七月的北京,暑气蒸腾。柏油路面在烈日下微微扭曲,行道树上的知了不知疲倦地嘶鸣着。黄亦玫从地铁站走出来,一股热浪扑面而来,让她有些眩晕。她撑开遮阳伞,快步走向位于798艺术区的一栋红砖建筑。
“青莛文化”的招牌并不显眼,低调地镶嵌在历经岁月洗礼的砖墙上。推开沉重的玻璃门,冷气瞬间包裹全身,让她打了个激灵。前台区域的设计极具艺术感,挑高的空间里,一组金属编织的装置艺术从天花板垂坠而下,在光影交错中变幻出不同的形态。墙面是未经修饰的原始混凝土,上面挂着几幅极简风格的当代油画,与整个空间的工业风相得益彰。
“是黄亦玫小姐吗?”前台小姐穿着亚麻质地的连衣裙,笑容清爽,“面试将在十分钟后开始,苏总监他们已经在会议室了。这边请。”
黄亦玫跟着她穿过一条走廊,两侧是透明的玻璃办公室,可以看到里面忙碌的身影和随处可见的艺术品。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松节油和旧纸张的味道,这是她熟悉且热爱的气息。
会议室里,冷气开得很足。长桌对面坐着三位面试官。正中是一位约莫三十岁的女士,梳着利落的短发,穿着一件深蓝色的真丝衬衫,袖口随意地挽起,露出一截纤细的手腕,上面戴着一只简单的机械表。她的眼神沉静,却带着一种洞察人心的锐利。黄亦玫认出,这就是青莛的艺术总监苏更生,她在很多艺术杂志上见过她的照片和专访。
左侧是一位三十岁出头的男士,戴着黑框眼镜,穿着干净的白色棉质衬衫;右侧是一位气质温婉的中年女性,身着香云纱旗袍,颈间一串润泽的珍珠项链。
“请坐。”苏更生微微颔首,声音平和,却自带一股不容忽视的气场。
黄亦玫在指定的位置坐下,将自己精心准备的作品集放在桌上。为了这次面试,她特意选择了一条米白色的无袖连衣裙,款式简洁,既能应对夏日的炎热,也显得清爽干练。
苏更生翻开她的简历,目光快速扫过,修长的手指轻轻点着纸面:“中央美术学院优秀毕业生……父母都是清华大学的教授。”她抬起头,目光落在黄亦玫脸上,带着一丝探究,“很出色的背景。能告诉我们,为什么在建筑设计院实习结束后,选择转向我们这样的纯艺术机构吗?”
这个问题在意料之中。黄亦玫调整了一下呼吸,尽量让自己的声音保持平稳:“在建筑院的实习是一段非常宝贵的经历,它让我学会了如何将创意落地,也锻炼了我的项目执行能力。但在这个过程中,我发现自己内心更渴望的,是一种更为纯粹的艺术表达和探索。建筑需要考虑的功能、结构、造价等现实因素太多,而在这里,”她环顾了一下这间充满艺术气息的会议室,“我相信能更直接地接触到艺术的核心,参与到它的创造、传播和价值发现的过程中。”
苏更生若有所思地点点头,未置可否。她拿起那本厚重的作品集,开始仔细翻阅。会议室里只剩下纸张翻动的沙沙声,以及窗外隐约传来的知了声。黄亦玫的作品集里,不仅有她大学时期的课程作业,还有她为这次求职特意创作的新系列。她运用水墨技法描绘都市光影,将传统的山水意境解构重组,融入现代视觉符号,形成了一种独特的个人风格。
“这组《城韵》系列,很有意思。”苏更生指着其中几幅作品,“你用传统水墨的语言去表达现代城市的肌理与节奏,这种尝试很大胆,视觉冲击力也很强。看得出你有很好的传统功底,也有当代的视野。”
“谢谢苏总监。”黄亦玫心中稍定。
然而,苏更生话锋一转,合上作品集,双手交叠放在桌上,目光变得更加专注:“我很好奇一个问题。以你的学术背景和家庭环境,继续考研深造,甚至将来留校任教,或者进入研究机构,似乎是一条更顺理成章的路。为什么选择在本科毕业后就直接进入职场?尤其是在当下这个竞争激烈的环境里,一个硕士学位几乎是很多好单位的敲门砖。”
她的问题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,在会议室里激起无形的涟漪。另外两位面试官也投来好奇的目光。这正是黄亦玫预想过的最棘手的问题之一。
七月的阳光透过会议室的百叶窗,在光洁的桌面上投下清晰的光斑。空调的冷风吹在黄亦玫裸露的胳膊上,激起一层细小的鸡皮疙瘩。她感到一丝紧张,但更多的是一种想要坦诚表达的冲动。
她微微坐直身体,迎上苏更生的目光,语气诚恳:“苏总监,您说得对。考研,对我来说,确实是一个看得见的、相对舒适的轨道。我的很多同学都选择了这条路,我的父母也表示过支持。”
她停顿了一下,像是在整理最准确的措辞:“但是,我常常觉得,那条路太‘安稳’了。它好像是我过去十几年学生生涯的一种惯性延伸。我知道怎么考试,怎么写论文,怎么在学术体系里获得认可。可我想知道,抛开‘学生’这个身份,我还能做些什么?我的创造力,我的想法,在真实的、充满不确定性的社会和市场里,究竟能产生什么样的价值?”
小主,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
喜欢玫瑰的故事的幸福生活请大家收藏:(m.xtyxsw.org)玫瑰的故事的幸福生活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