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终,她还是带着那方兰草绢帕,踏上了北上的路。长安的繁华远超她的想象:朱雀大街上车水马龙,大明宫的琉璃瓦在阳光下熠熠生辉,宫中的文人雅士更是云集 —— 从大诗人刘长卿,到书法家颜真卿,再到宰相李泌,都曾与她在宫中的宴会上相遇。
一次,代宗在麟德殿设宴,邀李冶与刘长卿对诗。刘长卿有 “阴重之疾”(即疝气),李冶便以陶渊明诗句 “山气日夕佳” 起句,刘长卿立刻会意,接道 “众鸟欣有托”——“山气” 谐音 “疝气”,“有托” 暗指疝气带,两人的戏谑之语引得满座大笑。代宗见状,对李冶笑道:“朕观季兰君,不仅诗才高,竟还有如此诙谐之趣!”
然而,宫阙的热闹背后,是李冶难以言说的疏离。她虽获圣宠,却始终以女冠身份自居,不施粉黛,常着素色道袍。宫中嫔妃曾劝她:“君若愿褪去道服,入宫为妃,必能享尽荣华。” 李冶却摇头道:“我若爱荣华,便不会入道;既已入道,便不会再恋红尘。” 她在《宫中题》中写道:“禁门宫树月痕过,媚眼惟看宿鹭窠。斜拔玉钗灯影畔,剔开红焰救飞蛾。” 诗中的 “宿鹭”“飞蛾”,恰是她对宫中生活的隐喻:看似安稳,实则充满束缚,而她,便是那只渴望挣脱灯焰的飞蛾。
大历十二年(777 年),李冶以 “思念江南旧居” 为由,向代宗请辞。代宗虽不舍,却也敬重她的选择,赐她黄金百两、绢帛千匹,准许她归乡。离开长安那日,刘长卿等文人在城外相送,李冶望着渐远的大明宫,忽然笑道:“此去江南,又能与陆处士煮茶论诗,快哉快哉!” 只是她未曾料到,这次离别,竟让她永远失去了重返长安的机会。
德宗建中四年(783 年),安史之乱后的唐朝尚未完全恢复,一场新的战乱又骤然爆发 —— 泾原节度使朱泚因不满朝廷待遇,在长安发动兵变,德宗仓皇出逃奉天(今陕西乾县),朱泚则在长安称帝,国号 “大秦”。
此时的李冶,因年迈体弱,已迁居长安城外的咸宜观。战乱爆发时,她本想随流民逃往江南,却因一场急病被困观中。朱泚称帝后,为拉拢人心,便派人去咸宜观,强令李冶为他作 “贺诗”。来人握着刀柄,语气强硬:“朱帝念及君乃天下闻名的女诗人,若君不愿作诗,恐这咸宜观,容不下君了。”
李冶坐在病榻上,望着窗外飘落的枯叶,心中一片冰凉。她想起代宗的恩宠,想起江南的茶庐,想起陆羽曾说 “诗者,心之声也”,可如今,她却要为逆贼作 “贺诗”。无奈之下,她只得强撑病体,写下一首《上朱泚》。诗中虽无明显 “附逆” 之语,却也不得不称朱泚为 “圣主”,这成了她一生无法洗刷的污点。
建中五年(784 年)五月,德宗在李怀光、李晟等将领的辅佐下,平定朱泚之乱,重返长安。回京后的第一件事,便是清算 “附逆” 之人。有人将李冶上诗朱泚之事告知德宗,德宗震怒:“朕曾待她不薄,她竟为逆贼作诗!” 当即下旨,将李冶赐死。
赐死的圣旨送到咸宜观时,李冶正坐在松窗下,手中捧着那方早已褪色的兰草绢帕。她没有哭,也没有辩解,只是对传旨的宦官说:“烦请陛下转告,季兰此生,作诗无数,唯此一首,非我本心。若有来生,愿做江南一普通女子,只与蔷薇为伴,不再作诗。”
行刑那日,长安城内飘着细雨。李冶身着素色道袍,被押至朱雀大街的刑场。围观的百姓中,有曾读过她诗的文人,忍不住叹息:“如此才女,竟落得这般下场!” 李冶望着远处的夕阳,忽然轻声念起年少时那首《咏蔷薇》:“经时未架却,心绪乱纵横……” 话音未落,刀光闪过,一代女冠的诗魂,消散在盛唐的残阳里。
李冶死后,她的诗稿险些遗失。幸得陆羽在江南听闻噩耗后,立刻赶赴长安,在咸宜观的废墟中,找到了她藏在书箱夹层里的诗稿。陆羽捧着那些泛黄的纸页,想起两人在苕溪煮茶论诗的时光,忍不住泪流满面。他将诗稿整理成册,命名为《李季兰集》,并请皎然为诗集作序。
皎然在序中写道:“季兰之才,冠绝当代女流。其诗如清风拂竹,明月映湖,虽偶有‘风情’之语,却无半点俗艳。惜乎生于乱世,命运多舛,竟不得善终。” 这部《李季兰集》在唐代流传甚广,《中兴间气集》《唐诗纪事》等典籍都收录了她的诗作,高仲武在《中兴间气集》中评价她:“士有百行,女唯四德。季兰则不然,形器既雌,诗意亦雄。”
宋代以后,李冶的故事仍被文人反复提及。欧阳修在《新唐书?艺文志》中为她立传,李清照在《词论》中虽未直接提及她,却在评价唐代女性文人时,暗赞 “季兰之诗,有丈夫气”。明清时期,甚至有戏曲家将她的生平改编成《女冠子》《李季兰》等剧目,让她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。
如今,在浙江湖州的开元观遗址旁,仍有一方 “季兰茶社”,茶社的墙上刻着她的《湖上卧病喜陆鸿渐至》。每当春日蔷薇盛开时,总会有文人墨客来此煮茶吟诗,仿佛能透过千年的时光,看到那个蹲在蔷薇架下的女童,那个在松窗下写诗的女冠,那个在血色残阳里坚守才情的灵魂。
李冶的一生,如同一首跌宕起伏的唐诗:有童年的诗谶之惊,有入道后的湖山之乐,有入宫后的荣耀之盛,亦有乱世中的悲剧之痛。她以女冠之身,打破了唐代女性 “无才便是德” 的桎梏,用诗句书写着对自由、对知己、对生活的热爱。尽管结局悲凉,却如她笔下的蔷薇一般,纵使 “经时未架却”,仍以 “心绪乱纵横” 的姿态,在盛唐的诗坛上,绽放出永不凋零的光彩。
喜欢青史她颜:中国古代女性传奇故事请大家收藏:(m.xtyxsw.org)青史她颜:中国古代女性传奇故事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