林墨仔细检查了周建国的灰指甲,又询问了他的体质情况:“你平时容易怕冷,大便还不成形,属于脾肾阳虚体质。单纯外用药物不够,得内外兼治。” 他给周建国开了两个方案:一是用海底艾提取液浸泡双脚,每天半小时;二是用海底艾艾条灸足三里、三阴交和关元穴,每周三次,同时搭配健脾补肾的中药汤剂。
周建国半信半疑地接受了治疗。没想到才两周,他的脚趾甲就有了变化 —— 增厚的指甲开始变薄,黄色也淡了些。一个月后,新长出来的指甲竟然是健康的粉红色。周建国特意穿着凉鞋来百草堂,兴奋地展示:“小林医生,太感谢你了!我终于能光明正大地穿凉鞋了!”
这个案例让团队更加坚定了研究方向。苏清瑶加快了凝胶研发进度,赵铁山则整理出了《海底艾外用方剂集》,收录了治疗湿疹、脚气、灰指甲等 8 种皮肤病的配方。林小婉的奶奶还根据 “守艾族” 的经验,开发出了海底艾香囊、药浴包等衍生品,深受年轻患者喜爱。
陈小雨则借着项目的热度,发起了 “中医皮肤健康公益行” 活动。她带着团队走进社区、学校和工厂,免费为居民做皮肤检查,普及海底艾防治皮肤病的知识,还发放了上千份简易艾灸指南。活动中,不少年轻人主动询问如何学习艾灸,陈小雨趁机推广百草堂的 “中医传承体验课”,很快就招满了第一期学员。
这天,林墨正在给学员们上 “海底艾辨识与应用” 课,突然接到了奥马尔的电话。奥马尔在电话里激动地说:“林医生,好消息!用你们寄来的海底艾药膏,剩下的 10 位蛊疮患者都痊愈了!当地卫生部门还想和你们合作,引进海底艾种植技术,让更多人受益!” 他还透露,卡玛现在已经能正常上学,她的母亲特意缝制了一件传统的肯尼亚服饰,托人寄给林墨。
挂了电话,林墨心里暖暖的。他看着教室里认真学习的学员,又望向窗外长势喜人的海底艾,突然意识到,中医传承从来不是一个人的战斗。从祖父到自己,从国内到国外,从团队到患者,无数人都在为这份传承添砖加瓦。
年底的时候,百草堂收到了来自苏门答腊岛的包裹。里面是阿卜杜勒长老寄来的海底艾种子和一封信。信中写道:“今年的海底艾收成很好,我们按照你教的方法,改良了种植技术,产量提高了不少。这些种子送给你们,希望能在你们的土地上开出更美的花。明年春天,我想带族里的年轻人去中国,向你们学习艾灸和中医理论。”
林墨将种子分给团队成员,每个人都小心翼翼地收下,仿佛捧着一份珍贵的礼物。苏清瑶笑着说:“等明年阿卜杜勒长老来了,我们可以一起在百草堂建一个‘国际艾园’,种上中国的灵艾、肯尼亚的野生艾和苏门答腊的海底艾,让不同品种的艾草在这里交流生长。”
赵铁山则提议:“我们还可以办一个‘国际艾草文化节’,邀请世界各地的中医和艾草种植者来参加,交流技艺,传播文化。” 陈小雨立刻接话:“我来负责线上宣传,保证让全世界都知道这个节日!”
林墨看着大家热烈讨论的样子,心里充满了希望。他知道,随着海底艾研究的深入和国际合作的推进,中医的影响力会越来越大,艾火也会真正燎原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。
春节前夕,百草堂举办了一场热闹的 “艾香迎春” 活动。老患者们带着自家种的艾草来拜年,学员们展示着自己制作的艾条和药膏,孩子们则在院子里玩着用艾草编织的小灯笼。林墨和苏清瑶一起为大家施灸,赵铁山和林小婉的奶奶忙着熬制艾茶和艾糕,陈小雨则用直播记录下这温馨的一幕。
活动快结束时,林墨站在院子中央,手里拿着一株刚采的海底艾,对大家说:“今天,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个好消息。我们的‘海底艾防治真菌性疾病’临床研究已经通过了中期评审,明年就能投入量产;而且,我们和苏门答腊岛、肯尼亚的合作项目也正式启动了。未来,我们会让更多人了解艾草的价值,让中医的智慧温暖更多人。”
人群中响起了热烈的掌声。李建国(国内的退休教师)激动地说:“小林医生,我为你们骄傲!当年我关节炎严重到不能走路,是你们用艾灸救了我。现在,你们又把中医传到了国外,让全世界都知道中国的好东西!”
林墨看着眼前的景象,突然想起刚接手百草堂时的情景。那时的他,连艾条都分不清,面对患者的质疑只能慌乱道歉。而现在,他不仅能熟练运用各种艾灸技法,还能带领团队推进中医研究,开展国际合作。这一路的成长,离不开祖父的教诲,离不开团队的支持,更离不开每一位患者的信任。
春节过后,林墨带着团队开始筹备 “国际艾园” 和 “国际艾草文化节”。他们在百草堂后院划出一块专门的区域,翻土、施肥、搭建灌溉系统,还特意从苏门答腊岛和肯尼亚运来土壤样本,模拟当地的生长环境。苏清瑶则忙着整理海底艾的研究数据,准备国际会议的报告;赵铁山则四处寻访民间老中医,收集不同地区的艾草种植和应用技艺;陈小雨则开始在网上招募文化节的志愿者,很快就收到了来自世界各地的申请。
小主,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
喜欢艾火燎原:我的中医传承笔记请大家收藏:(m.xtyxsw.org)艾火燎原:我的中医传承笔记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