钦明之治:贤君放勋的家国天下
在黎明前的幽暗中,晨雾如轻纱般弥漫,缓缓笼罩着平阳宫。宫顶的琉璃瓦在朦胧中透着清冷的光泽,仿佛还沉浸在夜的静谧里。突然,平阳宫的铜钟轰然敲响,那悠扬而庄重的声音,如同一记重锤,打破了清晨的宁静。钟声回荡在宫阙之间,传向远方,宣告着新一天的开始。这已是铜钟敲响的第五声,悠长的余音袅袅不绝。
放勋身披玄色大氅,静静地伫立在丹墀之前。他身姿挺拔,宛如一座坚毅的山峰,凝视着东方那渐露的鱼肚白。微风吹拂,大氅轻轻飘动,鬓角的霜色在晨光的映照下,闪烁着微微的亮光,仿佛是岁月留下的勋章,又似承载着天下苍生的忧虑。在他身后,司礼官恭敬地捧着象牙笏板,微微躬身,正低声且详尽地汇报着今日朝会即将商议的诸多事项。
“共工治水已然过去数年,然而河水依旧泛滥不止,丝毫没有减退的迹象。近日,崇伯鲧递来奏疏,言辞恳切,主动请求领命治水……”司礼官的声音低沉而平稳,在这寂静的清晨显得格外清晰。
方勋缓缓抬手,轻轻止住了司礼官的话语。他的目光,不由自主地落在宫墙外那片摇曳的芦苇丛上。那些芦苇,由于长时间被洪水浸泡,已然变得苍白,在风中无力地摆动,仿佛是在痛苦挣扎的百姓,让放勋心中一阵刺痛。七年前,他从兄长挚的手中接过帝位,本以为在平定共工叛乱之后,天下便能迎来安宁祥和的局面,百姓们也能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。可谁能料到,肆虐的水患,如同一只凶猛的巨兽,横亘在他眼前,成为了亟待解决的最大难题,时刻威胁着百姓的生命与生计。
“传四岳来见。”方勋的声音沉稳而有力,宛如洪钟般在空气中震荡。说罢,他毅然转身,迈着坚定的步伐踏入殿内。殿中的青铜灯盏,在晨风中轻轻摇晃,发出微弱的光芒,将他那高大的影子,长长地投射在地面上,显得格外庄严肃穆。
当四岳匆匆赶来之时,放勋正全神贯注地对着墙上的九州舆图凝神思索。这幅舆图,是他派遣专人,不辞辛劳地走遍天下各个角落,精心绘制而成的。然而如今,多处已被水渍晕染,那些模糊的痕迹,恰似正在遭受苦难的苍生,让放勋心中满是忧虑与牵挂。
“陛下召臣等前来,想必是为了治水之事吧?”西岳华山君率先打破沉默,恭敬地开口问道。
放勋微微点头,神情凝重,他抬起手,指了指舆图上那泛滥成灾的河道,缓缓说道:“共工治水,一直是以堵截为主的策略,然而事与愿违,水患不但没有减轻,反而愈发严重。如今崇伯鲧主动请命,诸位对此有何看法?”
南岳衡山君轻轻捋着胡须,陷入了沉思,片刻后缓缓说道:“鲧乃是颛顼之后,出身治水世家,想必在治水方面,有着独到的方法和见解,或许可以一试。”
“不可!”东岳泰山君却突然大声出声,语气坚决,“鲧的性情刚愎自用,倘若他依旧沿用旧法来治水,恐怕会重蹈共工的覆辙,让水患的局面更加难以收拾。”
殿内顿时陷入了一片沉默之中,气氛凝重得仿佛能拧出水来。放勋望着舆图上那蜿蜒曲折、泛滥肆虐的河道,脑海中不禁浮现出前日收到的急报:黄河突然决堤,汹涌的洪水如猛兽般奔腾而下,沿岸数十个村落瞬间被淹没,百姓们流离失所,哭声震天。想到这里,他下意识地握紧了腰间象征天子权威的玉圭,那玉圭在手中仿佛有千斤重,沉甸甸地压在他的心头,让他深感责任重大。
“治水之事,暂且容后再议。”放勋最终缓缓说道,“今日还有更为要紧的事情亟待解决。”说着,他命人取来一卷竹简。竹简展开后,呈现出的是各地呈报上来的赋税清单。放勋的目光在清单上扫过,神色愈发严肃,“青州的赋税连年减少,不知可有谁知晓其中的缘由?”
北岳恒山君赶忙上前一步,恭敬地说道:“陛下,青州近年来频繁遭受水患的侵袭,百姓们的收成锐减,实在是迫于无奈,才导致赋税减少。”
“但据朕所知,青州刺史府的粮仓却是充实的,而百姓们却食不果腹,生活困苦不堪。”放勋的声音虽然平静,但却透着一股威严,让殿内众人不禁背脊发凉,心生敬畏,“传朕旨意,即刻派御史台前往青州,对此事进行彻查,务必查清真相,不得有丝毫懈怠。”
处理完这一系列政务,已然到了晌午时分。方勋揉了揉微微发痛的眉心,缓缓走出殿门。刺眼的阳光扑面而来,让他不自觉地眯起了眼睛。远处传来孩童清脆的嬉闹声,那是宫中侍卫的孩子们在尽情玩耍。望着他们天真无邪的笑脸,放勋不禁想起了自己的几个儿子,尤其是丹朱,生性顽劣,行为乖张,实在难以担当起治理天下的重任,这让放勋心中隐隐担忧。
“陛下,该用膳了。”贴身内侍小心翼翼地捧着食盒,轻声说道。
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
喜欢虞朝的故事请大家收藏:(m.xtyxsw.org)虞朝的故事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