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根木腿(东南角) :巴图拿着木铲,沿着炭粉圈的边缘挖坑,他特意把木铲刃口对准圈的内侧,避免挖大了。挖的时候,他每挖深 2 寸就用木杆量一次 —— 木杆上有 “1 尺” 的标记,刚好是规定的深度。挖到 8 寸深时,土变得越来越硬,巴图不得不加大力气,木铲 “咚咚” 地敲着地面,震得他手都有点麻。“快到 1 尺了!” 岩在旁边看着木杆,提醒道。
最后一铲下去,巴图把木杆伸进坑里,木杆上的 “1 尺” 标记刚好和坑口齐平:“坑挖好了!阿山哥,你看深度对不对?” 阿山蹲下来,把木杆拿出来又放进去,反复确认了两次:“对,刚好 1 尺深,没深没浅。”
他抱起第一根木腿,小心翼翼地放进坑里,岩赶紧用手扶住木腿的顶部,确保木腿不会倒。巴图则开始填土,他没有一次性把土全倒进去,而是分三次填:第一次填三分之一,用脚踩实;第二次再填三分之一,用木铲的背面敲实;第三次填完剩下的土,再用脚踩得严严实实。“填土要分层,不然土和木腿之间有空隙,木腿会晃。” 老麦在旁边补充,这是他年轻时埋木柱的经验。
填完土,阿山拿出铅垂线,把绳子靠在木腿的侧面,让石子自然下垂。待绳子不动后,他仔细看了看木腿和绳子的缝隙:“有点歪!往西边挪半指!” 岩赶紧用手轻轻推木腿的顶部,巴图则在木腿的东边填了一小撮土,再用脚踩实。阿山又用铅垂线量了一次,这次木腿和绳子紧紧贴在一起,没有一丝缝隙:“直了!这根木腿直了!”
小禾在记录板上写 “木腿 1(东南角):挖坑 1 尺深,分 3 次填土,调整 1 次(往西挪半指),铅垂线校准垂直,完成”,还在旁边画了个竖直的木腿符号,标上 “直” 字。
第二根木腿(西南角) :有了第一根的经验,这根木腿埋得顺利多了。巴图挖坑时速度更快,也更准,刚好 1 尺深;岩扶木腿时特意站在西边,和木腿保持一条直线;阿山用铅垂线量的时候,一次就对准了,木腿和绳子严丝合缝。“这根好!没调整就直了!” 阿山拍了拍木腿,木腿纹丝不动。
小禾笑着记录:“木腿 2(西南角):挖坑 1 尺深,分 3 次填土,一次校准垂直,无调整,完成”,还在后面画了个小笑脸 —— 她发现记录顺利的木腿,自己写得也快。
第三根木腿(西北角) :挖到 8 寸深时,巴图的木铲突然 “哐当” 一声,像是碰到了硬东西,震得他手都麻了,木铲刃口还磕出了个小缺口。“咋了?” 阿山赶紧跑过来,巴图皱着眉:“下面有硬东西,好像是石头!”
老麦也凑过来,蹲在坑边看了看:“别硬铲!石头硬,会把木铲磕坏,还容易把坑挖歪。” 他指挥巴图:“先把石头周围的土挖松,挖个圈,再找根粗木杆撬。” 岩跑去木料堆找了根 3 尺长的粗木杆,一端削得尖一点,插进石头旁边的土里,阿山和巴图一起用力往下压木杆的另一端 ——“嘿!” 随着两人的喊声,石头 “咕噜” 一声滚出了坑,落在地上,是块拳头大的鹅卵石,表面还沾着湿土。
“这石头能留着!” 老麦捡起鹅卵石,擦了擦上面的土,“以后砌灶的时候,把石头垫在灶底,能防火烧到地面的土。” 阿平赶紧把鹅卵石放进旁边的藤筐里,像宝贝似的收着。
巴图接着把坑挖到 1 尺深,阿山把木腿放进去,岩扶着,巴图填土踩实。这次校准垂直度时,木腿有点往南边歪,阿山让岩推木腿的北边,巴图在南边填了点土,很快就调直了。小禾记录:“木腿 3(西北角):挖坑遇鹅卵石(已收起备用),挖深 1 尺,调整 1 次(往北推半指),完成”,还在 “鹅卵石” 旁边画了个小圆圈,提醒自己这是有用的材料。
第四根木腿(东北角) :这根木腿埋的时候,族里的几个小孩跑来看热闹,围着地基转圈,好奇地看着木腿。小禾怕他们碰到工具,就蹲下来教他们认 “木腿” 的汉字:“你看,这是‘木’字,像棵树;这是‘腿’字,像木杆立在地上,合起来就是‘木腿’,用来支撑粮仓的。” 小孩们跟着念 “木腿、木腿”,声音奶声奶气的,惹得族人们都笑了。
因为没人打扰,第四根木腿埋得最快,不到半个时辰就完成了 —— 挖坑、放木腿、填土、校准,一气呵成,连调整都没需要。小禾在记录板上写 “木腿 4(东北角):无插曲,一次完成,垂直,完成”,然后把 4 根木腿的记录都看了一遍,确认每根都写清楚了位置、调整次数和细节,才满意地合上记录板。
木腿埋好后,太阳已经升到了半空,长影时慢慢变成了短影时的前奏。阿山招呼大家歇了口气,玛姆提着陶壶和陶碗过来,给每个人倒了碗清凉的薄荷水 —— 水是早上刚从渠里挑的,还加了点晒干的薄荷叶,喝起来很解渴。
小主,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
喜欢那时的原始纪元请大家收藏:(m.xtyxsw.org)那时的原始纪元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