阿山接过矛柄,检查了槽口的贴合度和铜钉的固定情况,满意地点点头:“合格!比我第一次做得还好,下次就能独立嵌矛尖了。”
阿果蹲在石棚角落,手里的杨木板写得飞快,炭笔在木板上留下清晰的痕迹:“晨,阿山、沙木于石棚组装铜铁矛。山示橡树汁熬制之法:选老橡北干,划斜口接汁,陶碗需干,文火熬两时辰,搅之防糊,成深琥珀色。授铜钉制艺:截铜条两寸长,敲圆帽外翘,磨平毛刺。沙克及族人试嵌尖,克初敲钉歪,磨平重敲,终成一矛柄,举晃尖不动,喜呼。族人皆试,或溢汁、或裂柄,经导渐掌技。”
这时,小禾和沙禾从粟地方向跑过来,额头上沾着细密的汗珠,脸上却带着喜色:“阿山哥!阿石哥!苦锯齿草水真管用!粟苗上的小黑虫都蜷成一团死了,只有三棵苗被吃坏了,我们已经补种好了!”
阿山和沙木对视一眼,放下手里的工具。那时正好从东边的蓄水池回来,手里还拿着一根测量水位的木杆,听到小禾的话,赶紧问:“补种的苗怎么样?有没有浇定根水?周围的土培实了吗?”
“都弄好了!” 小禾拉着那时往粟地走,“补种的苗是从粟地最密的地方移栽的,根上带了土,我们用手把周围的土培得实实的,还在每棵苗旁边插了一根小木棍,用软藤条轻轻绑住 —— 这样风一吹,小苗就不会倒了。”
几人跟着小禾来到粟地,只见绿油油的粟苗长势喜人,叶子上的小黑虫都已死亡,只有几处空缺的地方插着小木棍,绑着嫩绿的小苗。沙禾蹲在旁边,指着地上的小沟说:“我们还在粟地周围挖了一圈排水沟,宽三寸,深两寸,昨天下午下了点小雨,水都顺着沟流走了,没积在苗根旁 —— 林苗姐说,苗根泡在水里容易烂,挖了沟就安全了。”
那时蹲下身,仔细查看补种的小苗,根系已经扎进土里,叶片舒展:“做得好!等下你们再去西坡采些苦锯齿草,多熬点草药水,每隔两天就给粟苗浇一遍,尤其是叶子背面,一定要浇到。另外,在粟地周围种上几棵烟草,烟草的味道能驱赶很多害虫,这样双重保险,就不怕虫子再回来了。”
小禾点点头,从藤筐里拿出一把铜铁剪刀:“我们已经采了半筐烟草苗,等下就种。这剪刀剪烟草苗的根特别方便,比石刀快多了,一剪就断,切口还整齐。”
阿果在杨木板上补充记录:“辰时,小禾、沙禾报粟地虫情:苦锯齿草水毙虫,仅三苗坏,已补种。插棍绑藤防倒,挖沟排水防烂根。那时令续采草熬水,隔两日浇之;议种烟草于粟地周,驱害虫。小禾持铜铁剪刀剪烟草苗,言其便。”
回到石棚时,阿山和沙木已经带领大家组装好了八把完整的铜铁矛。每把矛的矛尖都锋利无比,矛柄上预留出了刻龙纹的位置 —— 就在离握柄两尺的地方,用炭笔描了一个两寸长、一寸宽的轮廓,阿果画的龙纹样本铺在中央石板上,龙头朝上,龙身弯曲,线条流畅。
“接下来刻龙纹,这是部落工具的记号,一定要刻整齐。” 阿山拿起一把细石凿,对着自己的矛柄示范,“先沿着炭笔轮廓轻轻凿出浅痕,再顺着木纹慢慢加深,线条要连贯,别断笔。比如龙身的弯曲处,要一点一点凿,不能急,不然线条会歪。”
沙木跟着刻了几下,龙纹渐渐清晰:“刻的时候要注意,龙纹的位置要统一,都在离握柄两尺的地方,这样不管是谁的矛,一眼就能看到记号。上次阿平刻箭杆,有的刻在中间,有的刻在靠近箭头的地方,看着乱糟糟的,这次我们统一位置,统一大小,看着就规整。”
沙克拿着细石凿,在自己的矛柄上慢慢凿刻。他先对着样本描了三遍炭笔轮廓,才敢下凿。刚开始线条有点抖,龙身的弯曲处不够自然,老麦拄着木杖走进石棚,凑过来看了看:“小伙子,刻龙纹要顺着木纹走,你看这里,木纹是斜着的,你凿的时候跟着木纹斜一点,线条就流畅了。”
老麦伸手接过细石凿,在矛柄上轻轻凿了两笔,龙身的曲线立刻变得自然:“我们以前刻石矛,也会做记号,不过是刻简单的横线,哪有这么好看的龙纹。自从阿石哥来了,我们部落的工具越来越精致,连记号都这么特别。”
沙克按照老麦的方法,调整凿刻的角度,果然顺畅了很多。他刻得很认真,每凿一下都要比对样本,没过多久,一个虽然不算完美但足够清晰的龙纹就刻好了。老麦点点头:“不错不错,比阿平第一次刻的强多了 —— 阿平第一次刻龙纹,把龙头刻成了猪头,我们笑了他好几天。”
沙克不好意思地笑了,继续打磨龙纹的边缘:“我得多练几次,争取刻得和阿山哥的一样好。”
与此同时,阿平带着青风、青岩等五个青壮,在石棚的另一侧刻铜铁斧的模具。阿平手里拿着粗石凿,在一块硬石上画了三条平行的弧线:“这是校准线,上弧比中弧高一分,下弧比中弧低一分,斧刃的弧度要刚好贴住中弧,这样砍树时受力才均匀。”
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
喜欢那时的原始纪元请大家收藏:(m.xtyxsw.org)那时的原始纪元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