冰冷的牢狱之灾,彻底击碎了吴淑姬对生活的所有希望。监狱环境恶劣,阴暗潮湿,蚊虫滋生,与她之前虽清贫却自由的生活形成了天壤之别。她每天不仅要忍受身体上的折磨,还要面对狱卒的刁难与其他囚犯的白眼。在狱中,她常常独自坐在角落,回想起自己短暂的人生:父亲离世的悲痛、母亲的殷切期望、诗会上的意气风发、与柳遇春的甜蜜过往,以及如今的身陷囹圄。巨大的落差让她痛不欲生,甚至产生了轻生的念头。
母亲得知女儿入狱的消息后,悲痛欲绝,她四处奔走,变卖了家中仅有的几件首饰,想要为女儿疏通关系,却屡屡碰壁。看着母亲日渐憔悴的面容,吴淑姬心中既愧疚又心疼,她知道自己不能就此放弃,为了母亲,也为了还自己一个清白,她必须坚强地活下去。在狱中,她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,将所有的痛苦、愤怒、不甘都倾注到诗词创作中。她的词作风格也随之发生了巨大转变,变得沉郁顿挫、悲愤交加,如《长相思?狱中作》:“恨悠悠,思悠悠,恨到归时方始休,月明人倚楼。泪双流,酒双流,醉里不知身是囚,醒来愁更愁。” 这些词作在狱中悄然流传,不仅引起了其他囚犯的共鸣,也让一些狱卒对她心生同情。
淳熙八年(1181 年),南宋着名词人、时任浙西提刑的范成大奉命巡查钱塘。范成大不仅诗文造诣深厚,与陆游、杨万里、尤袤并称为 “南宋四大家”,而且为官清正廉明,体恤百姓,尤其重视人才。在巡查过程中,他听闻了吴淑姬的案件,起初并未在意,只当是一起普通的民间纠纷。但随着他对案件的深入了解,以及偶然间读到吴淑姬在狱中所作的词作后,他开始对这个案件产生了怀疑。
范成大深知,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,女性想要凭借自身才情获得认可并非易事,而吴淑姬能在钱塘一带享有才名,定然不是寻常女子。他仔细研读了吴淑姬的词作,发现其作品情感真挚、意境深远,既有女性的细腻柔美,又不乏对人生的深刻思考,绝非一般闺阁女子所能企及。范成大心中不禁产生疑问:这样一位有才情、有思想的女子,真的会做出 “私通外人,败坏门风” 之事吗?
为了查明真相,范成大决定亲自提审吴淑姬。在钱塘县衙的公堂上,吴淑姬身着囚服,面色苍白,却依旧难掩其清雅的气质。当范成大问及案件详情时,吴淑姬虽身处困境,却并未惊慌失措,她条理清晰地讲述了自己与柳遇春相识、相恋,以及后来被抛弃、被诬告的全过程,言语间没有丝毫隐瞒,也没有刻意博取同情,只是平静地陈述着事实。
在讲述过程中,范成大仔细观察着吴淑姬的神情举止,发现她眼神坚定、态度从容,不像是在说谎。为了进一步验证自己的判断,范成大决定当场测试吴淑姬的才情。他指着公堂外的一株梅花,说道:“今日本官听闻你的才名,却不知是否名副其实。眼前这株梅花正值盛放之时,你可就此为题,作一首词?”
吴淑姬抬头望了望窗外的梅花,那梅花在寒风中傲然挺立,花瓣洁白如雪,散发着阵阵幽香。她联想到自己的遭遇,心中百感交集,片刻之后,便开口吟道:“岭上寒梅开遍,疏影横斜水浅。暗香浮动月黄昏,不与群芳争艳。无意苦争春,一任群芳妒。零落成泥碾作尘,只有香如故。”
这首《卜算子?咏梅》一出,范成大不禁拍案叫绝。他没想到吴淑姬在如此困境之下,依旧能创作出如此意境高远、情感真挚的词作。词中以梅花自喻,既表现了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,又暗含了对自身遭遇的悲愤与不屈,堪称佳作。范成大心中已然有了判断,他断定吴淑姬是被冤枉的,这起案件背后定然另有隐情。
随后,范成大开始深入调查此案。他派人传唤了柳遇春及其未婚妻,在严厉的审讯与确凿的证据面前,柳遇春二人终于无法抵赖,如实供述了捏造罪名、诬告吴淑姬的事实。真相大白后,范成大当即下令释放吴淑姬,并依法惩处了柳遇春与他的未婚妻,为吴淑姬洗刷了冤屈。
出狱那天,阳光明媚,吴淑姬走出监狱大门,看到等候在门外的母亲,母女二人相拥而泣。多年的冤屈得以昭雪,吴淑姬心中百感交集,她深知,若不是遇到范成大这位伯乐,自己恐怕很难摆脱牢狱之灾,更遑论重拾对生活的希望。为了表达对范成大的感激之情,吴淑姬特意创作了一首《临江仙?谢范提刑》,词中写道:“蒙恩得脱囹圄苦,此生难忘公恩。从今重整旧衣裙,再寻诗酒趣,不负少年心。” 范成大收到词作后,对吴淑姬的才情与感恩之心更加欣赏,他不仅鼓励吴淑姬继续坚持自己的诗词创作,还在适当的时候向其他文人雅士推荐她的作品,让更多人了解到这位才女的遭遇与才华。
虽然冤屈得以昭雪,但吴淑姬在钱塘的生活却再也无法回到从前。经历了这场劫难后,她的名声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,加之柳家在当地颇有势力,时常有人对她指指点点,让她倍感压力。为了摆脱这些是非,也为了给母亲一个安稳的生活环境,吴淑姬决定离开钱塘,带着母亲四处漂泊。
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
喜欢青史她颜:中国古代女性传奇故事请大家收藏:(m.xtyxsw.org)青史她颜:中国古代女性传奇故事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