 斤粟米!”
石小激动得脸都红了,用力点头:“谢谢沙木师傅!我一定好好教,让更多人学会冶铁!”
旁边,青竹部落的竹青和岩穴部落的石穴看得眼热。竹青搓了搓手:“沙木师傅,我们啥时候能学啊?学会了,我们青竹部落也能自己做铜铁工具,编竹器更省力!”
“别急,” 沙木笑着说,“现在三座炼炉都在量产,每天能炼出两根合金条,我已经排了教学表,今天教石牙部落的人锻打,明天教河部落和木部落,后天就教你们青竹和岩穴部落,保证每个部落都能学会基础冶铁!”
石穴高兴地应下:“太好了!学会了冶铁,我们采石、砌墙就能做更锋利的石凿、石锤,效率能翻一倍!”
此时,冶铁坊外传来马蹄声,河伯带着五个青壮,推着两辆木车过来,车上装着五十斤新鲜鱼干和十张渔网:“沙木师傅!我们送鱼干来了,顺便来学冶铁,河浪他们都等不及了!”
沙木笑着迎出去:“正好!今天下午教锻打铜铁锄,你们先看着,明天就能上手练!”
河伯点点头,指着木车上的渔网:“这些渔网是我们新织的,网眼更密,能捕小鱼,晒干了能当储备粮。阿果姑娘说,一张渔网抵十斤粟米,五十斤鱼干抵二十五斤,记我们的贡献!”
“记着呢!” 阿果正好从望丰原过来,手里的兽皮本已经记了满满一页,“河部落送渔网 10 张、鱼干 50 斤,合计贡献 75 斤粟米,月底能换三把铜铁锄,或者一百五十斤粟米!”
河伯高兴地应下,带着青壮们留在冶铁坊,认真地看着石小和其他石匠锻打铜铁锄,时不时用木炭在兽皮上画下步骤。
与此同时,龙盟的广场上,赤牙正跟着山风学习挖矿的技巧。他手里的铁镐已经用得很熟练,挥镐、下凿、撬石,动作一气呵成,额头上的汗水顺着脸颊往下流,浸湿了麻布衣服,却丝毫没有懈怠。矿洞旁的竹筐里,已经装满了敲好的铁矿,足足有三十斤。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喜欢那时的原始纪元请大家收藏:(m.xtyxsw.org)那时的原始纪元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