兖州,州牧府。
朱儁捧着那份由六百里加急送来的天子诏书,反复看了三遍,花白的胡子微微颤抖,脸上的表情从惊讶逐渐变为叹服。
“陛下……真乃神授也!”他忍不住对一旁的荀彧、荀攸等人感慨,“这诏令中所言‘袭扰粮道,迫其自乱,辅以招抚屯田’之策,与吾等日前所议,竟如出一辙!陛下深居九重,竟能对千里之外战局洞若观火,运筹帷幄至此,实乃天纵奇才!”
荀彧也是深深一揖:“陛下圣明,非臣等所能及。此策正中黄巾软肋,百万流民,所求不过一口饭吃,一片地种。陛下许以河南尹荒地屯田,正是釜底抽薪之妙招!”
荀攸抚须点头:“更难得陛下深知用兵之‘势’,不强令朱公进攻,而以骑兵扰袭,示之以威,再辅以叔父(荀彧)在后方广发布告,招抚流民。如此剿抚并用,事半功倍。陛下之年岁,能有此见识……非凡,非凡啊!”
而兖州本地的世家豪强们,反应更是迅速和现实。他们才不管这计策是谁想的,他们只看到——那百万嗷嗷待哺、随时可能冲进自家庄园抢粮抢地的黄巾流寇,早些送走才是正事。
一时间,兖州各地世家积极拥护朝廷政策。
“要钱?给!只要赶紧把这帮瘟神送走!”
“要粮?凑!沿途驿站必须备足粮草,绝不能让他们在路上饿急了又跑回来!”
“修复驿站?我家出民夫!”
什么囤积粮草、隐匿人口,在眼前可能被黄巾军强制“均贫富”的生存危机面前,都不重要了。保住现有的家业才是第一位的!兖州世家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“慷慨”和“效率”,要钱给钱,要粮给粮,要人出人,全力支持朝廷的流民迁徙计划。
身处后方的荀彧,接到天子旨意,更是立刻行动了起来。他深知百万人口迁徙的艰难。他迅速调动所能调动的资源,沿着规划好的迁徙路线,大规模修复和新建驿站,每个驿站都提前囤积足以支撑流民短暂消耗的粮草和干净的饮用水。他心思缜密,甚至考虑到了医疗和治安问题,不分驿站甚至安排了医师和维持秩序的乡勇,不得不佩服这个后勤大总管,有他在什么事情都能处理的明明白白。
陈留太守张邈,作为迁徙路线上的重要节点,也是异常配合。如今朝廷旨意清晰,能将兖州的巨大包袱甩出去,同时只需要支付些许钱粮(还是世家给的),就能获得一份功劳,他何乐而不为?陈留郡的官道上,一时间到处都是修缮驿站的民夫和运送物资的车队。张邈甚至公开表示:“确保流民平安过境,乃本官职责所在!”(内心OS:赶紧走!千万别停留!)
朝廷的诚意和兖州世家“欢送”的架势,很快传到了黄巾军耳中。
其实,这百万之众里,真正的狂热信徒并不多,大多都是活不下去的农民、溃散的郡国兵、被裹挟的百姓。他们之所以跟着造反,不过是为求一条活路。如今朝廷不仅不追究,还可以当什么屯田兵,那可是河南尹呀,朝廷的旧址,曾经何其辉煌,在那里耕种甚至立下些许战功就可以获得土地,谁愿意当叛军,安安稳稳过日子才是最实在,更何况也不能一直叫父母妻儿跟着自己四处流浪,四处劫掠?
诏令所到之处,黄巾军几乎是望风归降,成建制的放下武器,拖家带口地等待着朝廷的安排,准备走向那片承诺中的“希望之地”。
消息传回长安,刘协都感到有些意外。他知道这策略会有效,但没想到效果这么猛,这么快!
不过想想也是,曹操从开始当上兖州牧到安置百万流民,征召三十万青州军,也不过数月而已。
“徐荣将军到哪儿了?”他问近侍。
“回陛下,徐将军刚整编完部队,尚未出潼关。”
刘协:“……”
好嘛,朕的将军还在路上,朕的计策已经快把问题解决了?这效率,是不是有点离谱了?
“黄老将军呢?”
“黄忠将军已抵达陕县,正在与李肃将军办理交接,整编牛辅旧部。”
刘协点点头,局面一片大好,但他总觉得还能做点什么。他下意识地又开始“骚扰”他的智能辅助系统。
“智能啊,看看现在的骑兵装备还有没有提升空间?总感觉冲锋起来不够得劲。”
【正在分析当前时代骑兵装备……检索中……】
【主要发现:当前时代普遍使用高桥马鞍,提供基本前后支撑;拥有缰绳控制方向。】
【缺失关键部件:双边金属马镫(可极大提升骑兵稳定性与发力)、马蹄铁(可有效保护马蹄,提升战马长途行军与作战能力)。】
“马镫!马蹄铁!”刘协眼睛瞬间瞪圆了,“对啊!这俩神器居然没有?!”
他作为一个现代人,对这两样东西的重要性太清楚了!没有马镫,骑兵很难在高速奔驰中稳定身体做出复杂的劈砍动作,冲击力大打折扣!没有马蹄铁,战马损耗极大,严重影响机动力和持续作战能力!
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
喜欢董卓刚死,朕就收了西凉军请大家收藏:(m.xtyxsw.org)董卓刚死,朕就收了西凉军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