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样的治愈案例,在专科门诊里每天都在发生。一位患灰指甲十年的老人,用了海底艾浸泡液和药膏后,新长出的指甲恢复了健康的粉红色;一位患脚气的外卖骑手,用了一周海底艾脚气膏,溃烂的脚趾缝就开始结痂;还有一位患脂溢性皮炎的大学生,通过艾灸和中药调理,终于摆脱了 “头油头痒” 的困扰。
陈小雨将这些治愈案例拍成短视频,发布在 “百草堂中医” 的账号上。其中一条 “海底艾治好十年灰指甲” 的视频,点赞量突破了 200 万,评论区里全是求购药膏、咨询治疗的留言。陈小雨趁机在直播间里开设 “艾草护肤小课堂”,教网友们用艾草煮水洗脸、做艾草面膜,还推荐适合不同肤质的艾草护肤品,每次直播都能吸引上万人观看。
随着专科门诊的口碑越来越响,越来越多的医院主动提出合作。省皮肤病医院特意派了三位医生来百草堂进修,学习海底艾艾灸和中药配伍技术;邻市的中医院则邀请林墨和苏清瑶去做专题讲座,分享艾草在皮肤病治疗中的应用经验。
这天,林墨正在给进修医生演示 “隔药灸” 的操作,手机突然响了。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打来的,邀请他参加 “全国中医药非遗技艺展演”,还特别要求带上海底艾和相关的艾灸技法,向全国的中医同行展示百草堂的研究成果。
“太好了!这可是宣传艾草文化的好机会!” 苏清瑶听到消息,立刻放下手里的实验记录,“我们可以做一个‘艾草品种展柜’,把灵艾、海底艾、肯尼亚野生艾都带过去,再现场演示艾灸技法,让更多人了解艾草的多样性和实用性。”
赵铁山则提议:“带上你祖父的《海外艾考》和青铜罗盘,还有守艾族的艾草香囊,这些老物件能让展演更有文化感。你祖父当年要是知道,他的研究能被这么多人看到,肯定会很高兴。”
接下来的半个月,团队开始紧锣密鼓地筹备展演。陈小雨负责设计展柜和宣传物料,她特意将艾园的监控画面做成了动态海报,还剪辑了 “艾草治愈故事” 的短片;苏清瑶则整理了海底艾的研究数据和临床案例,制作成图文展板;赵铁山和林小婉的奶奶则准备现场演示的艾条和药膏,还特意制作了一批迷你艾条,方便观众体验。
展演当天,百草堂的展位前挤满了人。展柜里的艾草品种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,尤其是蓝绿色的海底艾和纤细的肯尼亚野生艾,很多人都是第一次见到。林墨穿着传统的中医服饰,现场演示 “隔姜灸”,他手持海底艾艾条,在患者的足三里穴上方悬灸,艾条的高度控制得恰到好处,热力渗透却不灼伤皮肤 —— 这是他练了三年才掌握的 “悬灸补法”,艾条在指尖灵活转动,像笔在纸上游走。
“这艾条的味道真特别,比普通艾条更清润。” 一位体验艾灸的老人赞叹道,“灸完感觉膝盖暖暖的,比我之前用的艾条舒服多了。” 林墨笑着解释:“这是海底艾和灵艾的杂交品种,自带清润之气,适合老年人和体质偏热的人。”
苏清瑶则在一旁讲解海底艾的研究成果,她手里拿着一个平板电脑,展示着患者治疗前后的对比照片:“这位患者患银屑病十年,用海底艾艾灸配合中药治疗三个月,皮损就基本消退了。我们的研究显示,海底艾中的活性成分能抑制角质细胞过度增殖,这和中医‘清热润燥’的理论是一致的。”
赵铁山和林小婉的奶奶则忙着给观众分发艾草香囊和宣传册,还教大家简单的艾灸保健方法。“每天用艾条灸十分钟足三里,能补气血,增强免疫力。” 赵铁山一边说,一边在观众的手臂上指出穴位的位置,“这个点在膝盖下三寸,按下去有酸麻感,就是足三里穴,你们回家可以试试。”
展演进行到一半,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中医走到展柜前,拿起一本《海外艾考》仔细翻看。他是国家级非遗艾灸技艺传承人王老先生,研究艾草几十年,看到《海外艾考》里祖父的手迹,激动地说:“林鹤年先生是我的前辈,当年我还听过他的讲座!没想到他的研究还在继续,你们能把海外艾草引种回来,还做了这么深入的研究,真是不容易!”
王老先生当场提出,要与百草堂合作编写《中国艾草品种图谱》,收录各地的艾草品种和应用技艺。“现在很多年轻中医都只知道常见的灵艾,不知道艾草还有这么多品种和用法。” 王老先生握着林墨的手,“我们有责任把这些知识整理下来,传给下一代。”
这次展演,让百草堂的艾草研究得到了更多同行的认可。展演结束后,有 20 多家中医机构提出合作意向,还有不少高校的中医药专业,希望能与百草堂共建 “艾草研究实践基地”,培养中医专业的学生。
回到百草堂后,林墨立刻组织团队召开会议,讨论《中国艾草品种图谱》的编写计划。赵铁山负责整理民间艾草应用技艺,苏清瑶负责收集现代研究数据,陈小雨负责联系各地的中医机构和民间医者,林小婉则负责整理守艾族和肯尼亚、苏门答腊岛的艾草资料。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喜欢艾火燎原:我的中医传承笔记请大家收藏:(m.xtyxsw.org)艾火燎原:我的中医传承笔记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