开皇三年(583年)的长安,朱雀大街两侧的槐树刚抽出新绿,国子监旁的王宅却弥漫着不同于寻常勋贵府邸的书卷气。十七岁的王氏正临窗临摹《兰亭序》,笔锋在“死生亦大矣”的“死”字上微微一顿,窗外传来父亲王韶与门客议事的声音,字句间皆是“平陈之策”“江南吏治”的治国议题。这位出身太原王氏分支的贵女,自小便在这样的环境中耳濡目染,既有世家女子的温婉仪态,又藏着几分不输男子的远见卓识。
王氏的父亲王韶,彼时正以开府仪同三司的身份辅佐隋文帝杨坚,深得信任。史载王韶“性刚直,有才干”,曾在北周时便因直言进谏闻名,杨坚代周建隋后,他历任内史舍人、并州总管司马等职,是朝堂上少有的“文能草诏、武能治军”的全能型臣子。这样的父亲,对女儿的教育也跳出了“女红针织”的传统框架——王氏六岁便随兄长们听家塾先生讲《左传》,十岁能背诵《诗经》三百篇,十三岁时竟能与父亲探讨《汉书·外戚传》中“后妃贤德与朝局兴衰”的关系,让王韶时常感慨:“此女若为男子,当堪大用。”
不过,在等级森严的隋朝,女子的命运终究绕不开“婚嫁”二字。开皇四年(584年)暮春,隋文帝的独孤皇后为拉拢关陇集团中的核心力量,亲自出面为“八大柱国”之一李虎的儿子李昞说亲。李昞时任安州总管,袭爵唐国公,其家族与宇文氏、独孤氏、杨氏等关陇豪门世代联姻,是杨坚巩固政权必须倚重的力量。而王韶作为新晋重臣,也需要通过与老牌勋贵联姻,稳固家族在新朝的地位。这场带着明确政治意图的婚事,就这样落在了十九岁的王氏身上。
出嫁那日,长安城里万人空巷。王氏身着翟衣,头戴金步摇,坐在装饰华丽的婚车里,看着街旁百姓跪拜行礼,心中却没有寻常少女的雀跃,只有对未来的冷静考量。她知道,自己嫁入的不仅是唐国公府,更是一个盘根错节的政治网络——李昞的母亲是宇文泰的妹妹,妻子的妹妹又嫁给了杨坚的弟弟杨瓒,亲族间的利益纠葛,早已将她的命运与大隋的国运紧紧捆绑。婚车驶入唐国公府时,她悄悄攥紧了袖中的《女诫》,那是母亲前夜亲手交给她的,扉页上写着“谨言、慎行、和家、固本”八个字,成了她此后数十年处世的准则。
初入唐国公府,王氏面临的挑战远比想象中复杂。李昞此前已有一任妻子,虽早逝,但留下了一子李澄、一女李氏。府中老仆多是跟随李家几代的旧人,对这位“新来的女主人”带着几分审视;而李昞常年在外领兵,夫妻聚少离多,感情基础薄弱。更微妙的是,李昞的弟弟李琛素来与兄长不睦,暗中觊觎唐国公的爵位,时常在府中制造事端,试图挑拨王氏与族人的关系。
新婚第三日,按照规矩,王氏需主持府中内宅事务。掌管库房的老仆张妈故意呈上混乱的账目,声称“前任夫人在世时便是如此记录”,言语间带着几分刁难。王氏没有动怒,只是平静地让侍女取来笔墨,花了三个时辰逐笔核对,将出入款项、物品数量一一厘清,甚至指出了几处被张妈故意混淆的陈年旧账。当她将整理得条理分明的账目放在张妈面前时,这位在府中横行多年的老仆终于俯首行礼:“夫人明察,老奴再也不敢造次。”
此事很快传遍府中,众人皆意识到这位新夫人“外柔内刚”,不敢再轻视。但王氏并未恃强凌弱,反而展现出难得的宽厚——她发现李澄因母亲早逝,性格有些孤僻,便每日亲自督促他读书,还时常将自己的点心分给他;对于李昞留下的旧部,她从不随意更换,只是在关键岗位上安插了几位做事稳妥的亲信,既维持了府中的稳定,又悄悄掌握了内宅的控制权。
开皇六年(586年),李昞因平定西南蛮族叛乱有功,被隋文帝召入长安述职,夫妻二人终于有了较长时间的相处。一日,李昞酒后感慨:“如今朝堂之上,杨素、高颎争权,父亲(王韶)刚直,恐难长久。”王氏闻言,放下手中的茶盏,轻声道:“夫君所言极是。父亲性子刚,易遭人嫉恨,不如劝他主动请辞外任,远离长安是非。至于府中,只需谨守本分,不参与任何派系之争,方能保家族平安。”
李昞起初不以为然,认为王韶正得圣宠,无需如此谨慎。但没过多久,王韶果然因反对隋文帝修建仁寿宫,触怒龙颜,被罢官留任。消息传来,李昞才惊觉王氏的远见,连忙派人给岳父送去书信,劝他暂避锋芒。王韶虽倔强,却也明白女儿女婿的苦心,最终以“身体抱恙”为由,请求外放为襄州总管。远离长安的政治漩涡后,王韶得以善终,而唐国公府也因未卷入朝堂纷争,在随后的权力斗争中安然无恙。
这段经历,让李昞对王氏彻底改观。他开始主动与妻子商议府中乃至家族的大事,夫妻感情日渐深厚。开皇七年(587年),王氏生下长子李渊,李昞欣喜若狂,亲自为儿子取名“渊”,取“深不可测”之意,希望他将来能成为栋梁之材。王氏对李渊的教育极为用心,不仅请名师教他读书习武,更时常在他耳边讲述历史典故,教他“藏拙守愚”的道理。多年后,李渊能在隋末乱世中隐忍待机,最终起兵反隋,与母亲早年的教诲密不可分。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喜欢青史她颜:中国古代女性传奇故事请大家收藏:(m.xtyxsw.org)青史她颜:中国古代女性传奇故事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