周婷闭上眼睛,轻轻 “嗯” 了一声:“真的有暖流…… 以前用普通艾条,只有表面热,这次好像热到骨头里了。” 她的眉头渐渐舒展,原本紧绷的肩膀也放松下来。
陈小雨在一旁帮忙拿着灸盒,眼睛瞪得圆圆的,认真看着林墨的手法:“林医生,回旋灸的速度是不是要慢一点?张爷爷说,慢才能让热力渗透。”
“没错。” 林墨点点头,“寒凝血瘀得慢慢温通,太快了寒气散不出去。” 他一边调整艾条的高度,一边跟周婷聊天,“您平时是不是很少运动?总坐在办公室里?”
“是啊。” 周婷笑了笑,“每天对着电脑,下班就想躺着,连散步都懒得去。”
“那您得适当动一动,比如饭后散散步,或者做些简单的拉伸。” 林墨说,“气血流通了,寒气才不容易堆积。我给您写个艾灸时间表,您平时在家也可以用温和灸调理。”
当雷火灸灸到气海穴时,周婷突然说:“我好像不那么疼了!” 她坐起身,活动了一下腰腹,“以前这个时候,我连坐都坐不住,现在居然能正常说话了!”
林墨帮周婷灸完三阴交后的这一段情节,我会从诊室环境、人物神态动作、中医知识细节等方面展开扩写。通过环境描写烘托氛围,用细腻的神态动作展现人物情感,穿插中医知识丰富内容,让其更好地承上启下。
林墨将雷火灸艾条缓缓熄灭,袅袅青烟在诊室暖黄的灯光下盘旋升腾,缠绕着药柜上泛着包浆的铜制拉手,在当归与艾草混合的药香里勾勒出若有若无的纹路。他望着周婷因疼痛而紧绷的眉梢渐渐舒展,指腹无意识摩挲着青瓷灸盒上的缠枝莲纹 —— 那是师父临终前交到他手里的,此刻温润的瓷面仿佛还残留着师父掌心的温度。
感觉怎么样? 林墨半跪在藤编蒲团上,白大褂下摆扫过青石板地面,扬起细微的尘雾。他抬头时,镜片后的目光像春日里最和煦的风,轻轻拂过周婷苍白的脸颊。诊室的老座钟发出咔嗒声响,提醒着此刻已过了饭点,但林墨全然不觉,注意力全放在眼前这位患者身上。
周婷蜷在酸枝木诊床上,棉麻床单被冷汗浸透出深色痕迹。她试着活动了下僵硬的腰身,腹部闷痛果然褪去大半,像是被抽走了盘踞许久的铅块。林医生,您这雷火灸... 真是神了。 她的声音还带着几分虚弱,却掩不住语气里的惊叹,指尖无意识揪着床单的褶皱,我在西医那儿吃了三个月止疼药,都不如您这两柱艾条。
林墨起身时带起一阵药香,白大褂下摆掠过墙角那盆墨兰,叶片轻轻颤动。他走到紫檀木药柜前,黄铜药斗拉手在掌心沁出凉意。三阴交是足太阴脾经、足厥阴肝经和足少阴肾经的交会穴。 他边说边推开 抽屉,干枯的叶片簌簌落下,在牛皮纸上堆成浅褐色的小山,雷火灸借艾火纯阳之性,温通经络,您这胞宫寒凝之症,正需这般温补。
周婷支起身子,目光追随着林墨的动作。只见他取艾叶的手法极有讲究,三根修长的手指捏着叶片根部,轻轻抖落杂质,动作行云流水,仿佛在弹奏一曲优雅的乐章。那这... 她下意识按住小腹,触到隔着棉布的余温,是不是以后都得靠艾灸维持?
当然不是。 林墨打开另一个刻着 的抽屉,木斗里褐色的根茎泛着琥珀光泽。他取出两片老姜,在案头青玉碾钵里压出汁水,动作轻柔而专注,治病如治水,急则治标,缓则治本。您先坚持艾灸三个月,配合食疗温养。 说着,他从抽屉深处取出个牛皮纸袋,将艾叶与姜片仔细包好,纸袋接缝处用朱砂笔写下 每日一剂 的医嘱,艾叶温经止血,生姜散寒解表,煮水泡脚能引火归元,比喝药更温和些。
诊室的光线渐渐暗下来,夕阳透过雕花窗棂,在林墨白大褂上投下斑驳的光影。他将药包递给周婷时,指节擦过对方冰凉的指尖,突然想起师父常说的 医者触诊,首在察气。此刻周婷指尖的寒意,分明是体内阳气不足的征兆。下次来提前电话预约。 他从白大褂口袋掏出便签,写下自己的私人号码,字迹力透纸背,我们提前准备三年陈艾,灸感会更好。
周婷接过纸条,手指微微发颤。钱包从帆布包里滑落,几张皱巴巴的纸币散落在诊床上。她慌忙去捡,夹层里掉出个墨绿色笔记本,封皮边角磨损得发白,扉页上用钢笔写着 中医笔记 四个字。林医生,能不能... 她突然红了眼眶,声音带着不易察觉的哽咽,您把穴位和灸法写在本子上?我... 我想学着自己调理。
林墨接过笔记本,泛黄的纸页间夹着几片干枯的银杏叶,还有张褪色的 B 超单 —— 上面标注着 习惯性流产 的诊断。他心头一紧,终于明白为何每次周婷来诊室都带着孤注一掷的神情。砚台里的墨汁早已干涸,他拧开钢笔帽,蓝黑色墨水在纸页晕开:三阴交在小腿内侧,足内踝尖上三寸... 笔尖沙沙游走,他不仅详细标注了穴位位置,还画了简易的经络走向图,在关键处用红笔圈出禁忌,雷火灸距离皮肤两指宽,以皮肤潮红为度,切记不可灼伤。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喜欢艾火燎原:我的中医传承笔记请大家收藏:(m.xtyxsw.org)艾火燎原:我的中医传承笔记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