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这场战争中,小梁氏展现出了极为强硬的态度。据《西夏书事》记载,当西夏军队久攻不下,将领们纷纷请求撤军时,小梁氏怒斥道:“我梁氏家族掌权三十余年,从未有过不战而退之事!若此次撤军,我西夏颜面何在?你们若不敢战,我亲自率军冲锋!” 说完,她甚至披上铠甲,登上城楼,亲自指挥作战。将士们见太后如此坚定,不得不继续攻城。
然而,强硬的态度终究无法改变战局。经过一个多月的激战,西夏军队损失惨重,粮草也即将耗尽。小梁氏深知,若再继续僵持下去,西夏军队很可能会全军覆没。于是,她不得不暗中派使者前往北宋军营,请求议和。为了顾全自己的颜面,她提出 “以北伐之功换取和平” 的条件,即西夏军队主动撤军,但北宋需承认西夏对部分争议地区的控制权。北宋将领吕惠卿考虑到军队也已疲惫不堪,且担心西夏军队狗急跳墙,于是同意了小梁氏的请求。双方秘密签订协议后,西夏军队于同年年底撤军,这场历时一个多月的战争最终以 “平局” 收场。
此次战争后,小梁氏并未吸取教训,反而认为北宋军队 “不过如此”,只是因为自己 “运气不佳” 才未能取胜。于是,在接下来的几年里,她又多次发动对北宋的战争,其中规模最大的一次是永安元年(1098 年)的平夏城之战。
平夏城(今宁夏固原西北)是北宋在西北边境修建的重要军事要塞,也是西夏进攻北宋的必经之路。小梁氏认为,只要攻克平夏城,就能打开通往北宋腹地的大门。为此,她集结了十五万大军,对外号称 “三十万”,并亲自担任统帅,对平夏城发动了猛烈进攻。
为了攻克平夏城,小梁氏采取了多种战术。她先是派大军将平夏城团团围住,切断了城内的水源和粮道;然后,她下令建造了大量的攻城器械,如云梯、冲车、投石机等,对平夏城发起了日夜不停的进攻。北宋平夏城守将郭成、折可适等人率领将士顽强抵抗,多次打退西夏军队的进攻。
战争持续了两个多月,西夏军队虽然付出了巨大的伤亡代价,但始终未能攻克平夏城。更糟糕的是,此时北宋的援军已经赶到,对西夏军队形成了包围之势。小梁氏意识到,若不尽快撤军,西夏军队很可能会被北宋军队全歼。于是,她再次选择了秘密议和。这次,她不得不做出更大的让步,不仅同意归还此前占领的北宋领土,还答应向北宋 “称臣纳贡”,以换取北宋军队的撤退。
平夏城之战的失败,让小梁氏的统治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。国内,党项贵族趁机发难,指责小梁氏 “穷兵黩武,导致国家衰败”,甚至有人提出 “废黜太后,让皇帝亲政” 的主张。为了应对危机,小梁氏不得不采取一些缓和矛盾的措施,如减轻百姓的赋税、提拔部分党项贵族担任官职等。但这些措施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,小梁氏的统治基础开始动摇。
外部,北宋在平夏城之战后,士气大振,开始对西夏发动大规模的进攻。北宋哲宗下令,任命章惇为宰相,统筹对西夏的军事行动。章惇上任后,采取了 “步步为营、稳扎稳打” 的战略,不断等重要军事要塞。西夏军队节节败退,士气低落,小梁氏面临着巨大的军事压力。
更让小梁氏头疼的是,辽朝对西夏的态度也发生了转变。辽朝作为西夏的 “宗主国”,在西夏面临危机时,不仅没有给予支持,反而趁机向西夏索取更多的贡品。辽朝皇帝耶律洪基派人前往西夏,要求小梁氏 “增加岁贡,否则将不再承认西夏的藩属地位”。小梁氏深知,若失去辽朝的支持,西夏将面临北宋和辽朝的双重夹击,处境将更加艰难。于是,她不得不答应辽朝的要求,增加了对辽朝的岁贡。
在内外交困的情况下,小梁氏的统治变得越来越艰难。她开始变得多疑和残暴,对那些反对自己的大臣和贵族进行残酷的镇压。据《西夏书事》记载,小梁氏曾在一次朝会上,以 “通敌叛国” 为由,下令处死了十余名党项贵族大臣,引起了朝野的恐慌。这种残暴的统治方式,不仅没有巩固小梁氏的地位,反而进一步激化了矛盾,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反对小梁氏。
为了挽回局面,小梁氏决定再次发动对北宋的战争,试图通过战争的胜利来转移国内矛盾,重塑自己的权威。永安二年(1099 年),小梁氏集结了十万大军,对北宋的熙河路(今甘肃临洮一带)发动了进攻。然而,此时的西夏军队早已元气大伤,战斗力低下,而北宋军队则做好了充分的准备。战争开始后,西夏军队很快就陷入了被动局面,多次遭到北宋军队的重创。
在这场战争中,小梁氏寄予厚望的嵬名阿吴也表现不佳。嵬名阿吴由于受到 “私通太后” 谣言的影响,军心不稳,加上北宋军队的顽强抵抗,最终未能取得胜利。小梁氏得知战败的消息后,气急败坏,下令将嵬名阿吴召回兴州,免去了他的兵权。嵬名阿吴被免职后,心中不满,开始暗中联络反对小梁氏的党项贵族,准备发动政变。
小主,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
喜欢青史她颜:中国古代女性传奇故事请大家收藏:(m.xtyxsw.org)青史她颜:中国古代女性传奇故事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