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晨的露水还没干,族人们就已经聚集在水渠旁。巴图带着施工一组,正在加固蓄水坝 —— 他们在坝顶铺了一层芦苇杆,再压上厚重的石料,防止水流冲垮坝体。巴图一边铺石料,一边叮嘱身边的青壮:“把石料摆整齐,缝隙用黏土填实,别留空隙,不然水一冲就垮了。”
阿山则带着施工二组,检查芦苇管的接口。他用手指按压黏土密封处,发现有三处接口的黏土因为夜间受潮而干裂,他立刻喊来辅助组的女孩们:“快拿些黏土和干草来,接口裂了,得重新补。”
小禾和阿果赶紧提着藤筐跑过来,筐里装着细腻的黏土和晒干的干草。阿山教大家把黏土和干草按三比一的比例混合,揉成团,再把泥团塞进裂缝里,用手压实。“一定要揉紧实,不然还是会漏水。” 阿山一边演示,一边提醒,“你们看,把泥团塞进裂缝后,再用手掌反复压,直到和渠壁齐平。”
小禾也试着补接口,她把泥团塞进裂缝,用小手压实,可力气太小,泥团总是松垮垮的。阿山走过来,握着她的手,一起按压:“用力,再用力一点,像这样。” 小禾跟着阿山的力道,终于把泥团压实了,她看着补好的接口,开心地说:“阿山哥,我补好了!这样就不会漏水了吧?”
阿山笑着点头:“对,小禾真棒,以后补接口的活就交给你了。”
小禾和阿果在麦田边忙碌着,她们按照那时的指导,用石块垒起了 “分流槽”—— 一个三尺宽、两尺深的小坑,坑底铺着芦苇管,分成三股,分别通向东、中、西三块麦田。“这样水就能分成三股,每块麦田都能浇到,不会有的地方有水,有的地方没水。” 阿果一边垒石块,一边对小禾说,“你看,这个槽要稍微斜一点,水才能流得均匀。”
小禾蹲在旁边,帮着递石块,还时不时用手量一下分流槽的坡度:“阿果姐,这个坡度和水渠的一样吗?要不要用我的小绳测一下?” 阿果笑着说:“不用,你看,水从这里流过去,能刚好分到三块麦田,就说明坡度是对的。”
阿平拄着拐杖,在旁边记录进度。他翻开树皮笔记,想画 “分流槽” 的图案,可前几天画的 “水渠” 图案已经被蹭得模糊不清,只能用炭笔重新描。“这笔记太不禁蹭了,才几天就看不清了。” 阿平叹了口气,笔尖在树皮上反复描着,生怕再蹭掉。
那时最后检查了一遍整个工程:蓄水坝高一尺,宽度足够;水渠的坡度每十步低一指,没有问题;芦苇管的接口都修补好了;分流槽也垒好了。他对族人们说:“准备通水!巴图哥,你和岩去打开坝基的挡水石,慢慢开,别让水流太急。”
巴图和岩走到蓄水坝旁,慢慢移除挡水石。石块一移开,河水就顺着水渠流淌,发出 “哗哗” 的声响,像一首欢快的歌。族人们都屏住呼吸,看着水流沿着水渠向前奔涌,芦苇管里的水清澈见底,阳光照在水面上,泛着金色的光。
“流过去了!水流过去了!” 小禾兴奋地喊,拉着阿果的手,蹦蹦跳跳的。族人们也欢呼起来,巴图更是激动得拍着大腿:“成了!阿石,你看,水真的流过去了!”
可欢呼声还没停,阿山突然喊了起来:“漏水!渠壁有裂缝!”—— 水流到硬土层段时,因为土层还是有些松软,渠壁的一处石料突然松动,出现了一道两寸宽的裂缝,水从裂缝里渗出来,流进土里,渠内的水位渐渐下降。
族人们的欢呼瞬间停了下来,脸上的兴奋变成了紧张。巴图赶紧跑过去,想用手堵住裂缝,可水流太急,根本堵不住,反而把他的手冲得生疼。“怎么办?水都漏了,流不到麦田了!” 巴图急得直跺脚。
那时却很冷静 —— 他早就预判到硬土层段的渠壁容易出问题,昨天特意准备了 “修补材料”:黏土混合干草和碎石,这种材料比纯黏土更有韧性,能承受水流的冲击。“大家别慌!阿山,你去拿黏土、干草和碎石来;巴图哥,你用麻袋(兽皮缝制成的)装些土,先堵在裂缝外侧,减缓水流;阿果姐,你们辅助组帮着递材料。”
阿山很快拿来材料,那时教大家怎么调配:“黏土和干草的比例是三比一,再加些碎石,用手揉成团,要揉得紧实,这样才能堵住裂缝。” 他亲自示范,把揉好的泥团塞进裂缝里,用手压实,再在外面铺一层芦苇杆,用藤蔓绑紧。
小禾蹲在旁边,看着裂缝处的土因为水流冲刷而越来越松,突然想起前一天挖硬土层时的方法:“阿石哥,要不要浇点水?昨天硬土层浇了水就软了,这里的土太干,泥团粘不牢。”
那时眼前一亮:“对!小禾说得对,用温水浇在裂缝周围的土上,让土软化,泥团就能粘得更牢。” 玛姆阿姨立刻拿来温水,浇在土上,那时趁机把泥团塞进裂缝,压实,再用石块顶住。
经过半个时辰的修补,裂缝终于被堵住了,渠内的水位渐渐回升,水流重新沿着水渠向前奔涌。“好了!不漏水了!” 阿山兴奋地喊,族人们又欢呼起来,这次的欢呼比之前更响亮,更激动。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喜欢那时的原始纪元请大家收藏:(m.xtyxsw.org)那时的原始纪元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