叶生突然开口:“可以加入灵植能量调节层!” 她调出净化藤的能量传导数据,“净化藤的根系能释放‘生物调和素’,混在星尘凝胶里,能让输出的能量更接近天然星尘能,水母接受度会更高。”
三十分钟后,第一台 “生物 - 机械能量共生器” 的设计图最终敲定。械灰启动微型机械工坊的 3D 打印功能,星尘凝胶与机械组件在能量熔铸下逐渐成型。当这台巴掌大小、一端是金属接口、一端是半透明凝胶触盘的设备被安装到转换器的辅助接口上时,奇迹发生了:最先接触到凝胶触盘的几只水母,试探性地用触须碰了碰,感受到稳定的能量输出后,立刻将吸附点从主接口转移到了共生器上。
“成功了!” 械灰的机械义眼亮起兴奋的红光,他迅速批量打印出五十台共生器,在中转站的外置能量接口上均匀布设。不到一小时,所有吸附在转换器上的星尘水母都转移到了共生器周围,形成了一个个由荧光环绕的能量循环圈。中控室传来械灰的通讯:“能量输出波动幅度恢复至 2%!温度也回归正常了!”
更意外的收获还在后面。叶生将便携生态舱里的净化藤取出来,放在靠近共生器的星尘层上。当水母的触须不经意间碰到藤叶时,触须末端的荧光微微闪烁,释放出微量的星尘能量。原本生长缓慢的净化藤,叶片竟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舒展,茎秆也粗壮了少许。
“它们在转化能量!” 叶生激动地将生命探测仪对准藤叶,“净化藤吸收的不是原始星尘能量,而是经过水母转化的‘温和型能量’,这种能量里含有‘域外适应粒子’,能提升植物的域外环境耐受性!” 她立刻采集了藤叶样本,通过战甲的分析模块检测,“这些粒子还能生成‘跨域适应酶’,涂抹在设备表面,能减少星尘颗粒对机械接口的磨损!”
正在远程监控的空衍,意识投影突然出现在小队的通讯频道中,他的能量形态因兴奋而微微波动:“本源先驱文明的古籍里有过记载,星尘水母是域外星海的‘生态基石’!它们的能量循环能稳定星尘层结构,防止星尘风暴形成。我们建立的‘星尘共生圈’,不仅解决了能量冲突,还相当于给中转站加了一层‘生态防护盾’!”
光陨的声音随即传来:“立刻扩大共生圈规模!叶生负责培育适配的净化藤,械灰增加共生器数量,时晓监测星尘层稳定性。等你们处理完,立刻来干扰带汇合,水母或许能帮我们突破信号追踪的僵局。”
接下来的两小时,小队有条不紊地推进共生圈建设。叶生利用光合族的 “快速培育技术”,在中转站周围种下了二十株净化藤,每株藤的根系都与共生器相连,形成 “设备供能 - 水母转化 - 植物吸收” 的闭环;械灰将共生器数量增加到两百台,星尘水母的种群也随之扩大,更多的水母被稳定的能量吸引而来,荧光在星尘层中连成一片,如同镶嵌在星海软床上的灯带;时晓的时序探测仪显示,星尘层的能量流动变得异常平稳,原本可能形成的小型星尘旋涡彻底消失,中转站的能量损耗率从之前的 18% 降到了 6%。
“共生圈稳定了!” 时晓向光陨汇报,“我们现在前往干扰带与你汇合。”
当小队乘坐升降舱返回中转站顶部的停机坪时,光陨的探测舰已等候在那里。舰桥内,星芽正对着满屏的信号波纹发愁,见几人进来,立刻迎了上去:“干扰带太诡异了,信号每穿过一层星尘晶体就会折射一次,现在根本分不清哪条是原始信号,哪条是折射信号。”
时晓刚要启动时序回溯分析,探测舰突然轻微震动了一下,外部摄像头传来画面:之前在中转站周围的星尘水母群竟跟了过来,它们聚集在探测舰下方,触须指向干扰带的方向,荧光闪烁频率明显加快,形成了有规律的脉冲。
“它们在传递信息!” 叶生突然反应过来,将生命探测仪对准水母群,“荧光闪烁的频率与我们捕捉到的域外信号波动存在 0.89 的相似度!它们能感知到信号的传播轨迹!”
光陨立刻做出决定:“启动探测舰的‘低功率航行模式’,跟着水母群走!” 他转向星芽,“全程记录水母的荧光频率,与信号波纹做实时比对,修正追踪方向。”
探测舰缓缓下降,与水母群保持着十米的距离。当水母群朝着干扰带游动时,探测舰紧随其后,如同被荧光指引的航船。进入干扰带后,眼前的景象愈发复杂:密集的星尘晶体形成了层层叠叠的 “晶体墙”,光线在其中不断反射,形成了无数虚实交织的光影幻象。但星尘水母群却毫不受影响,它们灵活地穿梭在晶体缝隙间,触须不时触碰前方的晶体,被触碰的晶体竟会微微偏移,为探测舰开辟出一条宽度约三米的安全航道。
“太神奇了!” 星芽盯着屏幕上逐渐清晰的信号轨迹,“水母的触须能感知晶体的能量共振频率,找到最容易穿透的缝隙。有它们带路,我们避开了 90% 的信号折射点!”
小主,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
喜欢血月秦魂:特种兵炼气录请大家收藏:(m.xtyxsw.org)血月秦魂:特种兵炼气录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