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你是谁家女子?为何会在邺城?” 李嗣源翻身下马,沉声问道。王氏知道眼前这人便是成德节度使李嗣源,便从容上前,行礼答道:“民女王氏,乃前陕州节度使刘鄩之妾。刘大人已逝,民女带着旧部前来邺城,只求一处安身之地。” 李嗣源听闻她便是那位在刘鄩葬礼上痛哭的姬妾,心中顿时生出几分敬意:“你倒也是个重情义的女子。如今邺城虽安,却也需有人照料内务,你若不嫌弃,可入我府中,担任掌事夫人。”
王氏深知,在这乱世中,想要独自存活何其艰难。李嗣源手握重兵,且素有贤名,若能依附于他,不仅自己能得安稳,刘鄩的旧部也能有个归宿。于是,她再次点头应允,进入了李嗣源府中。
与在刘鄩府中不同,王氏在李嗣源府中,不仅要打理内务,还要时常为李嗣源出谋划策。李嗣源虽是武将,却不善权谋,时常被朝中奸佞陷害。有一次,后唐庄宗李存勖听信宦官谗言,怀疑李嗣源有谋反之心,派使者前往邺城调查。使者到府后,态度傲慢,百般刁难。李嗣源气得想要拔剑相向,王氏却拉住他,轻声说:“大人,使者虽无礼,却是庄宗派来的。您若动了他,便是坐实了谋反的罪名。不如先好生招待,再上书庄宗,表明忠心。”
随后,王氏亲自下厨,为使者准备丰盛的宴席,又拿出自己的财物,送给使者作为礼物。席间,她从容应对使者的盘问,将李嗣源平日治军严谨、忠心报国的事迹一一告知。使者被她的言辞打动,又得了好处,回去后便在李存勖面前为李嗣源美言,化解了一场危机。李嗣源事后对王氏感激不已:“若不是你,我今日恐怕已酿成大错。” 王氏却淡淡一笑:“大人是为国为民的忠臣,民女只是做了分内之事。”
可李存勖统治后期,愈发荒淫无道,沉迷酒色,重用宦官,导致民不聊生,各地叛乱频发。同光四年(926 年),魏州士兵发动兵变,李存勖命李嗣源率军平叛。可李嗣源刚到魏州,他的部下便与叛军合谋,拥立他为帝。李嗣源得知消息后,吓得魂飞魄散,想要自杀明志。王氏得知后,急忙赶到他身边,拉住他的手:“大人,如今已是骑虎难下。您若自杀,部下定会被庄宗清算,您的家人也难逃一死。不如顺势而为,率军回师洛阳,清君侧,安天下。”
李嗣源犹豫不决:“可我若起兵,便是谋反,会被天下人唾骂。” 王氏眼神坚定:“庄宗沉迷酒色,滥杀无辜,早已失去民心。大人您素来深得军心民心,若能起兵,定能得到天下人的支持。况且,您起兵并非为了自己称帝,而是为了拯救百姓于水火之中,这怎能算是谋反?”
在王氏的劝说下,李嗣源终于下定决心,率军回师洛阳。途中,王氏不仅为李嗣源出谋划策,还亲自安抚士兵,为他们缝制衣物,鼓舞士气。士兵们见节度使夫人如此贤德,愈发坚定了跟随李嗣源的决心。
同年四月,李存勖在兵变中被杀,李嗣源率军进入洛阳,登基为帝,史称后唐明宗。王氏虽未被册封为皇后,却以 “淑妃” 的身份,成为李嗣源身边最重要的人。李嗣源登基后,想要册封王氏为皇后,王氏却婉言拒绝:“陛下,如今国家初定,百姓尚未安居乐业,若此时册封皇后,恐会引起朝中非议。且臣妾出身微末,不足以母仪天下。不如等天下太平后,再议此事。” 李嗣源见她如此深明大义,心中更加敬重,便依了她的意愿。
此后,王氏在宫中愈发低调。她从不干预朝政,却时常在李嗣源处理政务时,提醒他要体恤百姓。有一次,李嗣源想要修建宫殿,王氏便对他说:“陛下,如今百姓刚经历战乱,生活困苦,若再大兴土木,定会加重百姓负担。不如将钱财用于安抚流民,发展农桑,待国家富足后,再修建宫殿也不迟。” 李嗣源听后,当即取消了修建宫殿的计划,还下旨减免赋税,让百姓得以休养生息。
在李嗣源和王氏的共同努力下,后唐出现了短暂的安定局面,史称 “明宗之治”。百姓们都称赞李嗣源是贤君,也夸赞王氏是贤妃。可这样的好日子,终究还是被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打破。
后唐长兴四年(933 年),李嗣源病重,朝中大权逐渐落入太子李从荣手中。李从荣生性残暴,野心勃勃,见李嗣源病重,便想提前登基,于是暗中联络亲信,准备发动宫变。
王氏得知消息后,心急如焚。她多次前往李嗣源的寝宫,想要将此事告知李嗣源,可李嗣源已是弥留之际,神志不清,根本无法听清她的话。王氏无奈,只好暗中联络宰相冯道和枢密使赵延寿,商议对策。
冯道忧心忡忡地说:“淑妃娘娘,太子手握兵权,且已联络了宫中侍卫,我们恐怕难以抵挡。不如先派人前往魏州,通知忠武节度使李从珂(李嗣源养子),让他率军前来洛阳,平定叛乱。” 王氏点头同意:“此事就劳烦冯宰相了。只是李从珂远在魏州,恐怕远水难救近火。我们需先稳住太子,拖延时间。”
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
喜欢青史她颜:中国古代女性传奇故事请大家收藏:(m.xtyxsw.org)青史她颜:中国古代女性传奇故事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