张锐轩上灯时分终于回到寿宁侯府,张和龄大怒:“小兔崽子,跑哪里去了,一天都没有看见人影。快去见过你娘,来书房内,我有几件要紧事和你谈谈。”
张锐轩不敢耽搁,匆匆去给母亲问安后,便来到书房。
只见张和龄一脸凝重地坐在主位上,手中把玩着一枚玉佩,见他进来,抬手示意他坐下。
“轩儿,今日崇文门之事,已经传遍了京城。”张和龄放下玉佩,目光紧紧盯着张锐轩,“你可知道,是北镇抚司哪个千户入京了。”
张锐轩微微颔首,恭敬道:“父亲都不知道,孩儿怎么可能知道?”张锐轩才不想纠结这件事,张锐轩还想推广红薯,土豆和玉米种植。
“爹,孩儿近来在西洋和尚那里淘到一些好东西” 张锐轩兴致勃勃的说道。
“你有没有在听我说话,我是说陛下召见新的锦衣卫千户入京,这是朝中大事!”
寿宁侯张和龄并不关心什么西洋和尚,那群红毛怪机械钟表确实是厉害,可是,又能怎么样,不过是奇技淫巧的物件,不值一提。
张和龄比较关心的是,到底是哪一个千户成为镇抚司千户。
张锐轩知道今天要是不告诉父亲真相的话,父亲能猜一个晚上,不睡觉。
张锐轩说道:“皇上没有召见锦衣卫千户入京,镇抚司也没有增加千户。”
张和龄眉头拧成了个“川”字,满脸狐疑地盯着张锐轩,质问道:“你这话什么意思?那今天崇文门亮出锦衣卫千户腰牌的又是谁?你可别跟我打马虎眼!”
张锐轩笑道:“远在天边,近在眼前,不才正是区区在下。”说完,张锐轩解下腰间令牌在张和龄眼前晃了晃。
张锐轩接着说道:“父亲忘了,孩儿也是锦衣卫千户,不巧正好挂靠在北镇抚司,孩儿虽然不曾坐堂,可是这腰牌确实货真价实的。”
张和龄先是一怔,随即仰头哈哈大笑起来,脸上的担忧瞬间消散得无影无踪。
张和龄抬手重重地拍了下张锐轩的肩膀,笑道:“原来是你小子搞得鬼!我还当是哪个煞星,害我担心半天!”
张和龄眼中满是畅快,仿佛听到了什么天大的趣事,又道:“走了走了,睡觉去!今天晚上有很多人睡不着了,该琢磨琢磨怎么应付这局面吧!”
张和龄想到什么,又吩咐一句:“这件事烂在肚子里,谁也别说,知道吗?”
“皇上也不能说吗?”
“皇上?你放心皇上要是连这点事都搞不明白,就不是皇上了。”张和龄一点也不担心皇上搞不明白,朱家皇帝就没有一个是简单的。
张锐轩看着父亲这般反应,一时有些愣神,没想到父亲非但没有责怪,还如此开怀。
张锐轩忙快步跟上,一边走一边说道:“爹,孩儿本想着先把事情办妥,再找机会跟您说,没成想闹得这么大。”
张和龄摆了摆手,满不在乎地说:“无妨无妨,你小子有这胆量和手段,爹高兴还来不及。这京城的水向来深,爹担心你性子太直了,被人利用了,当枪使。”
两人走到书房门口,张和龄刚要跨出门槛,却又像是想起什么,停下脚步,转头看向张锐轩,脸上带着几分笑意和期许:“对了,你之前说从西洋和尚那儿淘到些好东西,明天记得拿给爹瞧瞧。”
张锐轩想了想,晚上说也确实是没有啥用,明天也不迟,于是点点头。
第二天早上,请过安之后,张锐轩命令下人拿着淘来农业三宝一袋玉米棒子,一袋发了芽土豆,还有一袋红薯秧苗,来到议事厅。
张和龄并不认识这些,问道:“这些是什么呀?不过是一些野草和野草种而已,你小子还当宝了,你这是被洋人骗了。”
张锐轩解释道:“什么草?这些都是粮食?救命的粮食。”
“少拿野草来糊弄你爹,你小子四体不勤,五谷不分,你爹我还是知道五谷的,这个就不是五谷中的任何一种。”
张锐轩微微一笑,不慌不忙地从袋子里拿起一根玉米棒子,掰下几颗玉米粒,递到父亲面前。
“爹,您先别忙着下结论。您瞧这玉米粒,饱满圆润,绝非野草种子可比。这叫玉米,是从西洋传来的作物。”
说着,张锐轩又拿起一块发芽的土豆,“这是土豆,还有那红薯秧苗,都非常容易种,还不挑地,荒地,坡地都能种植,产量不输小麦。”
张和龄半信半疑,接过玉米粒仔细端详,又瞧了瞧土豆和红薯秧苗,“就这些东西,能当粮食?我活了大半辈子,从未听说过。”
张锐轩耐心说道:“爹,这几样作物都是孩儿亲眼所见、多方查证过的。
玉米耐旱抗涝,适应力强,无论山地还是平原都能种植。
土豆和红薯对土壤要求不高,哪怕是贫瘠之地也能生长。”
“不挑地,荒坡地也能种植?那倒是可以好好规划一下。”张和龄一手抚须。
张和龄目光灼灼,心中已然有了盘算,他看向张锐轩,语气中满是决断:“轩儿,既然如此,此事大有可为。
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
喜欢大明工业导师请大家收藏:(m.xtyxsw.org)大明工业导师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