距离上一次天幕惊现,搅动风云,又过去了两个月。正当五个时空的人们或忙于征战,或忙于巩固,几乎要将这悬于头顶的“异数”暂时遗忘之时,那熟悉的、令人心悸的灰色巨幕,再次毫无征兆地笼罩了苍穹。
上一次天幕出现,带来了明末洪承畴(洪秀全版)的死讯,以及顺治皇帝毙命、大清中原统治瓦解的惊天消息。这一次,它又将揭示怎样的命运变迁?又有哪位“上帝次子”黯然退场?或是……又有新的竞争者加入这场诡异的角逐?
天幕之下,明末时空(天启七年)的朱由校(洪秀全),站在修缮一新的皇极殿前,嘴角带着一丝掌控全局的冷峻。这两个月,他在重创了皇太极的八旗军后,高效地整顿朝纲,消化着击败皇太极带来的威望红利。
他的当务之急,是处理那四支不属于他直接掌控,但在北京保卫战中出了力的“天赐军团”。硬吞?风险太大。放任?必成隐患。
除了已经用封王为手段,让罗汝才去打秦蜀二王。
对那两位野心勃勃、渴望更大封地的伯爵,他许以侯爵之尊,承诺若他们能率部东出山海关,“收复辽东,拓土开疆”,则锦州以东直至鸭绿江的土地,尽可裂土分封!同时,朝廷将给予十年粮草支持,并承诺在收复之地安置不少于五十万移民。当然,这一切的前提是——“打下来之后”。
对另外两位更为保守、不愿远涉辽东苦寒之地的伯爵,则暂时维持其伯爵封号,命他们率部南下,讨伐“伪朝”南京潞王。许诺功成之后,可在江西境内任选一府之地作为实封食邑。
至于那个在福建自称建文后裔的“朱顺炜”(过山风),天启皇帝朱由校暂时选择了搁置。福建山高路远,眼下首要任务是巩固北方,清理近患(南京潞王),并驱虎吞狼(让那两位侯爵去消耗辽东的皇太极)。他这一手分封、驱策、安抚的组合拳,意在用最小的代价,将内部不稳定因素转化为对外扩张或平叛的利器。
--
而在已然“光复”的顺治时空(此时应称北明时空),朱慈炯(为了避免名称冲突,以后直接用本名了,大家知道他们自称洪秀全就可以了)站在紫禁城的城楼上,望着下方正在操练的、穿着新式号褂的庞大军队,心中豪情万丈。
这两个月,他忙得脚不沾地,却也成果斐然。权力被他牢牢抓在手中,麾下文武要么是前明孤忠旧臣,要么是看他“朱三太子”身份和“上帝次子”名头来投的投机者,暂时无人能挑战他的权威。他的控制区已经从北京迅速扩展到整个北直隶和山西部分地区。
抄没八旗贵族、满清官员家产带来的收益是惊人的,仅北京城内就起获白银二万万两(约两亿两)!更有无数珍宝、房产、土地。面对北直隶大量无主的旗田和官田,他并未像历史上李自成那样急于均田,而是采取了更为熟悉和便于快速集结兵力的卫所制!
他以收缴的巨额财富为后盾,大规模招募流民和新兵,承诺分给军户田地,恢复明初的军事屯垦体系。虽然卫所制在明中后期已弊端丛生,但在眼下这百废待兴、急需快速成军的时刻,无疑是一剂猛药。
“最多一年!” 朱慈炯信心满满地对身边的谋士说,“只需一年,朕便可练就三十万卫所大军!届时,兵精粮足,便可分兵南下,扫荡群丑,重新统一天下!” 他仿佛看到了自己如同明成祖朱棣一般,由北向南,再造华夏的辉煌景象。至于关外那残破的辽东和惶惶不可终日的满清残余,他暂时无暇也无力顾及,只能先巩固根本,徐图后计。
--
在其余时空杀得血流成河之际,乾隆(嘉庆)时空却呈现出一种诡异的“平静”。这并非没有波澜,唯一的变数便是那位曾经自称“天嫂”、获得了近四千“天赐”精锐后又重新打起了白莲教战旗的王聪儿。她凭借精良的装备和灵活的流动作战,一度在湖北、河南交界处搅得风生水起。
然而,她的对手是自诩“十全老人”的乾隆皇帝。尽管年老精力不济,时常糊涂,但那份浸淫权力巅峰数十载所积累的政治手腕和军事眼光,却并未完全消失。他并未因天幕的干扰而方寸大乱,反而迅速定下了 “四面张网,中心开花” 的方略。
他严令各地督抚、将军,不必寻求与王聪儿部决战,而是依托城池、险要,稳扎稳打,逐步压缩其活动空间。同时,调集关外的索伦兵以及各地的精锐绿营和部分八旗兵,组成数个机动兵团,在外围形成一张大网,不断驱赶、消耗王聪儿的兵力。两个月的功夫,原本纵横数府之地的王聪儿义军,已被成功压缩至鄂西北一片相对狭小的山区之中。补给日益困难,突围屡屡受挫,败亡似乎只是时间问题。乾隆用他最熟悉的、对付以往大小叛乱的手段,耐心而冷酷地经营着这盘“收官”之棋。
与乾隆朝的“可控”相比,道光时空的局势可谓糜烂到了极点,堪称所有时空中最严重的分裂局面。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喜欢天幕:大清要命问答,答对诛九族请大家收藏:(m.xtyxsw.org)天幕:大清要命问答,答对诛九族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