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晨的阳光斜斜地照进百草堂,林墨刚把祖父的医案摊开在桌上,就听见门口传来轻快的脚步声。陈小雨背着双肩包跑进来,手里举着个平板电脑,屏幕上是昨天社区义诊的短视频播放界面。“林医生!你快看!视频火了!已经有五万多播放量了,好多人在评论区问怎么预约节气灸呢!”
林墨凑过去一看,视频里不仅有他为患者施灸的画面,还有苏清瑶讲解中医理论的片段,结尾配上了祖父留下的古琴曲,画面温暖又有力量。“没想到效果这么好。” 他笑着说,指尖划过屏幕上的评论,大多是咨询艾灸技法和预约诊疗的,还有几个年轻人说想学习基础的穴位按摩,“看来大家对中医的接受度越来越高了。”
“对了林医生,苏姐姐说今天要来跟你一起整理医案。” 陈小雨放下平板电脑,开始帮着整理昨天义诊的记录,“她还说要带她研究的节气灸数据来,跟祖父的医案做对比呢。”
林墨心里忽然有些期待。他想起昨天苏清瑶为他辩解时的样子,她虽然是科班出身,却没有轻视 “民间中医”,反而愿意从祖父的医案里寻找研究灵感,这种态度让他很欣赏。
没过多久,苏清瑶就提着个公文包来了。她穿着简单的白衬衫和牛仔裤,头发扎成马尾,看起来干练又清爽。“抱歉来晚了,路上遇到个患者咨询节气灸,耽误了一会儿。” 她把公文包放在桌上,拿出一叠厚厚的资料,“这是我整理的节气灸临床数据,里面记录了不同体质患者在不同节气施灸后的效果,或许能和林爷爷的医案互补。”
林墨接过资料,里面不仅有详细的表格,还有患者的舌苔照片和脉象记录,看得出来苏清瑶做了很多功课。“你做得真细致。” 他由衷地赞叹,“我祖父的医案里虽然有很多病例,但大多是手写的,没有系统的数据分析,正好可以跟你的研究结合起来。”
两人开始一起整理医案。林墨负责解读祖父的手写记录,苏清瑶则负责将数据录入电脑,遇到不懂的地方,两人就一起讨论。“林爷爷这里写的‘冬至灸关元,每壮九分钟,连灸三壮’,” 苏清瑶指着医案上的一行字,“我研究发现,冬至时节人体阳气最弱,灸关元穴九分钟刚好能达到温补肾阳的效果,再多就容易上火,这跟现代研究的‘艾灸最佳时长’不谋而合。”
林墨点点头,目光望向窗外渐渐西斜的夕阳,余晖透过诊室的雕花窗棂,在古朴的实木桌面上投下斑驳的光影,思绪仿佛也被拉回到了遥远的童年时光:“我祖父还说过,冬至灸关元要搭配‘当归羊肉汤’,艾灸补阳气,食疗补气血,双管齐下效果更好。” 他轻轻摩挲着桌上泛黄的医案,想起小时候祖父在冬至那天,总会早早起床,将精选的宁夏枸杞、甘肃当归、内蒙古羊肉等食材一一摆放在灶台上,然后守在灶台前,用小火慢炖整整三个时辰,直到香气弥漫整个小院,才会将一大锅当归羊肉汤分给街坊邻里,“那时候我还不懂,现在才明白这是‘天人合一’的智慧。”
苏清瑶放下手中的艾灸图谱,眼里闪过一丝惊讶。她伸手将滑落的一缕青丝别到耳后,露出精致的耳垂,上面戴着一对小巧的玉坠,随着动作轻轻晃动:“没想到林爷爷还注重食疗搭配。我之前只关注艾灸技法,忽略了‘食养’的重要性,看来以后得多向你学习。” 她的声音温柔而真诚,带着几分敬佩与期待。
“互相学习而已。” 林墨笑着说,脸上泛起一抹淡淡的红晕。他起身去拿放在书架上的《黄帝内经》,准备找出相关的章节和苏清瑶一起探讨,却在转身时,指尖不小心碰到了苏清瑶的手。两人都愣了一下,仿佛触电般赶紧收回手,空气中瞬间弥漫起一丝微妙的气息。
陈小雨正在一旁假装整理资料,实际上她的目光一直偷偷关注着这边的动静。看到这一幕,她忍不住抿嘴偷笑,肩膀轻轻抖动。林墨察觉到她的异样,瞪了她一眼,示意她别瞎想。陈小雨吐了吐舌头,强忍住笑意,继续低头忙活起来,但嘴角的笑意却怎么也藏不住。
林墨为了打破这略显尴尬的气氛,清了清嗓子说道:“其实食疗和艾灸的结合,在古代医书中早有记载。就拿《千金方》来说,孙思邈不仅擅长针灸之术,对食疗养生也颇有研究。他认为,饮食得当,能辅助药物治疗,增强疗效;反之,则可能影响药效,甚至加重病情。” 说着,他翻开手中的《黄帝内经》,找到相关章节,将书推到苏清瑶面前,两人的脑袋不自觉地凑近,共同研读起古籍上的文字。
苏清瑶认真地看着书中的内容,一边看一边用红笔在重点部分做上标记,嘴里还不时念叨着:“原来如此,‘五谷为养,五果为助,五畜为益,五菜为充’,这其中蕴含的养生之道真是博大精深。” 她抬起头,眼神中充满了求知欲,“林墨,你能不能给我详细讲讲,当归羊肉汤在冬至时节食用,除了补气血,还有哪些特殊的功效?”
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
喜欢艾火燎原:我的中医传承笔记请大家收藏:(m.xtyxsw.org)艾火燎原:我的中医传承笔记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