可供选择的避难所不外乎两地:一是刘表治下的荆州,二便是这江东六郡。至于苦寒的辽东,除非走投无路,否则谁愿在这小冰河时期往北地去受冻?
说起诸葛氏南迁的缘由,须追溯至中平年间中山国的张举之乱。彼时张氏兄弟在冀幽之地聚众十万,声势之盛令幽州刺史陶谦节节败退。朝廷不得不重启州牧旧制,委任刘虞总揽幽州军政。
这位边地名臣联合鲜卑、乌桓各部,终将叛军击溃。残部南遁泰山,成为后来泰山寇的根基。而时任泰山郡丞的诸葛珪——诸葛亮之父——甫一上任便要清剿这些熟悉地形的叛军余孽。
结果诸葛珪在任不足两年便染疾病故,其逝期甚至比灵帝驾崩还早半月。
诸葛珪两腿一蹬,大儿子诸葛瑾和小儿子诸葛亮立马变经典网文配置——无爹可拼,只能投靠叔叔诸葛玄。在琅琊老家蹲了几年,偏赶上曹操在徐州杀红了眼,陈珪父子这些老油条忙着左右押注,可琅琊国更惨,既要防曹军屠刀,还得应付臧霸的泰山贼团伙。您猜琅琊王刘熙混得多落魄?被 ** 追得躲到东海郡,活像丧家之犬!当时全天下刘姓王爷就剩六个,个个比惨大会冠军。诸葛家一看这光景,连夜打包细软拽上老邻居王家(对,就是后来被诸葛亮骂东海之滨的王朗他家),麻溜儿投奔荆州——专挑刘表这软柿子捏的地界安家。
刘表只身赴荆州赴任,先讨伐长沙苏代、华容贝羽,再平定江夏张虎、陈生叛乱,又 ** 张羡之乱。实际上,他就是以荆州牧的身份,给蔡氏、蒯氏为首的荆襄豪族一个起兵的正当理由。
有了刘表这面大旗,荆襄豪族就能名正言顺地在荆州重新划分势力范围。以襄阳豪族集团为核心,他们簇拥在刘表周围,借着州牧的名义大肆攫取利益。
而刘表则通过一次次权力洗牌,暗中积蓄实力,盼着有朝一日能在荆州真正掌握话语权。但就目前来看,他对荆州的掌控力仅限于表面和平。
每逢对外用兵时,刘表就难以拿出足够利益说服本地豪族全力支持。这些年辛苦攒下的家底,也只敢用来对付交州的张津。
这般表现,天下人都看在眼里。正因如此,诸葛家族最终选择迁居荆州避难——刘表势力不小却并不强势,很少刁难当地豪族。
到荆州后,诸葛家果然过上了向往的生活,诸葛瑾和诸葛亮得以专心读书求学。原本诸葛亮并没打算这么早出仕。
但自从诸葛瑾每月来信,详细讲述孙澎在江东的种种事迹后,这位卧龙先生终于坐不住了。连心高气傲的徐庶都能对孙澎心服口服,诸葛亮实在想不出天下还有第二个人能做到。
孙澎的出现彻底打乱了诸葛亮的人生规划。此时的他还不是赤壁之战时名震荆襄的卧龙先生,只是鹿门学院庞德公门下众多**之一。虽然天资聪颖,但少了近十年积累,远没有日后隐居隆中时那种气吞山河的格局。
从襄阳出发时,诸葛亮时常犹豫要不要返回书院完成学业。
---
诸葛孔明愈近吴地,沿途民生百态尽收眼底,心中信念愈发坚定。孙家幼虎绝非池中之物,待他日学成投奔,不过锦上添花罢了。此刻雪中送炭,方显真心。
茶肆中,清茶氤氲。孔明指尖蘸着残茶在木案上勾画,暗忖:吴郡地势已成桎梏,若欲龙腾江东,迁都势在必行。这建邺小城,倒是天赐福地。拂袖拭去水痕,一切待面见孙澎再议未迟。
未及孔明抵吴,喜讯已至孙澎案前。四月前派出的数支商队,其中西行凉州者率先归来。这支十余人的队伍曾北上辽东,西入巴蜀,更远至交州日南,只为搜寻少主心心念念的奇珍。
商队首领秦老被匆匆召见。这祖孙三代效忠孙家的老仆,虽臂缠染血白布,却难掩兴奋:家主,胡椒、棉花、洋葱三宝,老奴幸不辱命!孙澎急扶其臂:伤势如何?秦老摆手:途经武威时遇劫,幸得马腾部曲相救......
---
离开武威前往张掖与酒泉途中,恰逢马腾部与其他势力交战,我们费尽周折才在姑臧临时雇到二十余名骑兵随行护卫。
起初这批护卫人手已足够保证路途安全,不料半路遭遇一伙猖狂的羌人匪徒,对方根本不理会马腾的威名,不由分说就要劫掠车队。
所幸雇佣的骑兵恪守职责,在激战中始终护卫在我们身侧未曾退却。
经过苦战虽击退了那伙匪徒,但护卫折损过半,幸存者也个个负伤。
万幸抵达张掖时,偶然遇到西域商队,终于寻获家主所需之物。
若继续向酒泉乃至玉门关行进,恐怕此行凶多吉少。
孙澎凝视着老秦,这个时代的家仆便是如此,为主家赴汤蹈火在所不辞。
事情我都清楚了,把阵亡兄弟的名册整理给我。
他们的家眷由我来安置照料。
受伤的弟兄们安心养伤,定有丰厚犒赏。
小主,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
喜欢三国:孙策托孤,我截胡孙权基业请大家收藏:(m.xtyxsw.org)三国:孙策托孤,我截胡孙权基业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