沙木根据试用反馈,对东域锻造区的农具做了些改进 —— 把锄头的木柄改短半尺,更适合山族部落的人在山林旁的田里使用;把镰刀的刃口磨得更薄,方便溪谷部落收割细嫩的草药。断雷带着改进后的农具回到东域,东域锻造区的生产效率也提了上来,一天能产出五把锄头、三把镰刀,不仅能满足东域分盟的需求,还能支援龙盟本部的农具更换。
东域锻造区的好消息刚过,龙盟本部的石屋样板也正式完工了。石屋坐落在广场北侧,墙是用青石砌的,屋顶铺着厚厚的茅草,门口挂着一张鞣好的鹿皮门帘,看起来既结实又暖和。石风带着族人,在石屋里铺了一层干燥的芦苇席,把两瓮粟种和一袋盐粒搬了进去,想测试石屋的防潮效果。
各部落首领都来参观石屋,走进石屋的瞬间,就感觉比外面暖和不少 —— 即使外面刮着风,石屋里也几乎感觉不到。石根伸手摸了摸石墙,干燥又冰凉:“这石墙比木屋的土墙防潮多了,以前木屋的墙一到下雨天就渗水,粮食放在里面总容易发霉,这石屋肯定不会有这问题。”
阿果打开装粟种的陶瓮,抓了一把粟种,颗粒干燥,没有一点受潮的迹象:“我们把粟种放在石屋里半个月,再跟放在木屋里的粟种对比,看看差别。”
过了半个月,阿果把两瓮粟种都摆在广场上 —— 石屋里的粟种,颗粒饱满,没有虫蛀和霉变;木屋里的粟种,虽然也没霉变,但颗粒有点发潮,用手捏着能感觉到潮气。“差别太明显了!” 沼泽部落的沼泽感叹道,“我们部落住在河边,木屋每年夏天都要漏雨,粮食损失不少,要是能盖石屋,以后再也不用怕粮食受潮了。”
那时看着首领们期待的眼神,决定在全盟推广盖石屋:“每个部落先盖一间石屋当粮仓,等有经验了,再盖住人的石屋。石风负责教各部落采石、砌墙,竹老负责教大家做木梁,沙木提供砌墙用的铁凿和铁铲,有困难的部落,其他部落要互相帮忙。”
石风立刻行动,带着石丘部落的青壮,去各部落指导采石 —— 山族部落住在山林旁,附近有青石矿,石风教他们用铁凿在石头上凿出 “V” 形槽,再用木楔子塞进槽里,用力敲击木楔子,石头就会顺着槽裂开,既省力又能保证石头的大小合适。
沼泽部落住在河边,附近没有青石,石风就建议他们用河里的大卵石砌墙 —— 把卵石敲平,用黄泥和草木灰混合的泥料黏合,虽然不如青石墙结实,但也比木屋防潮。“我们可以先盖一间卵石屋试试,要是好用,再盖更多,” 沼泽高兴地说,“以后我们部落的粮食,再也不用怕受潮了。”
竹老则带着青竹部落的族人,去各部落教做木梁 —— 选松木做梁,因为松木结实、不易变形,把松木锯成两丈长、一尺粗的木梁,在两端凿出凹槽,跟石墙顶部的凸榫对接,对接处用黄泥密封,防止漏风。“木梁要选直的,不能有弯曲,不然屋顶容易塌,” 竹老一边给沼泽部落的族人演示凿凹槽,一边说,“凿凹槽的时候,要量好尺寸,跟石墙的凸榫正好对上,这样木梁才能稳固。”
沙木则在锻造区赶制铁凿和铁铲,为了满足各部落盖石屋的需求,他把锻造区的青壮分成两组,一组打铁凿,一组打铁铲,每天能产出二十把铁凿、十五把铁铲。“盖石屋离不开这些工具,我们得抓紧做,别耽误了各部落的进度,” 沙木擦了擦脸上的煤灰,“等各部落的石屋盖好了,我们再盖一间大的石屋,当龙盟的议事厅,以后开会就不用在广场上风吹日晒了。”
就在石屋推广计划稳步推进时,龙盟的北边来了一位不速之客 —— 一个背着藤筐的中年汉子,自称是北边 “岩穴部落” 的使者岩山,藤筐里装着几块黑色的石头和一袋晒干的野果。
岩山见到那时时,有些拘谨地说:“阿石首领,我是从北边的岩穴部落来的,我们部落住在山洞里,冬天特别冷,听说龙盟盖了石屋,又暖和又防潮,想跟你们学盖石屋的技术,还想换点农具 —— 我们部落的石斧太不好用了,砍木取暖都费劲。”
那时接过岩山递来的黑色石头,用手指摸了摸,感觉比普通石头重,还带着点咸味:“这是什么石头?”
“这是岩盐,我们山洞里有很多,” 岩山回答,“以前我们不知道这能当盐用,后来听路过的商人说,这能腌肉、腌菜,就想用来跟你们换点东西。”
阿果眼睛一亮 —— 龙盟虽然能自己晒盐,但盐产量还不够多,岩盐要是能用,就能补充盐资源。“岩山兄弟,你先留在龙盟,我们试试这岩盐能不能用,” 阿果笑着说,“要是能用,我们可以给你们部落提供五把铁斧、三把铁锯,教你们盖石屋的技术,换你们的五十斤岩盐和二十斤野果。”
岩山激动得连连点头:“谢谢阿石首领!谢谢阿果姐!要是能学会盖石屋、有了铁斧,我们部落的冬天就能好过了!”
小主,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
喜欢那时的原始纪元请大家收藏:(m.xtyxsw.org)那时的原始纪元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