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族长!邻族抢走了我们的盐石!”一名年轻猎手,浑身鲜血淋漓地撞进洞穴,身上三道触目惊心的抓痕深可见骨。部落的长老们听闻此言,瞬间怒目圆睁,毫不犹豫地抄起石矛,口中爆发出粗粝的咒骂声,那声音震得洞顶的碎石簌簌落下,仿佛一场暴风雨即将来临。就在这剑拔弩张的时刻,放勋突然快步站到火堆旁,高高举起手中的玉坠,大声喊道:“且慢!”跳跃的火光照映在他的脸上,忽明忽暗,让他的神情显得格外坚毅,“他们为何抢夺?是因为我们总用兽皮裹身,行为举止如同野兽,才让他们觉得我们野蛮可欺!”
这话犹如一盆冷水,兜头浇下,让众人的愤怒瞬间冷却,渐渐安静下来。放勋见状,缓缓解下腰间的兽皮,小心翼翼地将其平整地铺在石台上,说道:“看,兽皮并非只能简单裹身,它可以精心裁制成衣裳,既能遮住羞处,又能区分长幼尊卑。”说着,他从陶罐里取出捣碎的赭石,在兽皮上精心画出盘旋的纹路,“这是云纹,象征着天空的庇佑。当我们穿着这样蕴含意义的衣裳去与邻族谈判,他们便会知晓,我们是讲道理的人。”
当夜,月光如水,洒在大地上,给万物都披上了一层银纱。放勋带着几位长老,身披缝制好的云纹兽皮,手持象征和平的橄榄枝,迈着坚定的步伐,前往邻族。月光下,他们挺直的脊背与整齐的步伐,透露出一种别样的威严。素来蛮横的邻族首领,看到他们这般模样,也不由自主地放下了手中的石斧。这场凭借着衣裳与言辞换来的和平,让放勋深刻地明白:威仪绝非武力的炫耀,而是文明觉醒的体现。
二、火塘边的启蒙:礼仪初成
春去秋来,时光悄然流转,二十岁的放勋已然成长为部落的首领。他在洞穴外开辟出一片圆形的空地,精心挑选白石,堆砌成一座庄严的祭坛,在祭坛的中央,放置了一堆永不熄灭的圣火。每天清晨,当第一缕阳光洒向大地,放勋都会带领着族人,面向朝阳,虔诚地行礼,口中念念有词,念诵着感恩天地的祷词。起初,许多族人对这种行为嗤之以鼻,觉得这不过是毫无意义的举动。
然而,命运的转折总是突如其来。那年,一场可怕的大旱席卷而来,炽热的阳光无情地烘烤着大地,水源逐渐干涸。邻族为了争抢有限的水源,爆发了惨烈的血战。而放勋的部落,在举行祈雨仪式后,奇迹般地迎来了甘霖,滋润了干涸的土地。
“看啊!神灵听到了我们的祷告!”老祭司激动得浑身颤抖,手指颤抖地指向天空。放勋却在祭典结束后,召集众人,神情严肃地说道:“不是神灵偏爱我们,而是礼仪让我们学会了敬畏自然。”他弯腰拾起一根烧焦的木枝,在地面上认真地画出规整的圆圈,“这是祭坛,祭祀时我们要净手焚香,表达内心的虔诚;这是议事区,发言需按长幼顺序,不可混乱。当每个人都清楚何时该做何事,混乱自然就会转变为秩序。”
为了让礼仪真正深入人心,方勋从生活的细微之处入手。他耐心地教导妇女们用葛藤编织各种器皿,将不同的食物分类盛放,培养大家的秩序感;要求男子狩猎归来后,必须洗净双手,方可进食,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;孩童们则要学习用特定的手势表示尊敬,从小培养礼仪意识。当邻族的使者看到他们用陶碗盛着温热的兽乳,坐在整齐的兽皮垫上,彬彬有礼地交谈时,眼中不禁流露出从未有过的敬意。
三、衣冠之治:文明的外显
随着部落的不断发展壮大,放勋的目光望向了更远方,开始筹划一场更大的变革。他派遣族人深入山中,采集珍贵的蚕丝,悉心教导族人缫丝织布的技艺;又从陶土中烧制出精美绝伦的礼器,并在上面刻上象征身份的图腾。当第一匹素色丝绸在阳光下缓缓展开,那细腻的质感与柔和的光泽,仿佛预示着一个新时代的来临,放勋知道,属于他们的辉煌即将开启。
“衣冠不仅仅是用来遮蔽身体的物品。”放勋高高举起绣着日月星辰的冕服,十二根冕旒在他头顶轻轻晃动,发出清脆的声响,“垂旒遮目,是在提醒为政者,要不视非,不视邪,保持清正的目光;充耳塞听,是在告诫掌权者,不听谗,不听佞,坚守内心的清明。”他根据不同身份,为长老们定制了玄色长袍,精心绣上象征智慧的龟甲纹;为英勇的战士们缝制坚固的皮甲,缀上彰显勇气的虎纹。
这套精心设计的衣冠制度,很快便带来了意想不到的积极效果。当穿着规整的族人出现在集市上,他们的文明举止与得体穿着,让邻族心生敬意,主动降低了交易税;当身着礼服的使者出访其他部落时,那庄重的礼仪与华美的服饰,令其他部落纷纷效仿,建立起属于自己的礼仪制度。放勋深刻地意识到,威仪所蕴含的力量,在于它能将无形的德行,转化为实实在在、看得见的秩序。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喜欢虞朝的故事请大家收藏:(m.xtyxsw.org)虞朝的故事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