阿果点点头,从怀里掏出杨木板和炭笔,蹲在那时旁边。她上次记录标准碗和天平时,手指被炭笔磨得疼,这次特意在手指上多缠了两层兽皮,虽然写字有点不方便,但至少不疼了。
窑火越烧越旺,通风口的火苗从橘黄色慢慢变成了橙红色,又过了一阵,真的变成了亮红色,像跳动的火焰精灵。“阿石哥,火苗变成亮红色了!” 阿果赶紧在杨木板上写:“窑火转亮红,黑沉石在窑中。”
那时凑到通风口往里看,窑中间的陶盘里,碎石头的颜色慢慢变深,表面好像有点发黏。“还不够,得再烧一阵,让石头彻底软了。” 他对阿果说,“你再记一下,现在火苗是亮红色,过会儿看看石头有没有变化。”
阿山提着水回来,看到火苗是亮红色,也凑过来看:“阿石哥,石头怎么样了?烧化了吗?”
“快了,再等半个时辰。” 那时接过阿山手里的水桶,“你去看看部落里还有没有干木炭,要是有,再抱一捆来,等下可能要添。”
阿山跑回部落,没一会儿就抱了一捆干木炭回来,还带了两个年轻的族人 —— 他们听说那时在烧一种 “能做新工具的黑石头”,都好奇地想来看看。两个族人蹲在窑边,看着亮红色的火苗,小声议论:“这石头真能烧软?我以前捡过这种石头,扔火里烧了半天,拿出来还是硬邦邦的。”
“阿石哥肯定有办法,上次标准碗不也是他想出来的?” 另一个族人说,“要是真能做新镰刃,以后割粟穗就不用天天磨燧石了,多好!”
那时听到他们的议论,没说话,只是专注地盯着窑火。他知道,现在最关键的就是保持窑温,不能让温度降下来。过了一阵,窑里的木炭烧得差不多了,火苗有点变暗,他赶紧让阿山添了些干木炭,火苗很快又恢复了亮红色。
又烧了大约一顿饭的时间,那时觉得差不多了,对阿山说:“你帮我把窑门打开一点,小心点,别烫着。” 阿山点点头,用长木杆轻轻拨开窑门的石板,一股热浪扑面而来,差点把他的头发燎到。
那时拿着木钳,小心翼翼地伸进窑里,把装着碎石头的陶盘夹了出来。陶盘烫得要命,放在石板上 “滋滋” 响,上面的碎石头已经变成了一团暗红色的泥状东西,像融化的黏土,但比黏土亮一些。“成了!” 那时兴奋地说,“石头烧化了!”
周围的族人都凑过来看,眼睛瞪得溜圆:“真烧化了!这石头居然能变成这样!” 阿山也激动地搓着手:“阿石哥,现在怎么办?怎么把它做成镰刃?”
“等它凉一点,不那么烫了,就把它倒进模子里。” 那时早就准备好了模子 —— 是他昨天用黏土做的,一个镰刃的形状,底径三寸,刃口薄,柄部厚。他把模子放在石板上,又在模子周围铺了一层细沙,防止模子被烫裂。
等陶盘里的暗红色泥状物稍微凉了一点,不再那么稀,那时用木勺小心翼翼地把它舀进模子里。泥状物倒进模子时,发出 “滋滋” 的声音,还冒着热气。“小心点,别洒出来。” 阿果在旁边提醒,手里的炭笔没停,在杨木板上写:“黑沉石熔为红泥,倒入镰刃模。”
倒完后,那时把模子放在阴凉处冷却,对周围的族人说:“现在得等它凉透,变成硬的,才能把模子敲开,看看镰刃怎么样。” 族人们还想看,但也知道急不来,只好恋恋不舍地散开,临走时还回头望了好几眼。
阿山蹲在模子旁边,像守着什么宝贝似的,时不时用手指碰一下模子的边缘,试试温度。“阿石哥,你说这镰刃做出来,真的比燧石结实吗?”
“肯定结实。” 那时坐在石板上,拿起阿果的杨木板看了看,上面记录得很详细,从铺木炭到倒熔浆,每一步都记下来了,“等做好了,你试试就知道了,砍木杆都不会崩。”
阿果坐在旁边,看着那时的侧脸,阳光照在他脸上,把炭灰的痕迹照得很清楚,可他的眼睛亮得像星星。她想起昨天阿山说,那时为了找 “黑沉石” 的模子材料,昨天下午在河边挖了半天黏土,手上都磨出了新的茧子。她小声说:“阿石哥,你昨天挖黏土累不累?我今天看到你手上又多了个茧子。”
那时愣了一下,抬起手看了看 —— 确实,昨天挖黏土时,不小心被碎石划了道小口子,现在结了个小茧。“没事,干活哪有不磨茧的。” 他笑了笑,“等这镰刃做好了,以后大家干活就轻松了,这点茧算啥。”
老麦也凑了过来,手里拿着一把晒干的草药,递给阿果:“阿果,把这个给阿山敷手,他昨天磨镰又伤了,别感染了。” 然后又转向那时:“阿石,这‘黑沉石’烧出来的东西,真能做镰刃?我活了这么大,还是第一次见石头能烧化。”
“老麦叔,这石头和普通石头不一样,烧化了凝固后,比燧石硬多了。” 那时指着模子,“等凉透了,我们敲开模子看看,要是成了,以后我们就多找这种石头,做更多的工具,割粟、砍木都方便。”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喜欢那时的原始纪元请大家收藏:(m.xtyxsw.org)那时的原始纪元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