他一挥手,三位特殊的“监秤人”被请上了台。
一位是英国泰隆洋行的首席质检员,高鼻深目,一丝不苟;一位是江海关的华人估价官,专司茶叶出口估值;最后一位,则是上海商会派来的公证人。
人群中,金笔张早已架好了相机,助手在一旁奋笔疾书,准备记录下这历史性的一刻。
苏晚晴立于台侧,将手中的《茶叶品评表》分发给三位监秤人与台下的记者商贩。
她拿起一根木制教鞭,指着身后早已备好的黑板,声音清晰而稳定,如同在课堂上讲课一般:“茶叶的好坏,向来有其公认的法度。今日,我们不听人言,只看茶品。标准不该由谁说了算,而应由茶自己说话!”
称重,或者说“称质”,正式开始。
公会代表的脸上挂着不屑的冷笑。
第一罐“兰雪”被启开火漆封口,茶叶倾倒而出。
干茶条索紧结匀齐,色泽乌润。
开水冲泡,一股馥郁的兰花香瞬间弥漫开来,茶汤在玻璃公道杯中呈现出透亮纯净的金红色。
英国质检员凑近闻了闻,又用审评匙舀起少许茶汤品尝,
一罐,两罐……十罐茶逐一开罐,冲泡,审评。
结果惊人地一致,每一罐都品质卓绝,汤色金红,叶底匀嫩带芽,毫无瑕疵。
公会理事长的脸色渐渐变得难看。
“这不过是你们提前备好的样品!”他强行辩解,“谁知道你们那些被火烧过的茶叶是什么样子!”
这正是谢云亭等待的时刻。
他向阿篾递了个眼色。
阿篾立刻捧上两个托盘,左边是灾前封存的茶样,右边,则是从废墟中抢救出来,用行军锅重新烘干的第一批茶叶。
两份茶样并列,外观上确有差别,后者色泽稍显暗淡。
人群开始骚动,公会的拥趸们趁机高喊:“看到了吧!果然品质受损了!”
谢云亭神色不变,他悄然启动了“鉴定系统”。
【成分勘破启动…目标:灾后茶样。分析中…】
【结果:水分含量7.2%,控制精准。
未检测到霉变迹象。
未检测到烟熏异味残留。
未检测到任何外来掺杂物。
工艺完整度:91%。】
他缓缓抬起头,目光如炬,直视着公会理事长,一字一句地朗声念出系统分析的数据,只是将那些现代词汇转化成了茶行内的术语:“此茶,水分去留恰在七分二厘,毫无霉变之虞;虽经劫火,然松柴焙火之法未乱,故无丝毫烟杂异味。失的是屋瓦,不是手艺!你们降的不是价,是你们自己的良心!”
话音刚落,女学生小芸突然上前一步,她没有看那些凶神恶煞的公会代表,而是举起一本崭新的《平民识字课本》,面向台下成百上千的市民。
她的声音清脆而有力:“我们在苏先生的课上学过一个词,叫‘公道’!先生说,就像这秤,两边平了,人心就安了。可今天,有人想用谣言当砝码,压垮好茶,也压垮我们这些想靠自己双手吃饭的好人!”
不知是谁带头,码头上那些终日劳作的搬运工人们,竟齐声吼起了他们熟悉的劳动号子,只是词改了:
“真茶不怕称——嘿呦!”
“假话怕阳光——嘿呦!”
号子声雄浑有力,一声高过一声,汇成一股不可阻挡的洪流,瞬间淹没了所有的质疑与嘲讽。
人群彻底沸腾了!
“说得好!不能让昧良心的发财!”
“云记的茶我信得过!”
混乱中,几家规模不大的小茶号老板挤到台前,当众撕毁了刚刚与公会签订的独家供货协议,高声喊道:“谢老板!我们跟你干!我们愿意加入‘云记’的联营!”
这一幕,冯师爷并未亲见。
他只是远远地站在人群之外,然后悄然离去。
次日清晨,茶业公会的账房先生在门缝下发现了一封匿名信。
信封里没有言语,只有一本手写的账册,详细记录了近半年来,公会如何暗中勾结洋行,操纵报价,并从中收受巨额回扣的每一笔流水。
金笔张拿到账册的影印件后,只看了一眼那熟悉的笔迹,便断言:“是冯师爷亲笔誊抄的。”
信的末尾,只有一句被泪水浸润过而略显模糊的话:“我不能替祖宗背一辈子黑锅。”
谢云亭看着那份影印件,许久,只低声说了一句:“这秤,终于有人肯亲手扶正了。”
当晚,茶舍地下室。
谢云亭在墙上悬挂的“云记”分销图上,重新描绘着势力范围。
原本孤零零的几个点,如今像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。
他用朱砂笔添上一个新的标记——“联营茶坊”,数了数,不多不少,三十七处。
他拿起苏晚晴设计的《茶叶民主评议表》,摩挲着上面清晰的条目,忽然,意识深处的系统界面上,一串玉青色的光芒悄然闪烁。
【情志共振系统升级完毕。
新功能:可预测小范围群体决策倾向,基于当前数据模型,准确率62%。】
谢云亭微微一怔,随即轻叹一声,眼中露出一丝了然。
“原来最准的秤,不在柜台,而在人心。”
窗外,淅淅沥沥的春雨终于停了。
空气中弥漫着泥土与新芽的清新气息,一轮残月从云层后探出头,清冷的月光洒向沉睡的黄山。
而此刻,在那片被大火洗礼过的茶山深处,无数星星点点的灯火,正沿着蜿蜒的山路,从四面八方汇聚而来,渐渐连成了一条璀璨的光带。
喜欢民国茶圣:从零开始建商业帝国请大家收藏:(m.xtyxsw.org)民国茶圣:从零开始建商业帝国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