戴眼镜的女生站在座位旁,手还举着那张纸,声音有点抖:“您刚才讲的一切……让我想哭。但我们真的能做到吗?”
老夫子原本已经转身,听到这话又停了下来。
他没走下台,只是转过身,看着她,点了点头:“不是做到我这样,而是做到你们自己。”
台下安静了几秒。
有人低头,有人握紧了笔。
主持人立刻接过节奏:“接下来,我们进入‘传承对话’环节,请老夫子为在场的年轻创业者和企业学员,分享更多实战经验。”
灯光变了,屏幕也换了画面,不再是未来预测的时间轴,而是一张朴素的成长路线图,上面标着“起步”“亏损”“团队解散”“第一次盈利”这些字眼。
老夫子走到台前,双手撑在讲桌上:“刚才我说要动起来,但没说怎么动。现在我就把我知道的,全说出来。”
底下的人纷纷翻开笔记本。
一位穿格子衬衫的男人举手:“我去年创业,项目做了半年,投资人撤资,团队走了三分之二。我想坚持,可实在撑不住了。您当年是怎么扛过去的?”
老夫子看了他一会儿,说:“你这情况,我经历过三次。”
全场一静。
“第一次是公司成立第三年,账上只剩三千块,房东贴了断水断电通知。那天我坐在办公室,啃着冷馒头,心想明天就关门吧。”
他顿了顿:“结果第二天早上五点,我醒了,突然想起街口那个煎饼摊。那大姐一年四季都在那儿,冬天裹着军大衣,夏天热得汗流浃背。我就问自己,她能天天出摊,我为什么不能多撑一天?”
有人笑了,笑声里带着酸涩。
“后来我去找她聊过天。她说她儿子在读大学,每个月要五千生活费。她不做,孩子就得打工耽误课。她说:‘我不怕累,就怕孩子将来嫌我没本事。’”
老夫子声音低了些:“从那天起,我告诉自己,再难也不能比一个母亲更没退路。”
台下有人开始记笔记,翻页声沙沙响。
另一个年轻人站起来:“资源少的时候,怎么创新?我们连测试设备都买不起。”
“那就用土办法。”老夫子说,“我最早做产品原型,用的是五金店买的螺丝、旧电脑拆下来的主板,外壳是拿塑料盒自己打磨的。我们测稳定性,就把机器放在阳台上晒一天,晚上拿风扇吹凉了再开机。”
“有人笑我们是‘工地实验室’,可第一个客户就是被我们这股劲打动的。”
他看向提问的年轻人:“你现在缺钱,但你有时间,有脑子,有手。这就够了。别等条件齐全,先做个能用的东西出来。”
那人点点头,坐下了。
后排一位女学员举手:“如果方向错了怎么办?我现在做的东西,市场根本不认。”
“那就快点试错。”老夫子答得干脆,“我每年划出百分之二十预算,专门干‘看起来没用的事’。失败没关系,只要有一次跑通,就能带起一片。”
“可老板只看KPI。”她苦笑。
“那就偷偷干。”老夫子笑了,“找个角落,拉两个信你的伙伴,搞个小项目。别报备,别立项,悄悄做。等做出点名堂,再拿出来谈。”
底下响起一阵笑声。
“我们公司就有个‘荒地组’,三年前成立的,没人知道他们干嘛。今年出了两个专利,现在全公司抢着合作。”
笑声更大了。
主持人笑着插话:“看来不少人都想回去建个‘荒地组’了。”
老夫子也笑:“但记住,不是为了躲监管,是为了保护火苗。新东西刚出来,风太大,一吹就灭。得用手捂着,暖一会儿,才能放出去。”
气氛松了下来,但每个人的眼神都亮着。
一位中年企业家站起来,语气认真:“您说要坚持,可当所有人都否定你的时候,你怎么确定自己是对的?”
这个问题让现场安静下来。
老夫子沉默了几秒,才开口:“我没有确定过。”
众人一怔。
“我一直都在怀疑自己。每次被人骂,我都会想,是不是我真的不行?是不是这条路根本走不通?”
他抬头看着对方:“但我有个习惯——不管多难,每天必须完成三件事:见一个客户,改一次方案,开一次会。哪怕没人来,我也对着空椅子讲一遍。”
“做着做着,问题就少了,反馈就多了,路也就清楚了。”
“判断方向对不对,不是靠信心,是靠动作。只要你还在动,数据就会告诉你往哪走。”
那人慢慢坐下,手指无意识地敲着桌面,像是在消化这句话。
又有人问:“团队散了怎么办?核心成员被挖走,项目直接停摆。”
“我被人挖走过六次团队。”老夫子说,“最狠的一次,整个技术组集体辞职,第二天就去了竞争对手那儿。”
台下倒吸一口气。
“我当时坐在办公室,整整一天没说话。晚上回家,老婆给我煮了碗面,我看她忙进忙出,突然明白了件事——人会走,但事不会跑。”
小主,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
喜欢老夫子之打工皇帝请大家收藏:(m.xtyxsw.org)老夫子之打工皇帝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