公元 923 年,汴水之畔的后梁王朝风雨飘摇,而在河东大地,一场足以改写天下格局的变革正在悄然酝酿。这一年,李克用之子李存勖在魏州称帝,国号大唐,史称后唐,一个崭新的政权在血与火的淬炼中诞生。就在这举国欢庆的氛围里,后唐皇宫的一处偏殿内,一声清脆的婴儿啼哭划破长空,李存勖的妹妹,日后被封为琼华公主的李氏,降临到了这个动荡不安的时代。
琼华公主出生时,后唐刚刚建立,根基未稳,北方有契丹虎视眈眈,南方各割据政权更是蠢蠢欲动。但对于年幼的琼华公主而言,皇宫内的生活暂时隔绝了外界的战火与纷争。她的母亲是李存勖的宠妃曹氏,曹氏温柔贤淑,对这个女儿疼爱有加。在母亲的悉心照料下,琼华公主逐渐长大,她自幼聪慧过人,对诗书礼仪有着极高的天赋,短短几年时间,便已能熟读《诗经》《论语》,还写得一手好字。宫中的宫女和太监们都十分喜欢这位乖巧懂事的小公主,每当她在花园中诵读诗文时,总能引来不少人的驻足聆听。
李存勖虽然常年在外征战,但对这个妹妹也十分疼爱。每次征战归来,他总会第一时间来看望琼华公主,给她带来各地的奇珍异宝,讲述战场上的趣闻轶事。琼华公主总是睁着一双好奇的大眼睛,听得津津有味,偶尔还会问一些天真烂漫的问题,让征战归来疲惫不堪的李存勖感受到一丝温暖与慰藉。
然而,平静的生活并没有持续太久。后唐建立之初,虽然击败了后梁,统一了北方大部分地区,但内部矛盾却日益尖锐。李存勖称帝后,逐渐变得骄傲自满,沉迷于声色犬马之中,对朝政疏于管理。朝中大臣们分为两派,一派以郭崇韬为首,主张休养生息,整顿吏治;另一派则以伶人、宦官为首,迎合李存勖的喜好,不断挑拨离间,陷害忠良。琼华公主虽然年幼,但也隐约感受到了宫中气氛的变化,母亲曹氏常常告诫她,在宫中要谨言慎行,不要轻易卷入纷争之中。
随着年龄的增长,琼华公主出落得越发亭亭玉立,她不仅容貌秀丽,而且心地善良,常常帮助宫中那些生活困苦的宫女和太监。有一次,宫中一位老太监因为不小心打碎了李存勖心爱的玉器,被李存勖下令重罚,即将被杖责至死。琼华公主得知后,急忙跑到李存勖面前,跪地求情,她声泪俱下地说道:“皇兄,这位老太监在宫中侍奉多年,忠心耿耿,此次只是一时疏忽,并非有意为之,求皇兄饶他一命吧!” 李存勖看着妹妹梨花带雨的模样,心中的怒火顿时消了大半,最终赦免了老太监的死罪,只是将他贬为庶民。此事过后,琼华公主在宫中的声望更高了,人们都称赞她是一位善良仁慈的公主。
时间来到公元 925 年,后唐的国力在李存勖的昏庸统治下逐渐衰退,而南方的前蜀政权却日益强大。前蜀皇帝王衍荒淫无道,穷奢极欲,不断派兵骚扰后唐的边境,给后唐带来了不小的威胁。为了稳定南方局势,同时也为了拉拢前蜀的一些藩镇势力,朝中大臣郭崇韬向李存勖建议,与前蜀进行政治联姻,将琼华公主嫁给前蜀的重要藩王王承休之子王仁裕,以此来缓和两国之间的关系,为后唐争取更多的时间来整顿内部。
李存勖一开始并不愿意将自己疼爱的妹妹远嫁他乡,但在郭崇韬等人的再三劝说下,他也意识到了政治联姻的重要性。当时后唐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局面,如果能与前蜀缓和关系,就可以集中精力应对北方的契丹和内部的叛乱势力。李存勖最终还是同意了这门亲事,当他将这个决定告诉琼华公主时,琼华公主先是愣了一下,随后便流下了眼泪。她虽然舍不得离开母亲和皇兄,舍不得熟悉的皇宫,但她也明白,自己身为公主,肩负着国家的重任,在这个乱世之中,个人的命运早已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。
“皇兄,妹妹明白您的苦心,为了后唐的安危,妹妹愿意远嫁前蜀。” 琼华公主擦干眼泪,坚定地说道。李存勖看着妹妹坚强的模样,心中既欣慰又愧疚,他紧紧握住琼华公主的手,说道:“妹妹放心,皇兄一定会派人保护你的安全,等将来后唐国力强盛了,皇兄一定会接你回来。”
随后,后唐朝廷开始为琼华公主的婚事忙碌起来。宫中的能工巧匠们日夜不停地为琼华公主赶制嫁妆,金银珠宝、绫罗绸缎堆积如山。同时,李存勖还任命了一支庞大的护送队伍,由大将李继岌率领,护送琼华公主前往前蜀。在出发前夕,母亲曹氏为琼华公主整理着装,不停地叮嘱她到了前蜀之后要照顾好自己,与王仁裕和睦相处,不要惹王承休生气。琼华公主抱着母亲,泣不成声,母女俩在宫中度过了一个难眠的夜晚。
公元 925 年秋,琼华公主的和亲队伍从洛阳出发,踏上了前往前蜀的漫长旅程。队伍浩浩荡荡,绵延数十里,一路上旌旗招展,锣鼓喧天。然而,琼华公主却没有丝毫喜悦之情,她坐在华丽的马车中,看着窗外不断倒退的风景,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迷茫与不安。她不知道自己这一去,将会面临怎样的生活,也不知道后唐的未来将会走向何方。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喜欢青史她颜:中国古代女性传奇故事请大家收藏:(m.xtyxsw.org)青史她颜:中国古代女性传奇故事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