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考效法》的推行在经历初期的阵痛后,效果逐渐显现。
一批尸位素餐的旧吏被淘汰,而许多精通实务、政绩突出的官员得到擢升。
府库的税收在吏治清明和新政刺激下稳步增长,各地呈报的垦田数、户籍数也出现了可喜的增长。
尽管仍有旧势力暗中抵制,但新朝的制度根基,在血与火的洗礼与精心的治理下,愈发坚实。
然而,平静之下,新的风暴正在孕育。
江东,周瑜在成功阻挠李典奇袭后,对洛阳朝廷的戒心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。
他再次向孙权进言:
“北廷其志非小,蔡琰、诸葛亮皆非甘于人下者。
今其稳坐洛阳,操弄荆襄局势于股掌,若待其彻底消化北方,整合完毕,恐江东难与争锋。不如……”
“不如如何?”
孙权目光闪烁。
“不如与曹操暂弃前嫌,联手先破刘备,尽速拿下荆州,再以荆、扬之力,共抗北廷!”
周瑜语出惊人,
“迟则生变,待北廷羽翼丰满,则江南危矣!”
孙权陷入长久的沉默。
与虎谋皮,风险极大。
但坐视北方那个巨人一天天壮大,同样令他寝食难安。
几乎同时,洛阳“暗部”也截获了曹操与汉中张鲁旧部杨昂秘密往来的情报。
曹操似乎在许诺重利,企图说服杨昂在关键时刻起事,扰乱朝廷雍凉后方!
而北疆,秃发树机能经过数年整合,实力恢复,又开始频繁寇边,试探着朝廷的反应。
这一日,诸葛亮将各方情报汇总,呈于蔡琰案前。
“主公,”他语气凝重,
“曹操虽受挫,然其亡我之心不死,联络杨昂,便是明证。
周瑜亦生异心,欲联曹速取荆州。
北疆胡虏,蠢蠢欲动。
各方势力,似有联合对我朝施压之势。”
蔡琰看着地图上那一个个被标注出来的潜在威胁点,凤眸含霜:
“他们这是见不得我朝安稳发展,欲趁我新都初定,群起而攻之么?”
“或许有此意。”
诸葛亮沉声道,
“然,我朝已非昔日可比。
新政根基渐固,军械日利,府库渐盈。
亮以为,与其待其合围,不若……”
他手指猛然点向舆图上的一个方向,声音斩钉截铁:
“主动破局,南征曹操,克定益州!”
“此刻南征?”
蔡琰眸光一凝,
“荆州未平,江东未附,北疆未靖,是否太过行险?”
“非是行险,乃把握时机。”
诸葛亮分析道,
“曹操主力被牵制于荆州,益州相对空虚。
刘备虽困守襄阳,仍能牵制大量曹军。
孙权联曹之心未决,且其与曹操积怨已深,绝非旦夕可成。
此刻正是曹操左右难顾、最为虚弱之时!
若待其解决荆州之患,或与孙权达成妥协,则我将面对一个整合南方力量的强敌。”
他进一步阐述方略:
“可命张飞、马超加大在司隶、陇右的佯攻力度,制造我军主力仍在北线之假象。
同时,秘密抽调精锐,以徐晃为主将,郝昭为副,统兵五万,携新式军械,自武关道悄然南下,直扑汉中!
汉中一下,则益州门户洞开!
届时,曹操首尾不能相顾,荆州之围自解。
我朝则可据汉中,俯瞰巴蜀,掌握统一天下之主动权!”
这是一个极其大胆的战略构想,堪称军事上的豪赌。
但诸葛亮将其与朝廷数年来的“固本”、“砺刃”成果紧密结合,分析了敌我态势与时间窗口,显得有理有据,气势磅礴。
蔡琰站起身,在殿内缓缓踱步。
她知道,这将是一场决定国运的决战。
胜,则天下一统在望;
败,则可能满盘皆输。
她停下脚步,望向诸葛亮,眼中是与对方同样的决绝与信任:
“孔明,你需要多少时间准备?”
“两月!两月之内,粮草、军械、兵力皆可调配完毕!”
诸葛亮斩钉截铁。
“好!”
蔡琰凤袖一挥,声震殿宇,
“即日起,举国之力,筹备南征!
此战,务求克定汉中,打开益州门户!”
命令传出,整个洛阳,乃至整个北方的战争机器,开始为一场决定性的战役而全力开动。
无数的粮秣辎重开始向武关方向集结,精锐部队进行着最后的磨合与演练,格物院灯火通明,将最新的军械检验装箱……
南征的号角,即将吹响。
而星火,已从洛阳燃起,即将燎向巴山蜀水。
喜欢重生三国,请叫我蔡文帝请大家收藏:(m.xtyxsw.org)重生三国,请叫我蔡文帝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