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宋宣和七年(1125 年)深秋,燕京(今北京)城外的高粱河畔已透着刺骨寒意。一队身着女真骑兵装束的队伍正沿着河岸缓缓行进,为首的年轻将领勒住缰绳,目光越过冰封的河面,望向远处燕京城巍峨的城墙。他便是刚刚随金军攻克燕京的完颜宗辅,太祖完颜阿骨打的第三子,时人尊称 “蒲路虎”。此刻,他并不知道,这座承载着辽代百年繁华的都城,将为他带来一位影响大金王朝两代君主的传奇女子 —— 李洪愿。
李洪愿出身于燕京望族李氏,其祖上可追溯至唐代迁居幽州的名门。虽历经辽代二百余年,李氏家族始终保持着中原士族的文化传承,在燕云十六州一带颇具声望。李洪愿的父亲李石,时任辽朝的蓟州防御使,为人刚正不阿,在当地军民中口碑甚佳。宣和五年(1123 年),当金军第一次围困燕京时,李石曾率部坚守城池,后因辽朝大势已去,才不得已归降金朝。
作为李石的次女,李洪愿自幼便展现出与众不同的禀赋。据《金史?后妃传》记载,她 “性聪慧,好读书,尤通《孝经》《论语》”,在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时代,这样的学识修养实属罕见。更难得的是,她并非柔弱的闺阁女子,在父亲的影响下,自幼便学习骑射,对兵法也颇有涉猎。史书中曾记载这样一个小故事:十岁那年,李洪愿随父亲在蓟州城外狩猎,恰逢一只受惊的鹿闯入队伍,众人惊慌失措之际,她却镇定自若地拉弓搭箭,一箭射中鹿的腿部,既制服了鹿,又未伤其性命。此事传开后,当地百姓都称赞她 “有勇有谋,巾帼不让须眉”。
宣和七年(1125 年),金军攻克燕京后,按照惯例,将燕京的望族子弟迁往金源内地(今黑龙江阿城一带),以加强对中原地区的控制。李氏家族也在迁徙之列。在迁徙途中,李洪愿展现出了非凡的组织才能。当时随行的百姓中有不少老弱妇孺,因路途遥远、天气严寒,许多人都病倒了。李洪愿见状,主动将自家的粮食拿出来赈济百姓,还亲自照料病患,教大家用雪地行军的方法抵御严寒。她的善举不仅赢得了百姓的爱戴,也引起了时任金军都统的完颜宗辅的注意。
完颜宗辅虽是女真贵族,却对中原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。他早就听闻李氏家族的声望,如今亲眼见到李洪愿的贤德与才干,心中颇有好感。在一次慰问迁徙百姓的过程中,他特意与李洪愿交谈,询问她对时局的看法。李洪愿不卑不亢,既分析了辽金易代的历史必然,又提出了 “以汉治汉” 的治理建议,其独到的见解让完颜宗辅刮目相看。不久后,在完颜宗辅的请求下,金太宗完颜吴乞买下旨,将李洪愿许配给完颜宗辅为侧妃。
这段婚姻看似是政治联姻,却意外地成就了一段佳话。完颜宗辅对李洪愿十分敬重,不仅允许她继续研读中原典籍,还经常与她探讨军政大事。而李洪愿也凭借自己的智慧,逐渐赢得了完颜宗辅的信任与爱慕。在金源内地的岁月里,她一方面努力学习女真语言和习俗,融入当地生活;另一方面,也不断向完颜宗辅灌输中原的治国理念,为后来金朝的汉化改革埋下了伏笔。
南宋建炎元年(1127 年),李洪愿在金源内地为完颜宗辅生下一子,取名完颜雍,也就是后来的金世宗。完颜雍的出生,让李洪愿在完颜家族中的地位更加稳固,但也让她卷入了更加复杂的政治漩涡。
当时的金朝正处于扩张时期,完颜宗辅常年在外征战,抚养幼子的重任便落在了李洪愿肩上。与其他女真贵族母亲不同,李洪愿十分重视完颜雍的教育。她不仅亲自教儿子读书写字,还请来中原的饱学之士为他授课,让他系统学习儒家经典。同时,她也没有忽视儿子的骑射训练,经常带着完颜雍与女真子弟一起狩猎,培养他的勇武之气。
在教育过程中,李洪愿尤其注重品德修养的培养。据《金史?世宗纪》记载,完颜雍幼时曾因与其他贵族子弟争抢猎物而发生争执,李洪愿得知后,并没有偏袒自己的儿子,而是亲自带着他向对方道歉,并教导他:“王者之德,在于仁民爱物,岂能因一己之私而与人争斗?” 在母亲的言传身教下,完颜雍逐渐养成了沉稳谦和、仁厚爱民的性格,这对他后来成为金朝的 “小尧舜” 奠定了坚实的基础。
然而,平静的生活并没有持续太久。南宋建炎四年(1130 年),完颜宗辅在攻打南宋的过程中染病去世,年仅 38 岁。此时的完颜雍年仅 3 岁,李洪愿一夜之间从尊贵的宗辅妃变成了孤儿寡母,处境顿时变得艰难起来。
完颜宗辅去世后,按照女真旧俗,他的妻子需要改嫁给其兄弟。当时,完颜宗辅的弟弟完颜宗弼(金兀术)权势正盛,有意将李洪愿纳为己有。面对这一局面,李洪愿陷入了两难境地:如果拒绝,可能会给自己和儿子带来杀身之祸;如果答应,不仅违背自己的意愿,也可能影响完颜雍的前途。
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
喜欢青史她颜:中国古代女性传奇故事请大家收藏:(m.xtyxsw.org)青史她颜:中国古代女性传奇故事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