未央宫中,刘协关于新钱政策的旨意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,激起的涟漪迅速扩散至整个京兆地区。尚书郎钟繇的动作极快,新铸的、黄澄澄、沉甸甸的足值五铢钱,第一时间就被装车运往韦端和杜畿的府邸兼临时办公点。
韦端和杜畿接到正式旨意和首批新钱时,脸上的表情那叫一个精彩。既有被陛下委以重任的郑重,更有一种“终于等到你”的如释重负和隐隐的兴奋。天知道他们家地窖里、库房中,堆着多少占地方、擦屁股都嫌硬的董卓小钱!那玩意儿,平日里看着就堵心,丢又不敢丢,花出去又遭人白眼,简直就是鸡肋中的鸡肋,食之无味,弃之……也不敢弃。
“杜兄,陛下圣明啊!”韦端捧着那一串串用料扎实、铸工精湛的新钱,感受着那令人心安的分量,几乎要老泪纵横,“此策一出,不仅是惠民,更是救我等于水火啊!”
杜畿相对冷静些,但指尖摩挲着新钱上清晰深刻的“五铢”二字,眼中也是精光闪烁:“确是圣明。然则,此事千头万绪,关乎民心稳定,你我需即刻操办,不容有失。首要之事,便是广而告之,令百姓周知!”
两人都是实干派,雷厉风行。当即,一队队信使手持盖有官府大印的告示,骑着快马,奔往京兆尹下辖的各个县城、乡亭、乃至大的村落。更有嗓门洪亮的小吏,在长安各市坊、城门处敲锣打鼓,反复宣读:
“乡党们听真了!陛下有旨!体恤万民,革除弊政!即日起,回收董卓逆贼所铸之劣钱啦!”
“五十枚旧钱,可至官府指定地点,兑换一枚新铸足色五铢钱!童叟无欺,过时不候!”
“朝廷赋税、市场交易,日后只认新钱!旧钱限期半年兑换,半年之后,皆为废铜烂铁!”
“新钱铸工精良,分量十足,保值耐用!快拿家里那些破烂来换真正的钱吧!”
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,飞遍关中大地。起初,百姓们是怀疑的,甚至是恐惧的。朝廷又要搞什么名堂?董卓小钱虽然烂,但好歹是钱啊,五十换一?听着怎么像骗人的?别是新的盘剥手段吧?
然而,就在告示贴出、锣声敲响的几乎同一时间,几辆遮盖得严严实实的马车,在一众豪奴壮仆的护卫下,悄无声息地从韦府和杜府的后门驶出,径直前往刚刚设立、还没几个百姓敢来的官方兑换点。
“快!快搬进去!”韦府管事低声催促,指挥着仆役将一箱箱、一袋袋沉甸甸的董卓小钱从车上卸下,抬进兑换点的后院。那数量之多,几乎要把临时仓库堆满。
杜家那边也是类似光景,甚至动作更快几分。
兑换点里负责清点记录的小吏们都看傻眼了,他们还是第一次见到这么多……破烂钱。清点起来叮当作响,效率极低,但韦、杜两家的管事就笑眯眯地等在旁边,也不催促,只是眼神示意:赶紧的,按规矩办,给我们换新钱!
这一切,自然被混在围观人群、乃至小吏中的绣衣使者看得一清二楚。详细记录迅速被整理成密报,送到了未央宫刘协的案头。
刘协看着密报上“韦家首批兑换旧钱约合新钱一万五千贯”、“杜家首批兑换约合新钱一万二百贯”的数字,先是愣了一下,随即哭笑不得。
“好嘛……朕的两位能臣干吏,这执行政策的速度是真快,薅朝廷……呃,是响应朝廷号召的积极性也是真高啊!”刘协摸着下巴,对身旁的小太监笑道,“你看,这算不算‘近水楼台先得月’?”
“不过么,趋利避害,人之常情。韦、杜两家囤积旧钱甚巨,借此良机出手,合乎情理。且其身为政策执行者,自家率先兑换,虽存私心,却也无形中向观望的百姓示范此举‘有利可图’,并非朝廷陷阱,或可加速推行。只要其不逾矩,不克扣百姓兑换比例,便无大碍。”
“也罢。他们若能借此机会,把他们自家那些破铜烂铁都清理干净,轻装上阵,好好给朕办事,这点‘羊毛’,朕让他们薅了!”刘协大度地一挥手,“告诉绣衣,继续盯着,重点是看他们是否公平对待百姓兑换,有无克扣、拖延、刁难之举。至于他们自家换多少,不必干涉。”
正如天子所料,韦端和杜畿这两大京兆豪族“争先恐后”兑换新钱的行为,果然产生了奇妙的示范效应。
原本还在观望的百姓们,开始窃窃私语:
“哎,看见没?连韦公、杜公家都拉着大车小车的去换新钱了!”
“真的假的?他们那么大的官,也信这个?”
“千真万确!我二舅家的三小子的连襟在兑换点当差,亲眼所见!说韦家拉去的旧钱,堆得跟小山似的,换走的新钱哗啦啦的,那叫一个眼馋!”
“连他们都急着换,看来这新钱是真的好?朝廷这次不是骗人的?”
“五十换一……赚大了,这破钱现在都没人收了,得赶紧去换,总比烂在家里强啊!韦家杜家那么精明都认了,咱们还等啥?”
小主,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
喜欢董卓刚死,朕就收了西凉军请大家收藏:(m.xtyxsw.org)董卓刚死,朕就收了西凉军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