深夜。
回到宿舍。
王圆正拿着最新一期的《弘文月报》草稿,和高肃、赵健讨论着下一期的排版与内容。
“高兄,你看这里,科举时文赏析的版面是不是太小了?要不要再扩大些?”
王圆指着稿纸问道。
高肃看了一眼,沉吟道:
“篇幅有限,若再扩大,其他版块势必压缩。”
“然此版确是学子关注之重,两难啊。”
赵健则默默计算着纸张和印刷成本,眉头微锁。
张衍志推门进来,看到的就是这一幕。
他听着同伴们的讨论,再想起今日在藏书阁白玉卿那番虽刺耳却一针见血的话,心中那份隐隐的担忧更清晰了。
他走到桌边,拿起那份凝聚了众人心血的草稿,轻轻放下,开口道:
“诸位,关于报纸,我有些想法。”
王圆几人立刻停下讨论,看向他。
张衍志将白玉卿指出的问题。
版面呆板、内容局限、言辞两极分化、发行渠道狭窄等,原原本本地说了出来。
他没有添油加醋,只是平静地陈述。
宿舍内,顿时安静下来。
王圆脸上的兴奋褪去,高肃露出思索之色,赵健也停下了手中的计算。
他们不得不承认,那个讨厌的白玉卿说得没错。
《弘文月报》目前确实只在书院内部有些影响,出了书院,几乎无人问津,内容也多是围绕科举,书院生活打转,对于更广大的读者群体,缺乏吸引力。
“那……那我们该怎么办?”
王圆有些气馁地坐下,说道:
“难道我们辛辛苦苦办的报纸,真的就只能小打小闹吗?”
高肃也叹道:
“扩大内容范畴,谈何容易?”
“需得有足够新颖,能吸引人的东西。”
“是啊,总不能去写那些街头巷尾的俚俗笑话吧?那也太掉价了。”
王圆挠头。
几人陷入了沉思,讨论了半天,提出几个方案,比如增加各地风物志,介绍些奇巧技艺,但,总觉得差了点意思,不够吸引人,难以打破现有的桎梏。
就在气氛有些沉闷之际,张衍志脑海中灵光一闪,仿佛一道闪电划破迷雾!
他想起了前世在报亭,书店里看到的那些琳琅满目的杂志,尤其是那些连载小说的刊物,往往能吸引读者一期接一期地购买。
“有了!”
张衍志猛地一拍大腿,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,说道:
“我们何不在报纸上,增加一些……故事性的内容?”
“故事?”
王圆一愣,说道:
“是说像《太平广记》那样的志怪传奇?”
“不止!”
张衍志思路打开,语速加快,说道:
“我们可以开辟一个江湖异闻录或者市井趣谈的栏目,刊登一些短小精悍的奇闻异事、侠客传说,甚至是经过文笔润色的真实趣闻,增加趣味性和可读性。”
他顿了顿,抛出了更核心的想法,说道:
“除此之外,我们还可以……连载小说!”
“连载小说?”
高肃眼中精光一闪,立刻捕捉到了这个想法的潜力,说道:
“对。”
“就如同说书先生一般,每期刊登一部分,吊足读者胃口,让他们欲罢不能,为了看后续故事,便不得不持续购买我们的报纸!”
“妙啊!”
王圆也反应过来,激动地站起来,说道:
“这个主意好!”
“到时候,全府城的人为了追故事,都得来买咱们的《弘文月报》!”
连赵健也点了点头,显然认为这个想法颇具可行性。
“只是,这小说写什么好呢?”
高肃提出了关键问题,说道:
“才子佳人的话本未免俗套,志怪传奇虽有趣,却难成大气。”
“须得是一部既能雅俗共赏,又能引人深思的佳作。”
闻言。
众人的目光,不约而同地集中到了提出这个绝妙点子的张衍志身上。
张衍志成竹在胸,他微微一笑,脑海中已然浮现出那座繁华与悲凉交织的大观园,那些栩栩如生的女子,以及那“满纸荒唐言,一把辛酸泪”的旷世悲歌。
在这个类似明朝中后期的时代背景下,这部作品的出现,必将石破天惊!
他清了清嗓子,目光扫过充满期待的同伴,缓缓说道:
“我心中已有一篇故事的雏形。”
“暂定名为……《金陵十二钗》。”
“讲的是一座赫赫扬扬的国公府邸,由鲜花着锦、烈火烹油之盛,到运终数尽、大厦倾颓之衰。”
“其间悲欢离合,世态炎凉,儿女情长,或许……能让人读后,有所感悟。”
他没有直接说出《红楼梦》之名,而是选取了其中最引人入胜的核心元素“金陵十二钗”作为引子。
“金陵十二钗?”
“听名字便觉风流!”
王圆眼睛发亮。
高肃品味着由盛转衰的基调,颔首道:
“此立意,远超寻常才子佳人,若能写好,必是传世之作!”
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
喜欢五姐扶我青云志,我送她们诰命身请大家收藏:(m.xtyxsw.org)五姐扶我青云志,我送她们诰命身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