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伽罗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家中,杨坚看着她额头的伤痕,心疼得无以复加:“都是我无能,让你和女儿受此委屈!”伽罗却摇摇头,眼神坚定:“夫君莫要自责,如今宇文赟倒行逆施,民心尽失,这或许是我们的机会。只是切记,不可轻举妄动,需静待时机。”她知道,此刻的杨家,就像站在悬崖边上,稍有不慎便会粉身碎骨,唯有隐忍与智慧,才能换来一线生机。
北周大象二年(公元580年),沉迷酒色的宇文赟突然病逝,年仅二十二岁。此时,太子宇文阐(静帝)年仅八岁,无法亲政,朝堂顿时陷入混乱。宇文赟的宠臣郑译、刘昉等人手握遗诏,却深知自己威望不足,便想找一位有实力的大臣辅政,思来想去,最终将目光投向了杨坚——他既是皇后的父亲,又素有贤名,且手握兵权,是最合适的人选。
当郑译深夜来到杨坚府邸,提出让他“总知中外兵马事”时,杨坚犹豫不决。他知道,辅政大臣看似权力滔天,实则危机四伏,一旦处理不当,便会落得和宇文护一样的下场。伽罗看出了丈夫的顾虑,待郑译离开后,她走到杨坚身边,语气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:“夫君,如今之事,已是‘骑兽之势,必不得下’。若不抓住这个机会,将来静帝长大,或是其他权臣崛起,我们杨家迟早会重蹈独孤家的覆辙!”
杨坚看着妻子,想起这些年她与自己同甘共苦,一次次在危难中为自己指明方向,心中的疑虑渐渐消散。他握住伽罗的手:“你说得对,事已至此,唯有向前,不能退缩!”然而,就在杨坚准备接受辅政之职时,一个消息传来:相州总管尉迟迥、郧州总管司马消难等人,因不满杨坚辅政,已起兵反叛,号称“匡扶周室”,兵力达数十万之多。
一时间,北周各地战火纷飞,杨坚被推到了风口浪尖。朝堂上,反对他的大臣趁机发难,指责他“专权误国”,甚至有人暗中与叛军勾结,想置他于死地。杨坚焦头烂额,日夜驻守在相府,调兵遣将应对叛乱。伽罗则留在府中,一面安抚家眷,一面暗中联络朝中支持杨坚的老臣。她亲自写信给老将韦孝宽(曾是独孤信的部下),言辞恳切:“如今国祚飘摇,唯有杨公能安定天下。将军与先父有旧,望将军念及故情,助杨公一臂之力,共保百姓安宁。”
韦孝宽收到信后,深受感动,当即率军出征,大败尉迟迥的叛军。与此同时,伽罗还派人将府中的财物尽数拿出,犒劳前线将士,鼓舞士气。在她的暗中协助下,杨坚终于在短短三个月内平定了叛乱,稳定了局势。经此一役,杨坚的威望大增,朝堂之上再也无人敢公开反对他。
公元581年正月,静帝被迫下诏禅位,杨坚登基称帝,定国号为“隋”,改元开皇,是为隋文帝。杨坚称帝后,第一件事便是册封伽罗为皇后,并昭告天下:“朕与皇后,布衣之交,患难与共,今登大位,皇后当与朕共治天下。”从此,每当杨坚临朝听政,伽罗便会坐在殿旁的帷帐之后,若发现杨坚决策有误,便会派宦官轻声提醒;退朝后,夫妻俩又会一同讨论朝政,制定政策。朝臣们虽对此颇有微词,却也不得不承认,皇后的见解往往切中要害,对隋朝的治理大有裨益,于是私下里将两人称为“二圣”。
成为皇后的伽罗,并没有沉溺于荣华富贵,反而更加注重节俭。她以身作则,从不穿华丽的服饰,宫中的妃嫔也被要求衣着朴素;她还下令减少宫中的用度,将节省下来的财物用于赈济灾民和扩充军备。有一次,杨坚想为她打造一座奢华的宫殿,伽罗却劝说道:“如今天下初定,百姓尚未完全安居乐业,陛下当以民生为重,不宜大兴土木。臣妾有一间安稳的宫殿居住,便已足矣。”杨坚听后,深受触动,当即取消了建宫殿的计划,并下令在全国范围内推行节俭之风。
在政治上,伽罗不仅辅佐杨坚制定了一系列有利于国家发展的政策,还十分重视人才的选拔。她常常提醒杨坚:“治国之道,在于得人。陛下应不拘一格选拔人才,不论出身贵贱,只要有真才实学,便要委以重任。”杨坚采纳了她的建议,设立了科举制度的雏形(分科取士),打破了世家大族对官场的垄断,让更多寒门子弟有了施展才华的机会。
然而,“二圣共治”的和谐局面,却因一件事出现了裂痕。开皇九年(公元589年),隋朝大军南下,灭掉了南朝陈,统一了全国。杨坚将陈后主的妹妹陈氏纳入后宫,封为宣华夫人。伽罗得知后,如遭雷击——她想起了当年杨坚在婚夜许下的誓言,想起了两人患难与共的岁月,心中的委屈与愤怒瞬间爆发。
她没有哭闹,而是平静地来到杨坚的寝殿,看着眼前熟悉又陌生的丈夫,轻声问道:“陛下还记得当年在同州的誓言吗?”杨坚面露愧色,支支吾吾地说:“朕……朕只是一时糊涂,陈氏不过是亡国之女,朕并未对她动心。”伽罗摇摇头,眼中满是失望:“陛下或许觉得这是小事,可臣妾却记得,当年我们一同跪在父亲灵前,说要一生一世,不离不弃。如今陛下贵为天子,便可以违背誓言了吗?”
小主,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
喜欢青史她颜:中国古代女性传奇故事请大家收藏:(m.xtyxsw.org)青史她颜:中国古代女性传奇故事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