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打住打住!”李易灌了口茶水,“有教无类这话谁说的?哦对,你家祖师爷。在我这儿,皇子皇女和村头虎妞没区别。”他冲窗外抬抬下巴。
窗外空地上,几个丫头片子正摞起土块垒“烽火台”,清脆的笑声震飞了枝头麻雀。
孔生脸涨得通红。堂堂儒家领袖竟被揪着自家经典堵嘴,这感觉像生吞了颗带刺的栗子。
他捋直衣袖冷笑:“圣人言有教无类,亦重尊卑有序!此等村女,习《女诫》《列女传》足矣。”
李易突然敲了敲案几道:“孔子携众弟子周游列国的时候,你们家祖宗当年可没嫌弃乡间老农听不懂雅言。”墨迹随即分出枝杈:《尚书》雅训变作里巷俚语,《周易》八卦画成小儿涂鸦。
孔生噎住了。他能感觉袖中常年佩带的玉琮微微发烫。
两人正交锋,一个泥猴似的男童扒住门框:“先生!虎妞姐想抓只鱼给他娘补身子,结果脚一滑掉河里啦!”
李易“啧”一声起身:“看见没老孔?你要教三纲五常,可孩子们只想让家里人过的好一点。”
他踏出门槛的瞬间,他忽而转身握住孔生的双手,眼底似有星河流转:
声音如同洪钟撞破云层:“我辈读书人当为天地立心!为生民立命!为往圣继绝学!为万世开太平!”
“我曾见过,如他们这般大的孩子们捧书过市,稻浪接天处学堂白墙青瓦,烟囱群矗立如林。”
孔生讷讷道:此非大同世乎?
这叫小康。李易,我们先定个小目标,先让大秦的娃娃们都能读书识字如何!
李易双手轻轻用力道:“先生可愿与我一起为这盛世的愿景努力?”
此时李易的心里想的却是:“这横渠四句也终于让我用上了,感觉这比当初追着天兵天将打还爽啊。”
轰隆!孔生似乎脑中炸开。他看到无数画面在脑中出现:神农尝百草、仓颉造字痕、稷下学宫辩难…最终化作无数蒙童捧书朗读的幻象。
那些稚嫩的脸庞映着麦浪,越过宫阙,直抵他无法想象的遥远未来。
老头子扶着柱子直喘,花白胡子抖得筛糠一般。书童吓得连喊三声“先生”,他才喃喃道:“此四句…当刻于泰山之巅…”
李易看饼画的差不多了,老头也都吃下了,赶忙动身去河里捞小姑娘去了。
待到李易去河里把小姑娘捞上来送回家里后,回到院子里时,小老头指尖还在发颤。李易望着孔生身上漏出的一缕缕浩然之气也很是意外。
“先生,那咱们明日开始上课可好。”
“那便从明日开始,每日至少一个时辰。”
“蒙童课时嘛,”李易:“您先按你的想法来,但尽快教会他们基础的读写。”
李易眨眼,“但是这课时——您原先定一个时辰?”
“然也。”孔生矜持颔首,“最少不能低于一个时辰,这些孩子的底子太差,且大部分都超过启蒙年龄了。”
“不可!”李易突然拍案,“每日两个半时辰起,孩子们上午识字明理,下午要修炼…咳,习射御。”
孔生:“怎可令童子疲神…”
“我那是考虑你这把老骨头遭不住啊。”李易心道。
“夫子啊,”李易声音像淬了火的青铜,“太平盛世不是等来的——咱们得亲手刨坑埋下种子。”他扬手指向窗外,正午日光熔金般浇在翻地的农人脊背上。
当车辙碾过庄子外的土路,书童听见自家先生第九次叹息。
“嬴政得此人…”孔生摩挲袖中新得的《大秦精英教学计划》方案,突然笑出声,“告诉咸阳那些老顽固——今后别求着我来这!”
如今诸子百家的斗争虽已然平息,但大秦以法家为尊,儒家的情况确是不太好,倘若真实现了此人的愿望,儒家将从诸子百家中脱颖而出,成为华夏民族唯一主流。
喜欢大秦:来了个真神仙请大家收藏:(m.xtyxsw.org)大秦:来了个真神仙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