林墨收回手,抽了张纸巾递给周岚:“你是不是总觉得口干,喝再多水也不解渴?而且最近情绪特别容易烦躁,明明没多大事,却忍不住想发脾气,晚上睡觉还会出冷汗,醒了之后衣服都是潮的?”
“你是不是总觉得口干,喝再多水也不解渴?”林墨收回手,语气平和,“而且情绪容易烦躁,稍微一点小事就想发脾气,晚上睡觉还容易出汗?”
周岚猛地抬头,眼泪都忘了擦:“对对对!您怎么知道得这么清楚?我昨天就是因为助理弄错了表格格式,当着全部门的面发了火,现在想想特别后悔。晚上睡觉更是,明明盖着薄被子,醒来却发现后背全是汗,手脚心还烫得慌。林大夫,我这到底是什么病啊?不会是得了什么怪病吧?”
周岚连连点头,眼里泛起泪光:“对对对!您怎么知道得这么清楚?我这到底是什么病啊?是不是得了什么绝症?”
林墨摆了摆手,语气很肯定:“别担心,不是怪病,更不是绝症。这在中医里叫‘阴虚内热’,也叫‘骨蒸潮热’——‘骨蒸’就是说热是从骨头缝里透出来的,所以你才会手心脚心发烫;‘潮热’就是发热像潮水一样,时起时落,和你停药就发烧的症状刚好对上。”
“别担心,不是绝症。”林墨安抚道,“这在中医里叫‘阴虚内热’,也叫‘骨蒸潮热’。你淋雨后寒湿之邪侵入体内,没有及时排出,郁而化热,耗伤了阴液。阴液不足,无法制约阳气,就会出现低热不退、手心脚心热的症状。加上你做新媒体运营,常年熬夜,肝阴亏虚,所以会口干、烦躁、失眠。”
他转身从身后的书柜里抽出一本蓝布封皮的医案,书页边缘都卷了毛边,上面是祖父林老大夫的手迹。林墨翻到夹着书签的一页,指着上面的字迹说:“你看,我祖父五十年前也治过一个类似的病例。是个教书先生,常年熬夜批改作业,有次淋了秋雨,之后就低热不退,西医查了一个月也没查出病因。祖父就是用‘滋阴清热’的方子,配合温和灸,半个月就把他治好了。”
他转身从药柜里取出几本医案,翻到其中一页,指着祖父的字迹:“你看,我祖父当年也治过类似的病例。一位教书先生,常年熬夜批改作业,又淋了雨,低热三个月不退,西医查无病因。祖父用‘滋阴清热’的方子,配合温和灸,半个月就痊愈了。”
苏清瑶在一旁补充,手里拿着个小巧的脉诊模型,指着模型上的经络:“你的情况和那位教书先生有点像,但又更复杂些。淋雨让寒湿之气进了体内,没及时排出去,就慢慢郁化成了热;加上你做新媒体,常年熬夜赶方案,肝阴本来就亏——中医讲‘肝开窍于目,主筋,其华在爪’,你最近是不是还觉得眼睛干涩,指甲也容易断?”
苏清瑶在一旁补充:“你的情况比那位先生轻一些,但因为熬夜和情绪焦虑,阴亏得更明显。单纯吃药效果慢,我们可以采用‘药灸结合’的方法,内服中药滋阴,外用艾灸清热,双管齐下。”
周岚连连点头:“对对对!我最近看电脑不到半小时,眼睛就干得难受,指甲也确实容易断,上周刚做的美甲,掉了好几个钻。那艾灸不是用来驱寒的吗?我是内热,灸了不会更热吗?”她的语气里满是疑惑,显然对中医艾灸的了解还停留在“驱寒保暖”的层面。
周岚半信半疑:“艾灸不是都是用来驱寒的吗?我是内热,灸了不会更热吗?”
林墨笑了笑,从诊疗盘里拿出一根艾条:“这就是中医的‘辨证施治’了。艾灸不是只有驱寒一种用法,还分补法和泻法。针对你的阴虚内热,我们用‘雀啄灸’——就像麻雀啄食一样,艾条离皮肤远一点,快速点灸穴位,既能把体内的虚热引出来,又不会耗伤阴液。”他说着,拿了张人体穴位图铺在桌上,用手指点了几个位置,“我们选四个穴位:三阴交、太溪、涌泉、曲池,都是滋阴降火的关键穴。”
“这就是中医的辨证施治了。”林墨笑着解释,“艾灸分补泻,不是所有艾灸都用来驱寒。针对你的阴虚内热,我们用‘雀啄灸’,艾条离皮肤远一些,快速点灸穴位,既能清热,又不会耗伤阴液。选穴上,我们取三阴交、太溪、涌泉、曲池,这几个穴位能滋阴降火、宁心安神。”
他怕周岚听不懂,又拉过旁边的陈小雨当“模特”,用棉签蘸着酒精在她脚踝处画了个小圆圈:“三阴交在内踝尖上三寸,胫骨内侧缘后面,这个穴能同时滋养肝、脾、肾三阴,相当于给身体的‘阴液水库’补水;太溪在足内侧,内踝尖和跟腱之间的凹陷里,是肾经的原穴,肾阴是全身阴液的根本,灸这里能从根上滋阴;涌泉在足底前1/3处的凹陷里,能引火下行,把你手心脚心的虚火‘拉’到脚底;曲池在肘横纹外侧端,屈肘的时候能摸到,能清热解表,把体内的郁热散出去。”
小主,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
喜欢艾火燎原:我的中医传承笔记请大家收藏:(m.xtyxsw.org)艾火燎原:我的中医传承笔记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