雨后的晨雾还未散尽,残棺的碎片在泥地上泛着暗光。沈砚站在石棺前良久,石棺底那枚刻“沈”字的玉骨早已化灰,只余竹简还在他怀中温热。他能感觉到,血经在体内流动得越发急促,像有东西在识海角落抓挠,想要破壁而出。
他没有急着离去,而是蹲下身,顺着石棺碎纹的断裂处细看。石棺侧面,有着一行被雨水冲刷但仍隐约可辨的铭文,铜镜般的字迹里藏着一行断章残句:
「封骨之术,先以血印为约;次以骨铭为契;三以经火为灯,照彼世之影……」
沈砚手指触及那些字,指尖仿佛触到古人的脉搏,脑中一阵模糊的幻影掠过:一位妇人跪于碑前,以喉中之血蘸笔,在燃尽的经页上写下最后一行字,随后将笔递给怀中抱着婴儿的男子。那一瞬,他看见婴儿的面容竟与自己有几分相似。画面一断,他又回到现实,雨滴顺着长鬓滑落。
“血印不是偶然的族记。”沈砚在心里低语,“这抄经,早已与沈家血脉绑在一起。”
他将竹简小心包好,步向村口。观骨村被雨洗得静默,人影稀少,只有几户人家早起收拾屋檐下的湿草。沈砚离去时,村口有个卖旧书的摊位,摊主是个面色蜡黄的老人,见他怀中包裹,眼里闪过一丝异色。
“年轻人,你从哪来,身上气息怪异。”老人声音干裂,却有种不容推却的审视。
沈砚本想避开,但见老人手边那摞旧册上夹着一页泛黄的拓片,拓片上赫然印着一座碑林的图样,图中有一处标注——“断辞台”。他停步,眸色微凝。
“断辞台?”他问。
老人点头,眼中有不易察觉的忧色:“断辞台在北域,非凡人可近。若想窥旧碑之真,需先知碑由。你怀中是何物,让我闻闻——”
沈砚本能地想回避,但又不愿在此处留痕过久。他将包裹递过去,老人接过竹简,目光在竹简正反两面扫过,神色愈发凝重。
“沉家?”老人轻声念出“沈”字,仿佛念到了一段陈年旧事。“你是沈家血脉?可惜,沈氏旧谱断在两百年前,那时抄经宗被一场天火殃及,流离者无数。断辞台曾是抄经宗之地。听闻,天碑碎片曾被藏于台中,后被逐一焚毁——或许并非皆毁,而是被分封于外。”老人抬眼,“不过这条路,多凶险。灵迹会自浩劫后便掌控遗文流向,他们只容‘备案’的考古,而抄经者,常被列入‘经罪档案’。”
“经罪档案?”沈砚感觉胸口一紧。这正是他最恐惧的名字——被官方机构盯上,意味追捕、没收、甚至被‘罚抹’记忆。
老人叹息一声,把那页拓片摊在台上。“这张图,并非一般旧拓。得自一名赶考的旧学者。他言:断辞台之下,存一方旧盟,名为‘经戒’。经戒中有记录‘抄经者之名’,若你身负家印,断辞台或许会与之共鸣,透露旧世残语。但若被灵迹会先行标注,则你名录将成禁碑,后果自负。”
沈砚将拓片折好,放回怀里;他知道现在并非与人多言之时。老人见他脸色坚决,忽然递给他一枚小铜牌:“这是我当年与灵迹会打交道时,偷得的便条。它只表一事:灵迹会内部有分支,名为‘档案司’,掌握着一切禁经的登记。档案司有一处‘经罪库’,据说藏在临海旧城的地下档室,那里有旧日卷宗的登记序列,或许能找到你家被抄经宗列为‘抄误’的记录。若要避过他们,尽早查明你的名字何时出现在名单之上。”
沈砚接过铜牌,手心的经火在微微一颤。他抬头,望向那被雨洗净的天边:断辞台在北,临海旧城在南。两条线索在他的掌中并行:一条直奔断辞台以找天碑残篇;一条潜入临海,剥开灵迹会的经罪档案,查清自己名录的来由。
“若你要去北域,”老人又道,“带上此纸。”他从怀中掏出一张旧符,符上写着“避尘索名”,乃旧时逃难者用以躲避灵识搜查的简法。“不过此符能躲不过档案司的‘录痕印’。若他们动手,便是刀下无言。”
沈砚沉默接过。雨水沿着屋檐滴落,他听见远处钟楼的钟声不紧不慢,像在倒数着某个祸端的来临。
回到山下营地,他并未直接动身。夜色中,营火旁坐着曾经与他一同行走荒域的同伴——苏念笙与青璃。他们见他回来,俩人目光复杂。沈砚将昨夜所见、玉骨化灰的影像、老人的话,以及断辞台的线索一一道出。营火旁的气氛慢慢凝重。
苏念笙听后,面色难看:“灵迹会一旦盯上,岂是小打小闹。你要是被记名,就算你把整座碑都抄完,也可能被他们‘封印’。”
青璃沉声:“档案司,听说连旧日的家谱也会被录入,册页一开,便会有追查之人出现在你身侧,亲朋也会被波及。你得先查清自己的名在何时何地入册,再决定去或不去断辞台。”
沈砚望着熊熊燃烧的营火,指尖的经火与火焰交织成光,像一道路标。他闭上眼,仿佛又回到那座封骨殿的殿堂,看见众多带着“沈”字的玉骨在灯影里闪烁。他知道,若不前行,这份债不会有人偿还;若前行,等待他的可能是更加残酷的代价。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喜欢末法考古录请大家收藏:(m.xtyxsw.org)末法考古录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